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米悖论”的一个解:《老威尔的行星》

  “他们都在哪呢?”——费米悖论原文

  简单来说费米悖论可以从上面那句话扩充成这样一段叙述:

  假设宇宙无限宽广,那么这个创造了无限可能的宇宙,肯定有别的文明(外星文明)。既然有无限可能,那么肯定有那么几个文明,已经拥有了非常强大的科技,比如说——星际间的交流和旅行。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宇宙已经存在了这么长时间,这些外星文明到底都TMD在哪?为什么我们还没有接触到他们?

  这似乎就意味着,宇宙中没有别的外星文明了。

  但是一开始我们也觉得从逻辑上讲,宇宙里肯定有别的文明才对。

  矛盾产生。

  费米悖论有很多种解法,这些五花八本的解法基本可以分为三类:

    外星文明压根不存在(别啊,大哥了)

    外星文明存在,至少肯定也存在过,只是他们还无法和我们接触

    外星文明早就和我们接触过了,我们根本不知道。

  后两类简单来说可以归纳为:

    他们比较菜

    我们更菜

  作为开头我们并不想说太多这个悖论对天文学和航天工程的影响,也不谈这些解法的合理性,作为普通的爱玩游戏爱幻想的玩家来说,我们需要知道的是:

  费米悖论是科幻文学创作的宝库之一。几乎任何涉及“第三类接触”的科幻小说,都可以被视作费米悖论的一种解。

  对于中国的大部分非科幻爱好者,或者是刚刚入门的科幻读者来说,我们最熟悉的、也是最惊人的一个解,毫无疑问是《三体》系列提出的“黑暗森林法则”。

    从《三体》说起:完美的逻辑

  注意,本段对《三体》有剧透。

“费米悖论”的一个解:《老威尔的行星》

  作为毫无疑问的,目前为止中国最伟大的科幻作品,《三体》的优与劣已经无需赘言。黑暗森林法则几乎可以被视作科幻历史上最有趣有伟大的思维游戏之一。正因为黑暗森林法则的存在,《三体》中的宇宙前所未有的病态、诡秘、萧条、冷漠和孤寂,可以说这个法则完美地与整个故事相契合,也让《三体》传递的宇宙图景具有令人难忘的、恐怖的冲击力。

  然而在这里,这篇并没有什么卵用的导读里,我想对各位说:

  虽然黑暗森林法则几乎是是费米悖论最高明、最有趣、最尖锐的一个解法,但我想提醒各位——尤其是那些狂热地热爱着这个系列的朋友们——请不要因此认为这是费米悖论“最好的”一个解。

“费米悖论”的一个解:《老威尔的行星》

“傻孩子们,快——跑——啊!”——图作者为微博上的画师@COLTZ

  请如作者大刘本人所言,把黑暗森林法则作为一个绝妙的设定,一个完美的概念来赞美和铭记就够了,把《三体》视作对人类文明最振聋发聩的自省和剖析就够了,切莫认真。

  黑暗森林法则根本的、基础的原则是:

  “文明的意义是生存。”

  真的吗?Seriously?我们是不是应该再想想?

   《老威尔的行星》:文明的意义

“费米悖论”的一个解:《老威尔的行星》

《老威尔的行星》书影

  本周推荐给各位的,是一篇日本短篇科幻故事,名为《老威尔的行星》,作者是小川一水。和很多经典作品的作者不同的是,小川一水算是新生代的科幻作家。他的作品兼有日式科幻特有的激情和工科生的理性思维,2004年才真正进入读者的视野。

  《老威尔的行星》不长,故事非常平,而且与其宏大题材相对,作者文笔非常唯美,故事推进速度也非常缓慢——硬要说的话,故事本身甚至都有些俗气,读过之后可能不会觉得多么的畅快、震撼或者印象深刻。

“费米悖论”的一个解:《老威尔的行星》

图文无关,只是在意象上略有接近——大哥了图真不好找

  但这是一个真正意义上带着跨越千年的文明积淀的小故事。这个故事给人的感觉不是那种传统意义上、充实的、绚烂的宏伟和震撼,而是另一种朴实的宏大——读者根本说不清那种巨大的意象究竟被什么所填满:有绝望和孤独,也有希望和坚持,但更多的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悲伤气氛。在这种气氛之下,《老威尔的行星》中的这个文明才拥有一种朴素的、无声的伟大形象。

  对于一个短篇科幻故事,怎样详细的介绍和推荐都没有意义,唯有鼓励各位开始阅读才有用。请各位在开始读之前,回忆一下《三体》黑暗森林式宇宙的面貌,然后问问自己:

  文明的意义真的只有生存吗?

  就我个人而言,在那段我狂热地崇拜着黑暗森林式宇宙观的岁月里,是《老威尔的行星》明确地提醒了我:一个文明所能做的,并不仅仅是做一个“黑暗中的猎人”而已。

“费米悖论”的一个解:《老威尔的行星》

仅仅为生存而拼命挣扎的文明,总是显得太可悲了。如果总是怀揣着这样的心态,我们怎么保证自己以一双澄澈的眼睛仰望天空呢?  

    扩展阅读:小川一水与《时砂之王》

  “费米悖论”的一个解:《老威尔的行星》

《时砂之王》书影

  如果你觉得《老威尔的行星》太短,读罢之后意犹未尽,那么我会推荐你去买上一本小川一水的小说《时砂之王》——也许你会从此“正视”日本的科幻小说。

  很多人很难接受日本的科幻作品,可能是因为日本科幻小说几乎很难和日本的游戏、漫画与动画文化剥离开来——有大量的科幻小说被改编成动画,更不用说很多科幻小说本身都起来就如同科幻动画的脚本一般:有些人会觉得枯燥,有些人觉得肤浅。

  但如果形成这样的刻板印象的话,你可能会错过许多精彩的作品。

  且不说小松左京这样写作风格传统踏实的大师和小林泰三这样的鬼才,即便是那些“读起来就像是动画”一样的科幻小说,也拥有相当多的佳作。即使怎么读都像是动画,但其中的魅力依然是只有阅读小说才能得到。

  这样的作品有很多很多,不过既然今天我们说的是《老威尔的行星》,也就顺势推荐小川一水的《时砂之王》吧。

  (本书曾经全篇刊载于《科幻世界 译文版》 2011年11月刊上)

  这本长篇小说几乎纯粹“动画式”的,你几乎能从小川一水唯美流畅的文字里读到那些色彩明丽的动画画面。故事本身也是如此——在保证基本完整的设定之后,整个故事的发展非常的迅速,并且不时地充满起伏和波折,读起来令人觉得很愉快、欲罢不能。

  《时砂之王》作为一个传统的“保护时间”的故事,情节谈不上特别特立独行,其中对历史内容的架空设计虽然高明,但也绝说不上惊世骇俗。这补作品的核心特质就是“燃”——日式动画作品中才有的那种直率的、富有冲击力的热血,“燃得突破天际”。在剧情的最高潮之前,《时砂之王》的故事也如《老威尔的行星》一样娓娓道来,但突然整个情节急转直下,构筑了一个顺理成章的逆境并瞬间让之前潜在积累的情绪都爆发出来,让人不得不佩服作者对故事的掌控。

  这个情绪的爆发点是《时砂之王》最大的看头——这篇小说的前半段很有可能让你觉得无聊、俗套、莫名其妙、强行装逼、作者自我感觉良好,但直到读到小说最后,卑弥呼大喊“竖黄幢!竖卑弥呼的大旗!我还站着!”的时候,整个故事是如此的顺理成章,令人血脉喷张,倍感畅快。

  这个读起来和看动画、玩游戏感觉一模一样的长篇小说,一定会和《老威尔的行星》一样,给你带来最不同的感受。(授权转载)

本文来自: 机核网


科幻频道 foo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