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在大正年间,就已经将半自动轮烧方式的「霍夫曼窑」由欧洲引入台湾,而「台湾炼瓦株式会社」也在当时就引进了霍夫曼窑到花坛地区设置。而据游清泉老先生的回忆,记得当时的日本人并没有把这种较为先进的窑烧技术,转移给当时的台湾业者,所以桥仔头地区的窑业,积极的自寻改进,由竹筒窑,改为一目一目 (一室、一室 ),逐目上升,如同阶梯的「目仔窑」。因其造形如同阶梯一样,所以在烧窑及装坯、出窑都如登阶梯一样,所以又称为「登窑」或「阶梯窑」或「串窑」。
94/11/16取自http://www.ymsc.chc.edu.tw/web400/sup123/c210.htm,目仔窑制砖
94/11/17取自http://home.kimo.com.tw/ceramics0/article/jp.htm,日据时期苗栗陶瓷产业状况研究,文:陈新上
94/11/17取自http://contest.ks.edu.tw/~river/travel/jiji/jiji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