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27日,在这个10月最后的周五,我们迎来了第三期SF读书会。
这期读书会,我们有幸请到了《十三层空间》的译者赵伟轩来为我们深度解剖这本著作的前世今生。(译者其实是被生拉硬拽来的译文版同事,笑~)
我们从书的封面彩蛋开始聊起。封面中出现了多次在《攻壳机动队》中闪现的“生死去来,棚头傀儡,一线断时,落落磊磊”,以及一块写着“TRON”的广告牌(即那部1982年上映、史上首部讲述赛博空间的科幻电影“电子世界争霸战”)。
译者给大家科普了这本书的译名小故事。在《译文版》上登载的时候,《十三层空间》原本叫做《幻世-3》。原著名叫作Simulacron-3,Simulacron是作者根据幻影和电子生造的一个合成词。然而直译不仅剧透,也不够醒目。某一天,译者读到白居易的“幻世如泡影,浮生抵眼花”,瞬间觉得“幻世”无比贴合原著的内涵。译名就这样定下来了!赛博朋克与古典诗词的结合,竟然毫无斧凿的痕迹,此处应有掌声……
然而,后来为了和电影贴合,将书名改成了《十三层空间》,结果收到了无数投诉……根据原著改编的电影在香港上映的时候叫作《十三度凶兆》,感觉真是谜之“香港恐怖片”。想来想去,还是《幻世-3》好,此乃官方吐槽,朋友们可截图作证。
结合《十三层空间》的剧情和层层嵌套的设定,主持人跟大家一同回顾了古今中外与此相关的文学作品,还聊了聊庄子与柏拉图、佛教与西方哲学。并且从单电子双缝干涉实验,聊到了现实世界的诸多“BUG”,探讨了《黑客帝国》、《盗梦空间》、《红辣椒》等经典电影,并一同观看了既立意深刻又令人捧腹的《瑞克与莫蒂》第二季第六集。小编向大家强烈推荐这部脑洞奇大、老(kou)少(wei)咸(te)宜(zhong)的科幻动画剧集。接着大家一道观看了根据《十三层空间》改编的影视作品《异次元骇客》(《十三度凶兆》的另一译名)(1999)全片和德国迷你剧《世界旦夕之间》(1973)的片段。大家就金克丝和道格谁才是冷血杀人犯、我们该如何对待虚拟世界的人物等话题进行了热烈讨论。
因为小说本身的高质量,电影改编的成功,与“浮生幻世”这个能轻易挑动人神经的话题,科幻世界的编辑们最后进入了激烈的哲(nao)学(dong)讨(da)论(kai)阶段。有人问,人的意识真的就等于人的灵魂吗?人类的认知到底是什么?精神病人真的是有疾病,还是他们看到了庸碌大众无法看到的东西?有人说,感觉世人来来往往,却有那么几副面孔做底,总可以将长相归为某一类,会不会是电脑程序写入的模板?(人种学家要来敲黑板了。)还有很多人觉得,生活中的某个场景,明明是第一次见到,却似曾相识?难道是《西部世界》中所说的循环残留?……因为脑洞太多,出于篇幅考虑,只能到此为止。
自由意志和实在存在都是不能细想的东西,因为基本上是不能证实也不能证伪的命题。所以,小编们决定还是踏踏实实找故事,偶尔天马行空地想象,将终极命题留给哲学家和宗教家们,或许还有心理学家?(授权转载)
本文来自: 科幻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