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新疆的各个民族来,常常会见到这样一种说法,即新疆有着所谓四个未知民族(部族)或者四大神秘民族(部族),即生活在阿勒泰的图瓦人、生活在罗布泊地区的罗布人、生活在和田地区的克里雅人和生活在阿瓦提、巴楚、麦盖提等地的刀郎人。
现在,官方将图瓦人归于蒙古族,将罗布人、克里雅人和刀郎人归于维吾尔族。按照通行的说法,这四支部族的族源都比较复杂,历史上经过多民族之间的融合——然而,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民族不都是如此吗?事实上即使是汉族,不也是经历了历史上各种民族走马灯一样的融合,才走到今天的吗?
其实直到今天,位于慕士塔格峰脚下的一个村庄中,那里的人就依然坚持自己不是维吾尔族,而是一个独立的民族。这样的例子,在全国都普遍存在。
那么,咱们的所谓56个民族的划分到底是怎样来的?依据是什么?为什么世界上只有苏联、南斯拉夫和中国等几个社会主义阵营国家进行了民族的识别与划分?新疆的各个民族当年识别与划分的依据又是什么?
简答的说,新疆,乃至全国的民族识别与划分,基本上都是依照了苏联的模式与理论,尤其是新疆,13个世居民族中至少9个都和苏联跨界,因此苏联当年的民族识别对新疆的影响尤其深远。
那么我们就先看看当年的苏联,是怎么搞民族识别的?主要是怎么在中亚地区搞民族识别的。
一、中亚地区的民族历史上是什么情况?
现在的官方语言,说起苏联时,都会说是“前苏联”,我也真搞不清楚为什么要这样叫。按照汉语的规律,说一个政权是前政权,那么就必定会有一个后政权,比如我们熟知的西汉和东汉,就又被称为前汉和后汉,其他还有我们熟悉或不太熟知前秦、后秦;前凉、后凉之类。另一种情况是只有“后”,没有前的,比如唐代之后还有个后唐、南朝梁之后还有个后梁,努尔哈赤建立的政权因为延续了金,所以当初叫做后金,后来成为清等等,但不管何种情况,绝没有还在未出现“后”的情况下就被冠以“前”的。咱们这么叫,不知道是不是内心深处还热切希望有一天俄国人再度统治原苏联的领土,再造一个“后苏联”,要真是这样,那也真是为俄国人操碎了心了。
要说到苏联当年的民族识别,就得先简要介绍一下当时中亚地区的民族状况。事实上,当年,中亚地区的民族概念并不强烈,所谓的民族界限非常模糊。
自成吉思汗蒙古帝国横扫欧亚后,整个中亚地区的草原部落不断融合、分化、演变,逐步形成了各个突厥语系的部族,另外还有说东伊朗语这样的塔吉克人等。这些部族发展到今天,就是我们看到的哈萨克、乌兹别克、吉尔吉斯(柯尔克孜)、塔吉克和土库曼等。这些民族的演变是一件很复杂的事儿,举个栗子,哈萨克人是15世纪,从月即别汗的统治中分离出来的。
当时一部分人不愿意和月即别一起混了,要自立门户,这一部分脱离的人,后来就形成了哈萨克人。那么月即别汗是什么人呢?是金帐汗国的第九任大汗,金帐汗国,又叫钦察汗国,这样很多人可能就清楚了,这不是成吉思汗的四大汗国之一吗?没错,金帐汗国就是成吉思汗长子术赤的汗国,月即别就是成吉思汗的后裔,事实上,脱离月即别汗的人中,也有成吉思汗的后裔。
然而月即别还有一种译音:乌兹别克。是的,这个月即别汗的后裔后来就建立了乌兹别克汗国,逐渐形成了乌兹别克人。
这样我们就能大致理出一个主线:蒙古帝国——钦察(金帐)汗国——月即别汗,然后分为两支:哈萨克和乌兹别克汗国。当然具体情况还复杂的多,比如大家分家后又有和其他部族不断的融合,其实在没分家的时候就有不断的融合,比如融合说东伊朗语的塔吉克先民,说斯拉夫语的俄罗斯先民等等。
因此,整个中亚地区的民族界限一直以来都有点稀里糊涂,尤其是伊斯兰教在这一地区成为主导宗教之后,各民族之间的界限就更为模糊,民族意识非常淡薄,所以无论是俄罗斯人还是西方人,对中亚地区的民族称谓也五花八门,比如俄国人将中亚地区的人前期大体分为萨尔特人、乞卜察克人(钦察人)、库拉玛人、吉尔吉斯人、卡拉吉尔吉斯人、塔兰奇人等等,或者按照地名,称之为布哈拉人、希瓦人等等。
萨尔特人,我在以前的文章里简单介绍过,也被我们译写为撒尔特人,最早是蒙古人对一部分塔吉克人的称呼,后来则定居的乌兹别克人,包括新疆的维吾尔族也都被称为萨尔特,大体原则是只要定居,非游牧的,都可以称为萨尔特。
乞卜察克人,则是对一部分游牧部族的称呼,后来这些所谓乞卜察克人分别被归属于乌兹别克人和吉尔吉斯(柯尔克孜)人。
库拉玛人,是对当时一部分哈萨克人和乌兹别克人的称呼。
吉尔吉斯人,不是今天的吉尔吉斯(柯尔克孜)人,而是将哈萨克人称作了吉尔吉斯人,真正的吉尔吉斯人当年则被称为卡拉吉尔吉斯人,这个错误到了斯大林时代之后才得以纠正。
塔兰奇人,则是对迁往北疆种地,后流动到中亚的维吾尔人的称呼。
至于布哈拉、希瓦,都是当时的汗国,今天都位于乌兹别克斯坦境内,当然,布哈拉人也好,希瓦人也罢,其实都是乌兹别克人。不过要注意一点,如果说小布哈拉,或者小布哈拉人,可就和乌兹别克一点关系也没有了,小布哈拉是当时对新疆南疆地区的一种称呼,所以小布哈拉人也就是维吾尔族了。
沙俄时代,将中亚地区划分为了多个州,还有一个包含了两个州的省:突厥斯坦省,这些州和省则分属两个总督区:草原总督区和突厥斯坦总督区。这里还要注意一点,这个突厥斯坦省和突厥斯坦总督区就是所谓的西突厥斯坦,也叫俄国突厥斯坦,所对应的,就是将新疆的南疆部分称为东突厥斯坦,也叫中国突厥斯坦,所谓“东突”,便是依此而来。
总之,当时中亚民族界限的混乱还真不是一点两点,所居住的区域也是犬牙交错。因此苏俄胜利后,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对中亚地区的民族进行识别,进而划分所谓不同的“国家”。
我们知道,所谓苏联,全称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从这个名字上我们就能看出,至少在名义上,境内各民族都是有着自己的“国家”的,大家在一起不过是一个“联合国”。
俄国革命和内战时期,其所属的芬兰、波兰、和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所谓波罗的海三国脱离俄国独立,没有脱离的俄国的“国家”还有7个,分别是乌克兰、白俄罗斯、亚美尼亚、阿塞拜疆、格鲁吉亚以及布哈拉和花剌子模。这7个“国家”,前五个大部分人都熟悉,那么布哈拉和花剌子模是哪里?后来又演变成了什么加盟共和国呢?草原总督区和突厥斯坦总督区又演变成了什么呢?
二、苏联的民族识别
既然要进行民族识别,那么就要先搞清楚什么是“民族”。一直以来,对于“民族”这一概念,有着多种的定义,大体上有这么几种:从血缘和人种划分;从宗教划分;从语言划分;从共同的经济生活划分、从共同的生活地域划分以及从心理认同划分等。
先不说苏联了,这几条放在中国估计都很难行的通,从血缘和人种划分的话,首先汉族、藏族就很难划分,因为本身汉藏就是同种,事实上土家族、白族等也是发源于汉族。其次汉人历史上融合的民族可不是一个两个,汉族人中本身就至少分有蒙古人种中的北方人种和马来人种两个亚人种;如果从宗教划分,那就更扯,信基督教的是同一个民族、信佛教的是同一个民族、信伊斯兰教的也是同一个民族,这不正是泛伊斯兰主义的观点吗?而从语言划分,也不靠谱,汉语的很多方言和普通话的区别比德语和法语都大,难道不算是一个民族?至于从共同的经济生活来划分也分不清,你能说游牧民族有着共同的经济生活就都是一个民族?还是说所有的农耕民族都是一个民族?而从共同的生活地域划分就更是胡说八道,可能唯一靠点谱的就是心理上的认同这一条了。
所以斯大林就搞了一个民族划分的四条标准:“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的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这四个基本特征的稳定共同体。”也就是说,斯大林认为,划分民族的标准,必须是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和共同的心理认同这四条都符合才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