珲春在清朝之前,这里曾经是一座沿海岸的通商贸易城市

珲春在清朝之前,这里曾经是一座沿海岸的通商贸易城市

在吉林延边地区游玩的时候,有好几天都是沿着国境线在走。这一天,我们来到珲春,准备前往防川风景区。珲春市位于吉林省最东边,可能知道的朋友并不多,在此之前我也是不太了解。同行的一位朋友是珲春本地人,她告诉我们,珲春在清朝之前,曾经是一座沿海岸的通商贸易城市,因紧临日本海,与日本往来贸易频繁,是一条繁荣的海上丝绸之路。可惜在清军入关以后,满族人民大部分随军迁入关内,东北长白山一带逐渐荒芜,边远之地珲春更为萧条。鸦片战争爆发后,沙皇俄国趁着清朝软弱,先后逼迫清政府签署了《中俄瑷珲条约》、《中俄北京条约》,强行占据了东北大片地区,包括珲春的图们江出海口地区,使珲春从沿海地区,一下子变成了只能看得见海却无法航行、没有出海口的内陆省。

珲春在清朝之前,这里曾经是一座沿海岸的通商贸易城市

依据《中俄北京条约》,双方派代表团勘界立碑,无奈清廷腐败无能,派出的代表“成琦”极不负责任,竟然怕辛苦不去实地勘察,任由俄方擅立界碑。结果可以想象,俄方偷偷把界碑往中方境内偏移,又占去了我国许多领土,其中把本应立于图们江出海口15公里处的“土”字界牌,立在了距图们江出海口46华里的沙草峰一带。20年后,钦差大臣“吴大澂”来珲春视察边务,看到沙俄蚕食我国领土的事实,多次愤然上书朝廷,最终在1886年清政府派吴大澂重勘边界。吴大澂不辞辛苦,亲自踏遍了边境地区实地勘查,掌握了俄方侵占我国领土的证据,于是再次开始谈判。经过漫长的三个月据理力争,双方再签《中俄珲春东界约》,重立土字牌至原位,并争得了图们江的出海权。虽然从土地面积上看,吴大澂争回的土地不过几十平方公里,但自鸦片战争之后,清廷与外国的数次谈判,均以割地赔款告终,能从谈判桌上拿回土地、争得利益,这还是头一回,所以意义重大。

珲春在清朝之前,这里曾经是一座沿海岸的通商贸易城市

防川风景区里,就是当年立土字牌界碑之所在地。来到这里游玩,不止是了解历史、观赏见证民族气节的证物,还可以登上龙虎阁,从高处眺望边境,体会一眼望三国的气概。前往景区的途中,有很长一段路是沿着图们江前行,道路两边非常狭窄,这就是我国最窄的一片国土了,在地图上,基本处于中国这只雄鸡鸡嘴的位置。据说最窄处只有八米宽,一侧是俄罗斯的领土,另一侧图们江对岸就是朝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