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血、黑色幽默、以及赛博朋克丨尼尔·斯蒂芬森 《雪崩》

  文/小者

  说到《雪崩》,我们不可避免地会说到“赛博朋克”这个科幻流派。

  炫目的高科技通常深植于平民窟、黑帮等种种不良社会形态中,以网络世界为重要的平台,展示阴暗、极端的“朋克”故事,赛博朋克所描绘的往往不是一个美好的未来。

热血、黑色幽默、以及赛博朋克丨尼尔·斯蒂芬森 《雪崩》

《黑客帝国》剧照

  而科幻小说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为一些高速发展的东西敲响预警钟,比如威尔斯担心的核弹;比如很多小说中不遗余力妖魔化的某些技术失控。

  这个类型的小说中讲述着疯狂的未来社会,以及其中挣扎着的形形色色的人,展示了一些在灰暗环境下顽强不屈的精神,讲述了一种可能性,为灰暗的未来世界带来一线希望之光。

热血、黑色幽默、以及赛博朋克丨尼尔·斯蒂芬森 《雪崩》

《少数派报告》剧照

  加上之前读过威廉·吉布森大名鼎鼎的《神经漫游者》,以及弗诺·文奇若干硬派的赛博朋克小说,我自认为对赛博朋克这个类型已经有了整体的了解。

热血、黑色幽默、以及赛博朋克丨尼尔·斯蒂芬森 《雪崩》

弗诺·文奇

  但是,读了《雪崩》之后,我还是不禁掩卷长叹:“原来赛博朋克还可以这样写啊!”

  威廉·吉布森的作品以及早期里程碑式的一些短篇小说,处在网络刚刚萌芽的时代,可以看到很明显的技术倚重,把赛博世界的描写作为了写作的一个中心;而弗诺·文奇这位计算机专业的作家则更加将技术作为叙事的重点,以预言般的专业文字向读者展示赛博世界的绚烂。

热血、黑色幽默、以及赛博朋克丨尼尔·斯蒂芬森 《雪崩》

威廉·吉布森

  除了对赛博世界的描绘,这部发行于1992年的赛博朋克小说里还有很多“东西”。

热血、黑色幽默、以及赛博朋克丨尼尔·斯蒂芬森 《雪崩》

  从比萨速递开始,小说的视野渐渐扩大到了私人公司群雄割据的混乱社会,而此时的美联邦政府居然定居在高速公路旁搭建的帐篷里,一个混乱到有些滑稽的未来社会跃然纸上。

  就是在这样一个舞台上,形形色色的演员更加生动鲜活。专门用吸盘从汽车上窃取动能的“滑板客”,随身携带核弹到处与人打架的恐怖分子……一个个活灵活现的角色在故事中穿梭。

  从“雪崩”说起,关于故事中的技术

  这是小说中“雪”最贴切的解释,也正好反映出了小说的时代特点。

热血、黑色幽默、以及赛博朋克丨尼尔·斯蒂芬森 《雪崩》

  一边注视着荧幕上的漫天大雪,一边慢慢地调整电视波段的旋钮,希冀着这雪花突然之间凝聚成活动的人形,这场面恐怕在很多人记忆里还是相当深刻的。

  我还记得,当时家里买的第二台电视机,每次信号一变弱,电视机上会立刻出现“恭喜发财”四个蓝底红字,遮住那飘雪般的无信号画面。到后来自动选台的技术出现以后,那满荧幕飘雪的画面就很难见到了。

  从“雪崩”出发,作者把小说的时代背景设置成非常近的未来。我甚至感觉,最近看的一些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网站中介绍的一些正在开发中的前沿技术,都是以小说中的设定为模板的。

  在近二十年后这个网络爆炸式发展的时代,小说中一些看似不经意的微小技术细节,似乎就近在眼前,仿佛隔一段时间就能在购物网站中买到一般,令人期待之余异常地迫不及待。

  在威廉·吉布森的《神经漫游者》里,人们都带着一个完全遮蔽视线的头盔,通过头盔接入网络世界;在弗诺·文奇的《彩虹尽头》里,虚拟画面依靠一副带有显示功能的隐形眼镜来实现;而《雪崩》里的设定更加令人拍案叫绝——用一束激光直接扫描视网膜,在人眼中投射出虚拟的环境。

热血、黑色幽默、以及赛博朋克丨尼尔·斯蒂芬森 《雪崩》

《头号玩家》剧照

  这些看似很科幻的设定其实离现实并不远,除了大家在3D电影院看到的立体电影,两三年以前就有真正实现立体显示的全息显示器问世;而可以像普通眼镜一样佩戴,却在眼前一段距离处显示画面的眼镜式显示器也早就能够在市场上买到了。

热血、黑色幽默、以及赛博朋克丨尼尔·斯蒂芬森 《雪崩》

  但除开以上两方面,可以说《雪崩》是一篇不折不扣的技术乐观小说,尤其是对核技术的微型化应用。小说中描绘了一些这方面的新奇装备,各个酷炫无比,威力强劲,令技术狂热的读者热血沸腾。

  例如,小说中担当生活社区保安工作的一种半机械警犬就由核反应堆提供行动的能量,利用风冷散热,小家伙可以说是来去如风,连人的视线都无法跟随,如果小区内真的能有这种保安守护那将会是何等的安心。

热血、黑色幽默、以及赛博朋克丨尼尔·斯蒂芬森 《雪崩》

《变形金刚》剧照

  可以说,小说中从交通工具、建筑物、再到兵器,无一不充满了技术闪光点,使故事仿佛是一条美妙的花径,不时地给人新奇的惊喜。

 

  流亡的美联邦政府,关于小说中的社会

  在基本没有出现技术灾难的前提下,小说中的美国社会却基本崩溃了,这便是最能体现“赛博朋克”这个类型特色的地方了。

热血、黑色幽默、以及赛博朋克丨尼尔·斯蒂芬森 《雪崩》

理查德·罗蒂

  他在书中写到“《雪崩》中的问题不在于描写的不真实——毕竟这是一部科幻小说——问题在于它太令人丧气了。”

  “《雪崩》中联系美国与世界其他地方的东西就是尼尔·斯蒂芬森最大担忧的集中体现——文中的‘方舟’……美国公民的自豪感已经被方舟上更安适的生活所取代。”

热血、黑色幽默、以及赛博朋克丨尼尔·斯蒂芬森 《雪崩》

  从字里行间,我可以隐约地看出尼尔·斯蒂芬森对当代美国社会体制的一些不满。

  首先是经济方面的,文中提到:“经济规律,这只所谓的‘无形之手’在历史上曾经制造了多少不公平,现在却将种种不公揉得粉碎,在地球表面均匀地涂了厚厚一层。”

  在苏联刚刚解体不久的年代,作者能够冷静地看到自由经济极度扩张以后可能造成的恶果,并且在笔下创造出这样一个荒诞的未来世界加以讽刺。之后的这十余年里,金融危机的多次爆发也正应证了作者所担心的事情。

热血、黑色幽默、以及赛博朋克丨尼尔·斯蒂芬森 《雪崩》

《商海通牒》剧照

  另一方面,作者将矛头直接指向了政治的体制。

  一方面,他为大家描述了一种群雄割据到近乎滑稽的社会形态。

  这仿佛是美国宪法第一条“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得到了极大的扩展——整个国家都被几个公司“私有”了,黑帮开店经营比萨快递,集装箱租赁变成了大量贫民舒适的住房,甚至将这些散兵游勇描绘成了推动社会进步的主力。

  另一方面,作者也多少透露了他所认为的问题所在。

  联邦政府在强调灵活的人员进出的同时,却又有一套僵化到令人瞠目结舌的体制,而且整个儿仿佛都是由潜规则搭建而成。

  文中有一段描述残存美联邦政府运作机制的文字:一个关于厕所卫生纸共享的条例。这种鸡毛蒜皮的事情居然细化出了若干条例,而条例的阅读时间上都还有潜规则在运行。字里行间的黑色幽默令人莞尔,却极其尖锐地表达了作者所担心的体制问题。

 

  “雪崩”只是科幻小说设定吗?

  作为一个技术威胁论的支持者,我认为“雪崩”对社会的潜在威胁才是本书中最值得重视的。

  尼尔·斯蒂芬森为“雪崩”设计了一整套精细繁复的理论背景,从史前人类进化的历史,到古代文明中的神话传说,一直延伸到了视频媒体渗入每家每户的近未来社会。

  作者在宣扬一种“语言、文化甚至意识都是代码”的思想,而这种代码又深藏于每一个细胞之中,所以遗传信息也是代码。

热血、黑色幽默、以及赛博朋克丨尼尔·斯蒂芬森 《雪崩》

《黑客帝国》剧照

  而代码与算法之中必然存在漏洞,如果人类意识的基本也是算法的话,存在漏洞或者感染软病毒的潜在可能性就始终存在。

  近些年以来,关于网瘾问题的讨论越来越激烈,很多敏感事件被推倒的公众面前。

  比如多年以来时有报道的长时间连续上网导致网友猝死,比如近年来遍地开花的网瘾戒除中心对青少年健康发展的影响等等。

  现在网络的发展确处在一个高速发展却前途未卜的状态。网络带来的好处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对未来忧心忡忡的人也不占少数。

  作为一个读者,我警惕着小说中警示的灾难,期待着小说中那样一个精彩的未来。

本文来自: 科幻世界


科幻频道 foo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