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潜行者》说起:俄罗斯的科幻和现实

    文/arctictree

  潜行者系列的第一作《切尔诺贝利的阴影》出品于2008年,是《地铁2033》的大表哥。两部作品的制作成员有重合,世界设定也有相像之处。但这两个系列的游戏体验非常不同。《地铁2033》的游戏体验更偏美系,更像《辐射》。他有比较明确的正邪设定,有交火区和安全区的明确区分,详细的指导,线性剧情等等。潜行者系列有更多仅此一家的游戏体验,这些体验扎根于游戏制作小组所在的乌克兰,原来是苏联的一部分。我在这篇文里会尝试定位这些独特的游戏体验。文章不会专注于游戏,会很散漫的跑到游戏周边和各种文化以及安利上。。和辐射系列一样,出色的游戏会让玩家对其后的文化背景大感兴趣,深入挖掘。

  潜行者的制作小组身在乌克兰,这片土地位于东欧和俄罗斯之间,南边是黑海,跨过黑海是土耳其,东边则是几个“斯坦”打头的国家,几种不同文化和宗教在这里汇集。现在乌克兰所在的地区曾先后被以下这些国家占领或统治:维京人,金帐汗国,立陶宛,波兰,奥匈帝国,最后是纳粹德国。20世纪初曾经短暂独立,经历内战后划入苏联版图。真是纷争不断的地方。1986年,还属于苏联一部分的乌克兰发生了切尔诺贝利事件,至今仍算最严重的核事故。

  从《潜行者》说起:俄罗斯的科幻和现实

乌克兰地图

  核电站和周边的地区在事后发生后被迅速清空,刚刚建好的配套城市成了鬼城,从苏联时代一直被遗弃到现在。他们作为那个时代的庞大见证,被越来越茂盛的植物 覆盖。这肯定是制作小组的成员们经历过的最有实感的大事件,比乌克兰独立更甚。可见他们是想做出一部有浓厚现实感的游戏。关于切尔诺贝利这里不多说,已经有太多的作品描写这次事件和身处事件中心的人们。我就推荐一本书:《来自切尔诺贝利的声音》。简介来自百度百科。

从《潜行者》说起:俄罗斯的科幻和现实

《来自切尔诺贝利的声音》

  辐射系列和潜行者系列都是末世科幻题材,但游戏体验非常不同。可能是因为他们各自制作小组所在的国家有着不同的文化。辐射系列发展到现在,架空的世界设定、城市景观、科技和音乐都已经是此类游戏的标杆。潜行者系列的世界构建走了另一条路,他直接使用了现实中的切尔诺贝利事件和周边场景,再套上一个改编的科幻小说剧本。在游戏里切尔诺贝利的周边地区中,从苏联时代留到现在的雕塑、绘画、剧院,以及工厂、幼儿园,都是尽量按照原本尺度搭建。游戏中的工具、日用品以及枪械也在追求现实感。

  游戏中超现实的部分来自于原著小说《路边野餐》。小说中被吸收进游戏里的元素是离奇的“特异区”和其中的古怪宝藏“神器”,以及被这些难以理解的东西吸引,冒死前来的潜行者。

  小说中"特异区"是如何出现的没人知道,最可能的理论是,这是科技水平已经让我们无法理解的外星人来过地球后留下的垃圾堆。所以小说叫做“路边野餐”..其中的奇怪现象超出人类的理解范围,大部分会对人造成严重伤害。但其中有一些有奇怪效果的物品和地点,这些东西对人类有巨量的潜在价值。科学研究所围绕"the zone"建立起来。。被吸引到这里的还有潜行者,他们是对"特异区"着迷的普通人,想捞一把的孤注一掷的人,寻求神迹的人。。

  小说中用大量篇幅讲述了一个普通潜行者的心理状态和日常生活,还有他被"the zone",这个完全超出常识的地方引发的心理变化。在游戏中,这一切都只能发生在玩家的心里。

  "特异区"中最大的秘宝是一个传闻中可以实现任何愿望的神器,或是地点,或者房间。《路边野餐》中,主角的老师曾接触过这个神器,腰缠万贯的从"the zone"回来,一星期后自杀了。小说中对这个事件的描写和延伸不是很多,大量篇幅都花在对特异区的描写,和深入特异区找到许愿器的过程。这时候我不得不提起这部小说的电影版本。

从《潜行者》说起:俄罗斯的科幻和现实

粉丝制作的电影《潜行者》海报 右边是许愿房间前名场景,右上是影片中段出现的黑狗,可看作是特异区的化身

  电影《潜行者》是前苏联导演安德烈 塔可夫斯基的作品。电影剧本基于原小说,但极度放大了导演感兴趣的部分。被称为电影诗人的他只拍了七部作品,有两部是科幻片。他的科幻片延续了他其他电影的一贯主题,我觉得这也是俄罗斯精神的一个主音:

  人要如何面对自己。

  所以俄罗斯的东西看起来都有点苦逼。

  在电影版《潜行者》里,前半小时的时间都在描写潜行者主角的日常生活。妻子生病,女儿天生残疾,他对特异区的了解和潜行是他唯一的兴趣和手艺。这天他又有活了,送两个人进特异区,是一个作家和一个科学家。这两人身上满是城里人的习气。。进入特异区前画面是单色的,坐着轨道车进入特异区后,画面变成了彩色。主角潜行者也第一次表现出放松和喜悦。

从《潜行者》说起:俄罗斯的科幻和现实

中间是潜行者,两边是科学家和作家。进入特异区之前一直是黑白场景。

  他们的目的地就是传说中的许愿房间。一路上的特异区的各种景象限于当时的技术和资金效果有限,但后来游戏版的《潜行者》看来从这里吸取了大量的灵感:树林中,开始朽坏的俄罗斯传统木造教堂前满是变异点,水从不可思议的地方流出来形成了一个小湖,绕一圈又回到原地的时空变异点,空厂房里出现了沙丘,旁边就是很深的积水。这电影成片于1979年,现在看来,他预言般的展现了在事件发生30年后,切尔诺贝利周边的景象。

  在许愿房间前面他们展开了漫长的谈话。作家开始思考自己的愿望究竟是什么,科学家原来想把这里炸掉,他觉得这里谁都能来,太危险了。两位顾客开始指责潜行者做这一行只是为了要看顾客们在这种情况下,会有什么样的极端反应。潜行者要抢过炸弹,三人打起来了。

  然后潜行者给他们讲了他的老师,传说中进入过许愿房间又安全走出的人,"箭猪"的故事。

  他来这里是为了让死去的弟弟复活,但最后只得到了钱。他又来过几次,但每次都只能得到钱。许愿房间让他看清了自己的面目,他绝望之后自我了断了。但是。。。

  “你们不明白,这里是那些绝望的人最后能来的地方!你不能毁了这里”!潜行者对科学家这么说。

  最后他们谁也没进入许愿房间,厂房里凭空下起了雨。

  他们从特异区回来后,作家和科学家都变得很安静。潜行者的妻子来接他,他们回到了自己的家。他开始咒骂那两位顾客毫无信仰,“都是什么人啊!他们产生信仰的器官已经烂掉了。。哪怕遇见一个有信仰的人也好!”紧张的精神终于放松,他一边絮叨着,在妻子的安抚着下睡着了。而他出生在特异区边缘的女儿,好像表现出了某种超能力。。

  潜行者的妻子的独白“我确信和他会过得好 我知道会有许多痛苦 但痛苦的幸福总比 灰沉沉,郁闷的生活好 也许,这一切都是我后来想出来的 可是当他走过来对我说:“跟我走吧” 我便走了,而且从没有后悔过,从来没有。 痛苦有过很多,但我从未后悔过,也从未羡慕过谁。。”

从《潜行者》说起:俄罗斯的科幻和现实       

  苏联时期拍摄过很多科幻电影。这可能是因为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的需要,因为它建立在对一个光明美好的未来的许诺上。也因为苏联在艺术方面的一贯先锋,20世纪的许多生猛艺术思潮都来自苏维埃共和国刚建立的那段时期。70年代前的苏联科科幻有很多意识形态宣传的因素,未来光明美好。在70年代,塔可夫斯基的两部科幻片不再有意识形态宣传的因素,他们把视角向内,开始探讨存在主义问题。他也因此慢慢的被排挤。其后的科幻片末世情结越来越深。

索拉里斯的新版海报。

  塔可夫斯基的另一部科幻电影《索拉里斯》也改编自小说,小说和潜行者的原著《路边野餐》一样,主题之一也是人在不可理喻的非人环境中如何求生,以 及因此产生的心理变化。他描写了一个有意识的液体星球,人类建立了空间站想和它进行交流。但是这星球的交往方式是人类不能承受的,这星球探测人们的潜意识,然后把它具象化。小说中对有意识的异世界星球的描写怪异又宏大。电影版本也转向了“面对自己”这一主题,把主要篇幅留给了主角调查员和被具象化的“亡妻”之间的互动。

  《潜行者》游戏第一作“切尔诺贝里的阴影”中保留了最终目的地“许愿房间”这个设定。游戏的中许愿房间被放到了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中心"石棺"的内部。经过死斗到达许愿机面前,根据游戏中做过的事和许愿那一刻不同的状态,会有不同的结局,没一个是好下场。。"真结局"也是不许愿:主角最后找到幕后黑手,摧毁操控许愿机的联合意识,自由模式开启。游戏中“面对自己”的部分,是由艰苦的生存条件,有实感的npc们,和美丽的切尔诺贝利周边自然环境联手完成。这是小说语言-电影语言-虚拟现实语言的三阶转变。

  游戏版《潜行者》的独特魅力体现在可以自由探索的特异区,以及其中的生活细节。系列原作里,所有的建筑,自然环境,怪物设计和枪械都在追求真实感,以至于现实感。modder们也领会也制作组的意图,在各个方向上接着进行创作。潜行者已经是个老游戏了,在狂热粉丝制作的mod里,

从《潜行者》说起:俄罗斯的科幻和现实

 名场景-许愿房间前,厂房里出现的沙丘

  atmosfear是一个天气和环境mod。他把天气和自然环境的表现力提升到了一个新阶段,可以用“壮丽”来形容。

从《潜行者》说起:俄罗斯的科幻和现实

这些是装了mod'atmosfear'第三代之后的游戏截图。

  old good stalker基本是一个自制dlc.他丰富了很多主线的内容,曾加了大量剧情,也加入了许多的俄罗斯文化梗。这些“梗”也是让我想起辐射系列的契机,原版的游戏是几乎没有可以单提出来的“梗”的。所有的文化感受全都在细节中,比如篝火边用吉他弹奏新曲目的潜行者,伏特加变成了自酿的,会说话的前苏联毛绒玩具。。目前是第二版。

  in spite of death-sgm,是两个大型mod的合体:in spite of death和sgm。这一个全面重制的mod.加入了大量的改编剧情和新武器,但略微偏离了原来潜行者苦逼到底的感觉。这个mod也加入了大量俄罗斯文化的梗。

  misery是一个把力求把真实感做到极致的mod.这包括环境和天气,物品设定,还有人的身体状况和生理需要。一切都更真更美,也更苦逼。

  下面是一些原版和mod里的小玩意,可以和辐射系列里类似的东西比较一下。

  图片里这些食物是misery这个mod添加的。原作里的食品种类已经很丰富,而且都是俄式的。最值得一说的是伏特加-相当于辐射系列里的核子可乐-是消除和抵御辐射的最便宜的药,不过喝多了要晕菜。这个梗来自这里:切尔诺贝利事故发生后,负责到反应堆的屋顶清扫爆炸残渣的敢死队上房前,仅有的防御竟然只是身上挂着的铅版和不限量的伏特加。可是反应堆楼顶上的辐射来自脚下。第一批上房的敢死队后来全部牺牲。另外,这篇关于伏特加的文章也推荐一读。《伏特加是唯一的神,你要么举杯,要么下跪——写于伏特加诞生500年之际》

从《潜行者》说起:俄罗斯的科幻和现实

  这个玩偶,是苏联60-70年代木偶动画片‘鳄鱼盖拿’里的配角'大耳查布'。后来这个小熊和小猴的混合体大受欢迎风靡全国。这玩偶被大型mod"good old stalker"收录,作为重要的剧情物品从游戏初期陪你走到最后。游戏里的这个玩偶已经很旧了。。能看得出来,这是因为'大耳查布'是mod作者童年回忆的一部分。

  后来'大耳查布'被日本吉卜力工作室买下版权,出了新作,还开始卖周边。这就是另一个故事了。

从《潜行者》说起:俄罗斯的科幻和现实

mod里的'大耳查布'玩偶。已经很旧了。。形象很标准。

  这是系列第三代"普里皮亚季的呼唤"里,最后的撤离点前的普罗米修斯雕像。在鬼城普里皮亚季的普罗米修斯剧院大门前,苏联时代的构成主义浮雕已经砖块剥离,唯有这个盗火者的雕像完好的健在。他手里托着的天火本是象征不远处反应堆里的核火焰被人类驯服,但在游戏设定的2010年[大概],雕塑周边几十公里内的人和事已经天翻地覆。他的含义已经变化,变成了象征人类不屈精神的什么东西。           

  有一次我打到这里正好是傍晚,在混乱的撤离场面中晚霞出现,加了mod的天空无比美丽。。我看到不远处盗火者的雕像被dx11特效生成的夕阳照亮了。大家都上了直升机,我跑到雕像前又看了一会。后来回忆这个场景的时候我想起了‘腰’乐队这首歌的歌词:

  说到歌曲,mod" old good stalker"和"sgm"里加入了很多俄语摇滚和民歌,这些音乐出现在收音机里和篝火边的吉他、口琴演奏中,还有可以购买的虚拟mp3播放器。"good old stalker"更收录了很多切尔诺贝利事件后,俄罗斯的民谣歌手为此写的歌,在新手村有一位歌手可以唱给你听。下面是一首90年代中期苏联当红的摇滚乐队Чиж&Со的歌曲О Любви,可以翻译为"关于爱"。他被收录于潜行者的mod"sgm"第二版中。  

  这歌发创作于80年代,苏联解体之前。那时流行文化一锅粥,人们生活困难。。知道这背景就更能理解这歌词。。视频是95年的现场版。

  80年代,冷战进入末期,美苏两国意识形态的互相吞噬就要分出高下。红色苏联这部庞大的金属机器,因为内部的诸多问题已经吱嘎作响。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本是苏联的骄傲,随着核电站的崩溃,红色苏联也在92年也瓦解了。

  另外,漫长残酷的阿富汗战争也加速了苏联的解体。这场战争始于79年12月苏联入侵阿富汗,于89年暂停,等待1999年的重启。他因苏联的自大和意识形态的僵化开始,因美国及其盟国的愚蠢进一步扩大和恶化。他拖垮了已经生病的苏联,冷战期间意识形态的争斗因此落幕。。却在阿富汗本地留下了畸形的种子。

  导演亚历山大 索科洛夫被认为是塔可夫斯基的传人.他在1994年拍摄了《精神之歌》(Spiritual Voices),一部拍摄阿富汗战争末期战场实况的纪录片.94年的时候苏联已经基本上从阿富汗撤军完毕,可是还有零星的部队驻扎在阿富汗边境.这部纪录片取景于阿富汗与塔吉克斯坦的交界处.影片的节奏,风景,配乐都让我想起潜行者的游戏和电影。

  战争到了这个时候已经成为了日常生活。影片分五部,一共5个多小时。第一部用40分钟长镜头拍摄了西伯利亚一处冰封的湖边,导演画外音里碎碎念着他对生命和死亡的看法。天色和云气慢慢变化,背景音是轻微的古典音乐,非常的美。然后,正片开始。影片按照季节变化分成了四部。几乎所有的时间,那些士兵都只是在进行日常活动。唱歌,吃饭,写信,睡觉。

  我们在夏季开始拍摄,然后在冬季又来了一次。在我们工作的地方,那里战争是日常工作,战争不是突然袭击,而变成了日常生活本身。有时一等就是心烦意乱的好几天。有时会有战事:进攻,或者防御。但总有受害者。总有亲属和朋友被分离,总有痛苦和遗弃。从我所出身的祖国,从那里的思路来看,俄罗斯大地上永远有战争,而这里的人民永远有作战的准备。我们的国家英雄都是参过战的--不是那些平静坐着创造出神奇东西的人。我难以想象一个没有行军和战乱的俄罗斯。

  ----来自导演访谈。

  这部纪录片提供的是情绪以及体验,几乎没有事件陈述。这情绪和体验非常厚重..有时会很难消化。我希望在未来,潜行者的续作里,关于在特异区里的生活也能做到这种感觉。(做梦呢你)

  我对作为整体的阿富汗战争有了明确概念,是在看了Adam Curtis的《苦湖》(bitter lake)之后。提起它,是因为这部关于战争的资料文献纪录片也埋了很多的前苏联文化梗,导演意图也是在具体事件之外。

  它制作于2015年,这时苏联早就从阿富汗撤军,美军和多国部队代替苏军,在继续这场后患无穷的漫长战争。敌人的面目变的模糊,在十年后(1989-1999)又开始的这场战争让地球上的很多人惊慌失措。世界各国全面组织反恐的时候,Adam Curtis拍摄了《苦湖》,理清阿富汗战争和当代恐国际怖主义的来龙去脉,更要把情感传达给观众,而不是生冷的历史材料和战场数据。除了具体分析当时事件的来龙去脉,他还用70年代末到21世纪初关于阿富汗战争的影像资料,以及这段时期世界各地的琐碎影像片段,整理出了一个这段时期的世界面貌。影像资料的剪辑和配乐很有实验性:

从《潜行者》说起:俄罗斯的科幻和现实

  片头段落中,出现了一段1953年的阿富汗家庭影像纪录,一个白人小女孩在跳芭蕾。(现在是不可能的事。)之后切换到了穿着毛衣的乌克兰农民在休息时跳舞的画面,又切换到镜头溅上了血滴的战场片段,背景中的配乐是burial的《Come Down To Us》。开场就让影片充满了悲悯的情绪。

  当你穿梭在《潜行者》中废弃的城市里,试试打开这段配乐作为背景吧。

  《潜行者》游戏制作小组的成员大部分都是80后,生于阿富汗战争正在白热化的时候,那时切尔诺贝利刚刚启动,列宁雕像和少先队游行存在于每个孩子的日常生活。他们现在已经三张多了,身边的社会环境经历了巨变。他们在制作游戏的时候吸取的是他们整个人生的经验。也许是因为漫长的阿富汗战争,或者是索科洛夫所说的俄罗斯精神,潜行者的游戏版本比他70年代的电影版本多出了巨量的军事元素。

  这些生于苏联,成长在俄罗斯联邦的80后一代们,和中国同代人的经历有些类似。80年代的苏联启动了一个纪录片项目,苏联版《人生七年》。这原来是英国的一个纪录片系列,找来一群出身不同的孩子,从七岁起每七年跟踪拍摄一次,纪录社会和人的变化。大概是80年代的纪录片导演们也感到了时局的变化,觉得要把一些东西存档,可没想到记录下了社会巨变中一代人的成长。苏联版《人生七年》自1991年开始拍摄,这是正是苏联解体前夕。被跟踪拍摄的孩子们都生于1984年。因为童年时期发生的社会巨变,他们的青少年时期看起来更加严酷,和英国版本的《人生七年》相比,见证了更多极端状况下的人性。我看了觉得很亲切。

  这些孩子中有东正教村落里牧师的女儿,孤儿院的男孩,集体化工厂里工人的孩子,贝加尔湖畔地主的女儿,吉尔吉斯斯坦小镇上的少数民族,“真理报”主编的孙子,全家搬到以色列的犹太人等等。

从《潜行者》说起:俄罗斯的科幻和现实

  纪录片中的他们现在正处于人生巅峰的年纪。出生在车臣的那位姑娘也一直在为生存奋斗。系列第一部中,因为国家动荡,全家在红场上露宿的那位小姑娘在第二部中就失去了联系,再也找不到。孤儿安德烈被美国家庭收养,但经历过太多冷暴力和文化冲击的他感到无比迷茫,在第三部时决定不再参加拍摄。集体工厂家庭的那对兄弟的经历像极了我国东北大批的下岗家庭,真理报的官二代也在21岁时开始反叛,搬出了特权公寓投身媒体行业。东正教家庭的姑娘感到与世界脱节,但仍信仰虔诚。吉尔吉斯斯坦的黄种人少年早早背上家庭的重担,但任然表情生动。贝加尔湖畔的地主女儿被当地黑社会骚扰,未婚夫被杀,见证了人性的黑暗。搬到以色列的一家全都卷入了巴以冲突,天天在打仗。所幸没人变成罪犯和流浪汉,所有人都走出了自己的路,找到了,或者经历了爱。他们的思想比英国版《人生七年》里的中年人们独立的多,这应该归功于他们经历了更动荡的成长环境。

  2013年冬,乌克兰发生了持续93天的亲欧示威运动。我看了好几部纪录片仍然无法对这次运动做出评价。这次运动更导致克里米亚脱离乌克兰,以及又一次战争。希望潜行者的开发小组成员能平安。

  这种在严酷环境中生存的感觉,在游戏版《潜行者》里一直存在。自从玩了潜行者系列,我开始关注俄罗斯,感觉那里就像我们的一个镜像倒影。这种关注也许另有原因,也许是因为从小住在北京展览馆边上,看着这突兀的苏联式建筑长大。也许这镜像里的遥远国土给我提供了些许安慰。。那里的文化传统虽被摧折但没有断档,也做出了让人惊叹的独特游戏作品。玩俄国产游戏的时候总有很特殊的感觉,一直想着要把这感觉梳理一下。于是就有了这篇文,感谢观赏,请吃安利。说不到位的地方请补充,会另外写点啥。(授权转载)

本文来自: 机核网


科幻频道 foo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