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宇昆用楚汉争霸写了个丝绸朋克

 刘宇昆用楚汉争霸写了个丝绸朋克

    “虽然楚汉争霸的故事我们很熟悉,但飞船、潜艇打出来的汉家天下,奇珍异兽点缀的秦汉王朝,你恐怕没见过。”

 

  赛博朋克、蒸汽朋克、生化朋克……随着《银翼杀手2049》《静音》《副本》等一波科幻作品涌现,不论你看不看科幻,都会多少了解下这些概念。可是,你听说过“丝绸朋克”吗?

  注意,不是你孤陋寡闻,这个概念是被一部面世两年多的小说提出来的。

  那就是刘宇昆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蒲公英王朝:七王之战》。

  《蒲公英王朝》是一部系列作品,目前已完成两部。第一部《七王之战》(原译名《国王之恩》)在2015年出版,第二部《风暴之墙》出版于次年。

  自2002年发表作品以来,刘宇昆的短篇小说屡次获得雨果奖、星云奖、轨迹奖、世界奇幻奖等世界级奇幻、科幻奖项,更是凭借过硬的文笔和科幻素养,翻译《三体》《北京折叠》,并成为它们斩获雨果奖的强力助攻。

刘宇昆用楚汉争霸写了个丝绸朋克

刘宇昆为《三体》代领雨果奖。

  可以说,刘宇昆的表达能力、驾驭短篇的能力都得到了证明。

  《七王之战》则为他带来了新的肯定,这部首部长篇一面世,就获得了星云奖最佳科幻小说提名、轨迹奖最佳科幻小说处女作奖。

  借由这部小说,刘宇昆提出了“丝绸朋克”的概念。

 

    什么是“丝绸朋克”?

  丝绸是中国的特产,因此可以想见,“丝绸朋克”当中必不可少的是中国元素。

  在各类科技朋克,都是将一种科技元素发展到想象力所及的极致,并以此为该世界观的基石。

  所以,丝绸朋克就是将中国古代的工程技术赋予科技发展的想象,构成一个古韵盎然又机械感十足的世界,冷酷又瑰丽。

  刘宇昆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阐述他的构想:“为了讲述一个英雄和背叛的故事,我想创造一种新的审美,一些很酷的机械。它们像是古代的活字印刷术、鲁班发明的军事侦察风筝、诸葛亮的木牛流马。”

  这些古代中国的奇思妙想,被刘宇昆渲染上了科幻的色彩。以鲁班的风筝为例——

  《鸿书》:“公输班制木鸢以窥宋城。”

  据传,鲁班削竹为料,制造成了“上天三日而不下”的风筝的雏形,并用于军事侦察。

刘宇昆用楚汉争霸写了个丝绸朋克

山东潍坊的鲁班雕像。

  在《七王之战》里,风筝还可以辅助袭击。

  开篇,统治七国的皇帝玛碧德雷出巡,遭到刺客袭击,这名刺客就是悬在风筝上,来去自如,让皇帝的护卫伤亡惨重。

  这个木质风筝操纵灵巧,反应敏捷——

  “挂在风筝上的人拉起身旁垂悬的几根绳索。鸟形风筝突然收起翅膀,朝宝座塔俯冲而来,不过几秒便到了近前。”

  “弓箭手万箭齐发。刺客拉动风筝上的线绳,收起翅膀,一个急转弯躲开箭雨。”

  最终,皇家卫队出动了三百尺长的六艘飞船,但刺客仍然凭借木风筝全身而退。

  书中还出现了假肢,这种靠牛筋伸缩驱动的精巧机关,灵感来自于诸葛亮的木牛流马。

  飞船则出现得更频繁。

  “德赞王令人将金属丝和竹篾制成框架,覆以层层丝绸,制成巨型气球。将燃烧袋灌满沼气,燃烧产生的热气便可令气球漂浮起来。气球下悬小舟……”

  以此为开端,七国各出奇招,用不断革新技术的飞船抢夺空中战场的优势——

  “巨翼是由明恩巨鹰脱落的羽毛制成的。这种羽毛轻盈结实,能够对空气产生很强的推力。”

  随后,又依据飞船的原理发明了潜艇。

  “船只若要潜入水下,与飞船升空的原理相同。”

  这些发明的灵感,在书中来自于原创的生物:巨鹰和独角鲸。建立在神奇生物上的生物力学,让《七王之战》的“丝绸朋克”兼具了科幻的硬核质感与奇幻的迷离梦幻。然而,别只关注“丝绸”,而忘了“朋克”,毕竟这种反叛精神才是各类朋克的起源。

  《七王之战》,讲的就是一个反叛与挑战的故事。

 

    《史记》还是《埃涅阿斯纪》?

  刘宇昆出生于兰州,11岁才随父母移民美国。华裔作家的身份,让他的作品有着与东方文化解不开的羁绊,又与西方元素难以分割,比如短篇小说《结绳记事》,讲述的是在云南这片土地上,美国学者与当地人发生的故事。

  《七王之战》也延续了这样的特色,故事发生在一个名叫“达拉群岛”的多岛屿国家。

刘宇昆用楚汉争霸写了个丝绸朋克

  这片群岛上有七个国家,原本独立和平。

  因为飞船的发明,乍国拥有了领先诸国的军事力量,由此统一了七国。然而随着皇帝玛碧德雷的死亡,在统治“达拉群岛”十余年之后,帝国四分五裂,再次陷入混乱。

  乱世出英杰。出身于柯楚国将军世家的马塔,立志向乍国复仇,恢复家族往日的荣光;库尼不学无术,在三教九流之中长袖善舞,但心中却有大志。在推翻帝国统治后,两人因不同的理想踏上了不同的征程。

  玛碧德雷、马塔、库尼……这些人的性格和经历,都可以在秦汉的历史中寻觅到原型。

  你看玛碧德雷。

  吃丹药以求长生不老——

  “多年来,皇帝常服丹药,以期延年益寿。”

  “多年来,蟠城里方士云集,个个都在研发可以长生不老的丹药。”

  劳民伤财,成就伟业——

  “他设想的首项工程是大隧道。以一系列海底隧道连接达拉诸岛,各个岛屿之间便不会再分裂敌对……他下令让所有男丁抓阄,若抓中则必须放弃职业、田地、生意、家庭……如同奴隶一般卖苦力,只为了一个宏大而又遥不可及的梦想。”

刘宇昆用楚汉争霸写了个丝绸朋克

  令人立刻想到长城。

  统一文字、度量衡——

  “他认为达拉群岛各族人民都应以同一种方式书写。”

  “各国道路宽度都必须与蟠城货车车轮间距相同。”

  焚书坑儒——

  “收缴古书,全部焚烧,每种书籍只留一册,深藏于蟠城大图书馆地库。”

  还有库尼斩蛇——

  “(他)不假思索地拔出胡佩的剑,冲向白蟒,一剑砍下蛇头。”

刘宇昆用楚汉争霸写了个丝绸朋克

库尼斩白蛇,对应的是高祖斩蛇。

  还有乍国二世皇帝问:“为何非要吃饭不可?吃肉岂不是更妙!”(何不食肉糜是晋惠帝的“金句”,这里不知是化用还是误用。)

  服徭役的人在鱼肚中发现谶言:“湖诺·其马当称王。”

  以及望族出身的马塔。

  秦始皇、项羽、刘邦、陈胜、吴广,是不是都对上了?

  刘宇昆说:“这本书是奇幻界的《埃涅阿斯记》,也是奇幻界的《战争与和平》。它以奇幻小说的形式重新讲述了汉朝的兴衰。”

  《七王之战》与其看作一个西方背景的东方史诗,不如看作是对中国历史的科幻再创作。

  初一看,会忍不住吐槽,既然是照搬秦汉历史,何必再取一堆佶屈聱牙的名字?再说,这样的故事还能刺激到不熟悉中国历史的欧美读者,但对中国人来说,从开头“始皇出巡”开始就是个大剧透啊。

  这对于中国读者当然是个槽点,但同时也是看点,因为有一种阅读体验是西方读者get不到的。

  飞船、潜艇打出来的楚汉争霸,奇珍异兽点缀的秦汉王朝,熟悉的历史有着全然不同的文化、居民、语言、风俗、科技。海底修建着连通各岛屿的隧道,用来运输作战的热气球、飞船、潜艇,战士乘着风筝战斗,西方色彩的神祇成为“秦始皇”、“项羽”们的信仰……

  这种冲击原有认知的特殊感受,算是中国人才能享受的专有福利吧。

 

    奇幻还是科幻?

  用“大杂烩”形容《七王之战》一点也不为过。

  不止是东西方元素的交杂,《七王之战》的叙述方式和修辞手法,也东西融合。武侠小说、明朝白话小说、唐诗格律、中世纪英语抒情诗……各类表达与描写方式都出现在这部小说中。

  但最“大杂烩”的,是这部小说的类别。

  我们回头看刘宇昆这句话:“这本书是奇幻界的《埃涅阿斯记》,也是奇幻界的《战争与和平》。它以奇幻小说的形式重新讲述了汉朝的兴衰。”

  再看它获得的奖项:星云奖最佳科幻小说提名、轨迹奖最佳科幻小说处女作奖。

  以及小说封面:

刘宇昆用楚汉争霸写了个丝绸朋克

  封面图中,兵马俑“皮肉”下是机械骨架,科幻感十足。

  腰封上极其突出的一行字:“一部令整个华语世界翘首以待的科幻史诗。”

  “丝绸朋克”的定义、潜艇与飞船的设定,的确都充斥着科幻味儿。

  但也的确有奇幻的感觉。

  比如在描绘玛碧德雷在梦中与王国守护神的交流这段:

  “皇帝身后响起一阵阵大笑,狂野如飓风,混乱孺漩涡。这笑声来自于能变换外形的甘国守护神塔祖……他的灵物是一条巨鲨。它从塔祖脚边的水潭中跃起,咧开血盆大口,露出一个危险的微笑。”

  还刻画了神奇的明恩巨鹰:

  “这种鸟最为不凡的是其出色的飞行能力。它们不仅能够在空中停留数日,在某一地点上方缓缓盘旋,有时还能将小牛、绵羊甚至形单影只的牧羊人等猎物携带在空中。”

  这些奇幻色彩浓重的描写,最后总会归结于科学的解释。

  玛碧德雷是做了个梦,巨鹰则是生活的湖中有一种比空气还轻的气体,而巨鹰的身体结构便于储存这种气体。

  《七王之战》到底是奇幻还是科幻,倒是没必要一刀切地归类,因为它的气质正如前文所说:兼具了科幻的硬核质感与奇幻的迷离梦幻。加上东西方的元素混搭,呈现出来的就是这样一部丰富多姿的作品。

  也许有人会对套用秦汉史的做法不以为然,也许有人偏爱未来系硬科幻,但也有人会喜欢这样天马行空的想象。如果你对以科幻、奇幻的形式“戏说”历史有兴趣,如果你钟情不那么套路化的大杂烩,那么《七王之战》就是为你量身打造的。(授权转载)

本文来自: 架空


科幻频道 foo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