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有位禅师,路遇一位正在唉声叹气的老太太。禅师上前询问原由。
老太太一筹莫展地说:“我在发愁今天是晴还是阴。”
禅师问:“晴如何?阴又如何?”
答说:“我的两个女儿,老大嫁给做雨伞的,老二嫁给烧砖瓦的。如果天晴,大女婿的伞无人来买;如果下雨,二女婿的瓦又卖不出去。左右不是办法,叫我如何不愁?”
禅师哈哈一笑:“你为什么不想着,天晴时二女婿的瓦生意兴隆,下雨时大女婿的伞销路大好。这样想的话,不论天晴下雨,都能开开心 心。”
这就是不同观念带来的不同感受。
再看看古代哲人庄子是怎样对待人生 变故的。
庄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有《庄子》一书传世,影响 广泛。《庄子・至乐篇》记载:庄妻去世,惠子前去吊唁,却见庄子席地而坐,鼓盆而歌。
惠子说:“夫妻一场,为你生儿育女,现在死去,你不哭也罢,却还鼓盆而歌,岂不是太过分了?”
庄子说:“非也,她刚死时,我怎不悲伤 ?然推究起来,她起初本是没有生命、没有形体,甚至没有气息。后因道之变化而有了气,因气的变化而成形,因形的变化而有生命。现在,却又变化为死。这种生来死往的变化,就像四季交替。她已静静安息于天地间,而我还在哭哭啼啼,似乎不能通达生命之理,故不再哭泣。”
这则故事也说明,痛苦和烦恼 也是没有自性的,可随思想及心境的转化而改变。庄子起初也为亲人离去哀伤,后来又从万物生生不已的变化中观察到生死规律,从而放下执著,正视无常。
世间的许多烦恼 ,都是人们自己 找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