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启引:『人们为“忙”所累,然而,这负累是他们自己压在自己身上的,“忙”是存在感的一种表现,是空虚的对立面。如果你终日忙碌,无止无休,你的生活似乎下应该是愚蠢的、平凡的、没有意义的。空闲不是休假,不是放纵,更不是犯罪,它不可或缺。所以,要懂得,在尘世的忙碌喧嚣和自己 不合潮流的懒惰中间找到一个平衡 点,那个点就是完美 生活之所在。』
完美 生活的平衡 点:人人都为忙所累
当今社会,要想听下到人们说自己 有多忙,似乎不太可能。问起某人的近况时,大多时候得到的也无外乎“忙”“太忙了”“忙死了”这类答案。这些看似抱怨,实际上是炫耀。于是听到这些“抱怨”者也免不得报以“忙是好事啊”“忙总比不忙好”云云恭维话。
这些怨声载道的人中,绝大多数既不像ICU的医生护士那样无止境地倒班,也无需乘公交车赶三份最低薪酬的工作。事实是,他们不忙,可他们累了,他们疲惫不堪:他们还活着 ,却已毫无生气 。
人们为“忙”所累,然而,这负累是他们自己压在自己 身上的:各种工作,各种身不由己,他们心甘情愿,这还不够,还要劝说孩子上各种补习课、参加各种活动。他们忙,为什么?因为他们或者野心勃勃,或者唯恐落后,或者焦虑不安,因为他们沉迷于忙碌,如果不忙,他们就开始杞人忧天。
我认识的所有人几乎都很忙。只要不是在工作,或者做有益提升工作成绩的事,他们就会焦虑、 疚。和朋友会面?对他们来说只是可有可无。最近我写信给他们中的一位,问他这个星期有没有空见面。他回答说,时间很紧张,不过如果我真的有话要谈,他可以考虑暂停工作,挤出几个小时。虽然我是正式邀请他,但他无时无刻不流露出“忙忙忙”的意思,最后,我放弃了。
大人们忙,孩子们也忙,放学后还有各种补习、各种活动等着他们,要到晚上,他们才能回家,和大人们一样精疲力尽。
我小时候,是众多“挂钥匙儿童”中的一员,每天下午放学后的三个小时,从来没有安排,大人也基本不会过问。那些时间里,我有无数的经历――翻过《世界大百科全书》、做过动画片、和小伙伴去树林里玩,还把土块砸到了其中一个人的头上。这些经历无一例外都让我多了技能,长了见识,而这些技能和见识直到今天还颇有价值。儿时每天几小时的自由 时间始终令人向往,要问我想如何过完余生?就像那样活着 吧,
现代人的“忙”也许可以称为种癔症,换句话说,“忙”并不是生活所必需,也不是生活之必然。忙,只是因为我们选择了忙――习以为常、逆来顺受,默认了这种选择。
不久前,我和一个朋友网上聊天 ――因为吓人的房租,她从城里搬走了,现在,她住在法国南部一个小镇,继续自己 的艺术创作。她对我说,这么多年来,她头一次感觉到那么快乐 ,轻松 。如今她还是要工作,但不需要工作一整天,更不用把所有精力都耗在工作上。她形容现在的生活就像上大学时那样――有一大帮朋友,每天晚上都一起泡在酒吧里。
以前谈到纽约人的约会时,她哀怨地说:“每个人都太忙,每个人都以为自己可以做到更好。”但她现在又有了新男友。她曾经以为自己 激进、暴躁、焦虑、忧伤,然而她现在的生活证明,那些只是都市生活对她的改造。应该没人愿意那样生活,没人愿意身陷拥堵的车流,没人愿意东奔西走,没人愿意面对等级森严的残酷职场――然而,我们不约而同地正在把其他人推向这样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