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生看桌

食材工艺,主供中元普度祭祀之用。「看桌」是汉食桌上具有视觉艺术的祭品,以菜肴相间或专区规画的整体摆设,承袭看席艺术的饮宴形式;「看生(牲)」则是看桌摆设的个别内容物,制作蔬果、水族、山兽、飞禽、草虫、组合图案等造型,呈现山珍海味的美馔佳肴,保留食供祭祀的内容传统。具一次使用的祭品特质,不可重复祭拜。普度结束後,含有赐福保佑的象徵而被民众竞相拿取,可食者作分食纳福,不可食者作艺术把玩。

片冈岩着,陈金田、冯作民译。1981。《台湾风俗志》。台北:大立。

铃木清一郎着,冯作民译。1989。《台湾旧惯习俗信仰》。台北:众文。

李秀娥。2003。《台湾传统生命礼仪》。「台湾民俗艺术」8。台中:晨星。

李丰。1996。〈节庆祭典的供物与中国 饮食文化:一个「常与非常」观的节庆饮食〉。收於《第四届中国饮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林庆弧主编。台北:中国饮食文化基金会。

李丰。2004。〈仪礼之美、饮宴之乐〉。收於《台湾十二生肖宴全集:生肖文化之谜?生命礼俗之旅》。张琼慧总编辑。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

宋龙飞。1985。《民俗艺术探源(下)》。「艺术家丛刊」26。台北:艺术家。

林保尧。2006。《民艺与生活》。「台湾艺术经典大系?民间艺术卷」2。台北:艺术家。

林丽宽、杨天厚。1996。《金门岁时节庆》。「金门学丛刊」KM007。台北:稻田。

施晶琳、洪莹发。2006。〈另一个世界饮食的想像:府城普度祭品文化意涵初探〉。收於《第九届中华饮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张玉欣总编辑。台北:中国饮食文化基金会。

庄伯和。1994。《台湾民艺造型》。台北:艺术家。

倪再沁编。2001。《福尔摩沙之美:台湾民间工艺》。「乡土文化专辑?艺术篇」2。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

陈诏。1991。《食的情趣》。「中国人的生活艺术丛书」3。台北:台湾商务。

郭家冶。2007。〈台湾普度宴看生之研究〉。硕士论文,台北艺术大学传统艺术研究所。

潘鲁生主编。1993。《中国民间美术全集二:祭祀篇供品卷》。台北:华一。

谢源张。2006。《米雕创作中元祭》。基隆:基隆社区大学。

蒋炳钊。1994。〈漳浦地区鬼灵及祖先崇拜:民间信仰和文化考察〉。收於《台湾与福建社会文化研究论文集》。庄英章、潘英海编。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

〈祭祀文物〉。鸡笼中元祭,「庆典概况」。2008年7月28日读取。http://my.so-net.net.tw/kl88/new_page_12.htm。

台湾民俗文化研究室。http://web.pu.edu.tw/~folktw。

李秀娥。2003。《台湾传统生命礼仪》。「台湾民俗艺术」8。台中:晨星。

李丰。2004。〈仪礼之美、饮宴之乐〉。收於《台湾十二生肖宴全集:生肖文化之谜?生命礼俗之旅》。张琼慧总编辑。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

宋龙飞。1985。《民俗艺术探源(下)》。「艺术家丛刊」26。台北:艺术家。

林保尧。2006。《民艺与生活》。「台湾艺术经典大系?民间艺术卷」2。台北:艺术家。

林丽宽、杨天厚。1996。《金门岁时节庆》。「金门学丛刊」KM007。台北:稻田。

庄伯和。1994。《台湾民艺造型》。台北:艺术家。

倪再沁编。2001。《福尔摩沙之美:台湾民间工艺》。「乡土文化专辑?艺术篇」2。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

陈正之。1996。《手底乾坤:台湾的传统民间工艺》。台中:台湾省政府新闻处。

刘还月。1994。《台湾民间信仰小百科:醮事卷》。「协和台湾丛刊」44。台北:台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