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由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主办、成都时光幻象文化传播公司承办的"繁荣科普创作 助力创新发展”系列沙龙第七期“打通科幻产业化的瓶颈促进科幻IP转化”研讨会在北京科工大厦举办。科幻作家王晋康、韩松,科幻编剧吴霜以及科幻文化企业代表董仁威、余波、姜滨滨、林天强等三十余人就“如何打通科幻产业链瓶颈”、“催生中国科幻大片元年的理论与实践经验”等主题进行探讨。研讨会由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尹传红主持。
近十年以来,中国科幻愈发为全社会所广泛关注,呈现繁荣图景。根据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吴岩在2016年的抽样调查研究,进入新时代之后,中国科幻的创意创新热点主要集中在“繁荣的中国、崛起的中国、追梦的中国”、“互联网、机器人和人工智能发展的未来”、“生物、医学与后人类的未来”、“航天和航宇技术的未来”、“未来的战争和武器”这五个方面。
韩松谈到,中国科幻是历史发展的产物,也是现实变迁的一面镜子、中国梦的一种映射。如同中国的现代化是全球现代化的一环,中国科幻也是世界科幻的一部分。同时,它又具有鲜明的中国现代化的时代特征,并从中国悠久历史文化中吸取营养,使得中国科幻在世界科幻版图上异军突起、独树一帜,进一步与中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进程紧密相连。当代中国科幻作家对科技与社会、科技与人性的关系,进行了更多的探索性思考,展望了科技革命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带来的深远影响。这使得当代中国科幻进一步超越了早期的单纯“科普型”及“少儿型”模式。
王晋康谈及“科幻写作与剧本改编”时说到,与科幻小说创作相比,剧本改编更加重视故事主线的流畅性。科幻电影的改编者和原作者要相互取长补短,慢工出细活,才能“磨出既有坚硬骨架又有丰腴肌肤的美人”。
与会者还就“搭建中间平台 开发中国科幻IP”、“想象力归来——迈入新时代的中国科幻”、“科幻写作与剧本改编”、“悄然开启的中国科幻电影元年暨高举理想主义精神风帆的中国科幻电影产业大爆发”、“壹天文化电影工业化体系综述”、“文化科幻与军事科幻——科幻电影新力量”等议题进行发言。大家认为,中国科幻虽然存在“社会了解度不够”、“创作欠缺精品”等问题,但前景依然充满期待。此外,科幻文学界与科幻产业界应加强沟通,博采众长,创作出更多科幻力作。(授权转载)
本文来自: 中国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