内热引起的上火,可分为心火、肺火、肝火、胃火等几种,它们各自表现出的症状是不同的。因此在饮食养生的时候,也要有所区分地“对症下药”。
心火吃莲子
心火旺盛的人,主要表现为心烦意乱、烦躁不安,容易出...
豆腐皮包子
《红楼梦》第八回中有这么一段,宝玉对晴雯道:“今儿我在那宁府里吃早饭,有一碟子豆腐皮的包子,我想着你爱吃,和珍大奶奶说了,只说我留着晚上吃,叫人送过来的,你可吃了?”宝玉对晴雯等丫头的关爱和怜...
肾阳不足,中医又称肾火弱。肾元阳不足并伴有气血不畅的人,会在秋冬季节感到四肢极度寒冷,尤其以腿脚为甚。实践表明,采用植物中药与茶叶配伍用来当茶饮,对肾阳不足有较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菟丝子茶 菟丝子12克、绿茶3...
马齿苋是田头路边随处可见的一种草本植物,江南农村称之为酱板豆草。那铺地斜卧的紫红色茎秆儿上,对生着酱板豆状的肉质叶片,夹杂着淡黄色或白色小花,生机盎然。马齿苋特别耐旱,生命力很强,将它拔起后久晒也不会枯死,因此民...
失眠者不仅大有人在,而且还呈上升趋势。过去4年里,上海市中医医院中医睡眠疾病研究所失眠专科门诊就诊病人增长了4倍多。中国睡眠研究会副理事长、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内科张熙提出,长期失眠是焦虑抑郁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颈性眩晕,是颈椎病5种类型之一,其最大危害是猝倒。有数据显示,国内中老年人中约55%左右的人患有眩晕,并呈明显年轻化趋势。保守估计国内约有颈性眩晕患者5000万人左右。
由浙江省名中医,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副...
(1)中成药①人参健脾丸,每服6克,日服3次。②补中益气丸,每服6克,日服3次(上方适用于脾虚失固者)。③还少丸,每服9克,日服3次(适用于脾肾两虚者)。④金匮肾气丸,每服6克,日服2次。⑤缩泉丸,每服9克,日服3次(上方适用于肾气不足...
每逢经前或值经期出现大便下血,伴有月经量少,经后渐愈,呈周期性发作者,称为“经行便血”,也称“错经”或“差经”。经行便血主要是由热邪迫血妄行和气虚失于固摄所致。(1)胃肠郁热:平素恣...
每逢经行前后或经期大便溏稀,甚或清稀如水,经净后逐渐停止,呈周期性发作者,称为“ 经行泄泻”。若偶因饮食不节而发生经期泄泻者,不作经行泄泻论。经行泄泻主要责之于脾、肾、肝之脏腑功能失调。(1)脾虚失运:素...
妇女在经行期间,出现外阴掣痛,牵掣至两侧乳头亦痛,似有筋脉从阴部吊至乳上,阵发性发作,经后自行缓解者,称为“经行吊阴痛”。本病当与痛经,经行乳头痛等病相区别。经行吊阴痛与肝、肾二脏关系密切,多由七情所伤,肝...
(1)中成药①逍遥丸,每服6克,日服3次。②柴胡疏肝丸,每服9克,日服3次(上方适用于肝郁气滞者)。③龙胆泻肝丸,每服6克,日服2次(适用于肝经有热者)。④十二温经丸,每服9克,日服3次(适用于寒凝血瘀者)。⑤痛经丸,每服9克,日服3次(...
经前或经期,出现心烦意乱,坐卧不安,急躁易怒,月经干净后即逐渐平息,呈周期性发作者,称为“经行心烦。”本症多由情志不遂,气机郁滞引起,与心、肝等脏密切相关。主要病机有:(1)气郁化火:七情内伤,肝气郁结,郁而化火。...
预防经行心烦,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平素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2)注意自我情绪调节,避免不良情志过度刺激。(3)适当参加文化娱乐活动,丰富精神生活(4)生活起居要有规律,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经期不要过度疲劳与...
(1)中成药①龙胆泻肝丸,每服6克,日服2次(适用于肝火旺而心烦易怒者)。②朱砂安神丸,每服6克,日服2次。③知柏地黄丸,每服9克,日服2次(上方适用于阴虚火旺者)。④安神定志丸,每服6克,日服2次(适用于心气血亏虚者)。⑤养血安...
经行嗜睡是指妇女每遇经行前后,或适值经期,不分昼夜,时时欲睡,呼之能醒,醒后复又睡的病症。又称“经行多寐”。经行嗜睡主要有脾虚湿困、气血不足、肾精亏虚等几种证型。...
辨治本病时,首先要区分虚实标本,针对不同的证型,施以不同的治疗方法。(1)脾虚湿因:素体肥胖,常伴浮肿,动则气喘,食欲欠佳,胃脘满闷,白带量多,质粘而稠。经行之际精神疲惫,头重如裹,四肢沉重,困倦嗜睡,终日昏昏嗜睡。舌苔白腻,脉濡...
知道经行痴呆是怎样发生的以后,便可有针对性地加以防范。主要有如下几点:(1)避免情志过度刺激,保持心情舒畅欢悦,克服忧思郁怒等不良情绪。 (2)加强身体锻炼,提高身体素质。(3)多参加文体活动,特别是性格内向的妇女,更要多...
癫痫俗称“羊痫风”,是以突然仆倒,昏不知人,口吐涎沫,两目上视,肢体抽搐,或口中如作猪、羊叫声等神志失常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发作性疾病。凡以上表现随月经周期发作者,谓之“经行癫痫”。以下方药可...
每遇经行前或经期出现神志失常,狂乱不安,妄言妄动,骂詈歌笑,甚则不知人事,经后逐渐恢复常态者,称为“经行狂躁”。本病的发生多与痰、瘀、火邪有关。(1)痰火上扰:素常心胃火旺,灼津为痰,痰火搏结,于经前气血旺盛之...
经行狂躁的防范要针对发病机制,主要的应注意以下几点。(1)避免精神刺激,保持心情欢畅愉悦。(2)避免食用辛辣、肥腻食物,忌用烟、酒、咖啡刺激品。(3)积极参加文体娱乐活动。(4)临经前切勿过度疲劳,并适当多参加集体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