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届桂林国际山水文化旅游节
展览名称
丝绸之路·从写实到写意——杨晓阳美术作品暨创作文献展
主办单位
中国美术家协会
中国国家画院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
桂林国际山水旅游节组委会
承办单位
广西美术家协会
桂林市美术家协会
桂林画院
总策划
王子西
策 划
张志红 邓力洪 龙建忠
策 展
蔡 敏 龙建忠 唐文忠 罗 敏
执行策展
李晗婷 韦 璐 张 贤 唐安杰 苏川淇
展览协调
蒋 玲 诸葛怡 张世霖
宣传推广
苏川淇 覃子芮
展览陈列
唐安杰 马成灵 谢翼帆 吴智宇
开幕式时间
2021年10月16日上午10时
展览时间
2021年10月16日-11月20日
每周二至周日上午9:30至下午17:00
中午无休,16:30停止入馆,每周一闭馆
展览地点
桂林画院(美术馆)
桂林市象山区龙船坪路173号
艺术家简介
杨晓阳,1958年出生于陕西西安。1979年考入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1983年毕业,同年考上研究生。1986年毕业并留校任教。曾任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副主任、主任。1994年出任西安美术学院副院长。1995年主持全院工作。1997年任西安美术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2009年至2018年任中国国家画院院长。
现任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联全委,国家三五人才一级,四个一批人才,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博士后导师,教育部高教名师。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杨晓阳在美术创作、理论研究、美术教育、美术学院和画院建设以及推动中国美术事业的发展和多项重大活动的策划组织,为中国美术走向世界,助力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等多方面都作出了杰出贡献,是中国美术界重要的领导者和推动者。
展览前言
“丝绸之路”是一条连接中国与西方的商贸、文化交流之路,在两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对促进中国与中亚、西亚、非洲乃至欧洲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2013年,在新的历史时期和时代背景下,习主席高瞻远瞩,再次提出与世界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大战略构想。经过几年的发展,无论顶层设计还是具体实施,“一带一路”的伟大战略构想都得以不断完善、不断推进并逐步走向世界,成为国际共识。此次晓阳院长的画展,以“丝绸之路”为主题,也表现出他作为一位从西安走出来的艺术家的学术追求和社会担当。
晓阳院长生于美术世家,稍长即追随求学于刘文西、陈光健、谌北新等名家,在西安美术学院经过本科、研究生的系统学习,打下了坚实的绘画基础。同时,作为土生土长的西北人,古长安的悠久文化传统、丝路文化的影响和熏陶,也对他的艺术创作产生深远影响。在1985年,他就曾骑自行车从西安出发,沿丝绸之路,历时4个多月抵达新疆,一路上的艰辛与困难可想而知。沿途边考察边画,丝路上的历史风貌、人文民俗对他之后30多年的创作更是切身感受和厚重的积累。可以说,他30多年都没有离开丝绸之路,他今天所展示的成果,也体现出他30多年在丝路之上的默默耕耘。近几年,中国国家画院响应习主席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在六大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的基础上,启动“一带一路国际美术工程”,组织画院内外艺术家深入生活,赴沿线采风、写生,沿丝绸之路创作了一大批生动、鲜活的优秀作品。作为学术带头人,晓阳院长把多年在丝绸之路上的创作感受和经验注入到“一带一路国际美术工程”之中,目前已经取得了很好的阶段性成果,我对这个项目也充满期待。
这个展览取名为“从写实到写意”,也正是晓阳院长一直以来的学术追求。从早期的学院派写实、主题性创作到今天的“大写意”和“大美为真的写意精神”的追求,晓阳的艺术创作也经历过多个转变,其间也遇到很多的不理解,甚至是质疑,但今天展出的作品就是最好的回答。作为一位领导者和学术带头人,繁忙的事务工作并没有影响晓阳的艺术思考和不断创造。从西安美术学院到中国国家画院的领导组织工作经历,使他能更加开阔视野,宏观把握大美术的研创方向及时代发展的脉搏,这一点是尤为难得的。
今天,展览来到桂林,既是应“第十一届桂林国际山水文化旅游节”的盛情邀约,更是追随着习总书记4月考察桂林的脚步,让这一股“丝绸文化”得以在桂林清逸的山水中徜徉。
衷心祝贺此次展览取得圆满成功,也希望晓阳院长能够砥砺进取、不断求索,为中华文化的复兴,为中国当代美术的繁荣更尽一份力量。
生活写生
写生,是二十世纪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其目的在于培养艺术家面对现实和把握现实的能力,因而成为检验和锻炼艺术家造型能力与现实敏感性的重要手段。可以说,写生能力的提高,不仅有助于艺术家深入生活、了解生活,而且也为艺术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特别是速写式写生成为检验一个艺术家造型能力和对生活的敏感性的试金石,在迅疾而简练的线条中展现出艺术家对解剖、透视、构图、章法的理解和把握。
但是写生本身也是一种独立的艺术表现形式,体现出艺术家的思考和个性。应该注意的是,尽管写生这个概念来自西方,但在几十年的实践中已经融汇了中西两种写生的概念与方法,特别是在中国画的写生中,这种融汇显得更为突出。由此观察,杨晓阳的写生就是这种融汇的结果。杨晓阳继承了其老师刘文西坚实的造型和把握大场面的能力,非常重视到生活中去获取创作的灵感。他在几十年坚持不懈的写生中,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经验,练就了坚实的基本功,这也使他获得了快速把握多人物、多场景的复杂画面的手段。他的速写写生注重对对象的整体感受的表达,但同时又注意细节的丰富性。特别是他不仅形成善于构建画面的完整感和作品感的特征,而且也逐步形成了其朴实、生动、完整的速写风格。这为其水墨写意画奠定了基础,且已形成独立的艺术作品。
写生头像8
26cm×32cm 1990年
写生头像8
26cm×32cm 1990年
写生人物1
22cm×30cm 1990年
写生人物8
22cm×30cm 1996年
写生简笔1
26cm×32cm 201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