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守夜人囧叔
午夜笼罩
魔鬼在暗处隐藏
月光之下
景象吓停心脏
想要尖叫
恐怖让声带失效
鬼怪在偷偷来到身旁
你已无处可逃
这是战栗之夜
这是万圣节前夜
小孩会装扮成各种可爱的鬼怪挨家挨户地敲门,要求获得糖果,否则就要捣蛋吓唬你。

传说这一晚,各种鬼怪也会伺机潜入人群.....囧叔特别想趁机给你们盘点下今晚可能出现的大银幕怪物,也许它就钻进你的梦里了!
赶紧洗白白,享受今夜的恐怖吧。
吸血鬼的荣耀——德古拉

▲《德古拉元年》 吸血鬼德古拉伯爵再登银幕
吸血鬼起源于巴尔干地区的传说,指从坟墓中爬起来吸食人血的亡者尸体,确切的说是“邪恶的吸血僵尸”。
德古拉,出自爱尔兰作家布拉姆·斯托克(Bram Stoker)撰写的小说《德古拉》(Dracula)中的著名的吸血鬼。原型取自于欧洲历史上著名人物——弗拉德三世,古罗马尼亚名将,后被封为大公,以残忍而出名。正是这部书让“吸血鬼”这一形象开始进入逐渐进入大众视野。
书中吸血鬼德古拉一改传说中丑陋,弱智的僵尸形象,反将之描写为器宇不凡、聪明绝顶的少女杀手。吸血鬼能够控制人思想的设定也是小说原创,该书的成功和流行使得德古拉乃至其形象成为吸血鬼的标榜。
《诺斯法拉图》
德国,1922年
在当时盛行的德国表现主义电影模式之下,该片导演却采用写实手法,营造出冷峻、阴郁、诡秘的氛围。主演马科斯·夏瑞克塑造的那个消瘦、非人的造型更是永垂影史。
说到影片对后世的影响,《诺斯法拉图》远不如9年后的《吸血鬼》大,但该片的视觉表现力却在同类作品中独树一帜。
《吸血鬼》
美国,1931年
本片为美国导演托德·布朗宁翻拍自小说的作品。比起《诺斯法拉图》,片中塑造的吸血鬼形象成为后世同类作品竞相模仿的对象。
英俊潇洒的德古拉伯爵,身材消瘦高大、梳着背头、身披斗篷、魅力十足的绅士形象。加之黑白默片和光影效果为电影带来的哥特质感,成全了这部影史最为重要的吸血鬼电影。
德古拉扮演者匈牙利人贝拉·卢戈西将该角色阴暗的恐怖气息和高贵、典雅的个人气质天衣无缝地糅合在一起,几乎成为了德古拉的象征。
卢戈西本人也疯狂地迷恋上该角色,下葬时都穿着德古拉那身黑色斗篷。
《恐怖吸血鬼》
英国,1958
影片在剧情上和1931版的《科学怪人》大同小异,但英国老牌电影公司Hammer Film通过在五六十年代打造的本片以及之后的《科学怪人的诅咒》,树立了现在用来形容这一类哥特恐怖类型影片的词语”Hammer Film”。
克里斯托弗·李表演让人们觉得,或许他就是最完美的吸血鬼演员。李大爷从1958年到1973年,一共在9部电影中出演了吸血鬼,堪称服役期最长的银幕德古拉。
《诺斯法拉图》
德国,1979年
德国导演沃纳·赫尔佐格翻拍茂瑙的经典名作。该片的最大意义在于为吸血鬼正名,其故事在故事沿用原作的基础上,将立场进行了一个180度变化,乃是一部反类型的作品。

片中的吸血鬼其实一个孤独且悲情的人,被时间所抛弃,不被世人所理解,对爱情高度渴望,主演克劳斯·金斯基完美塑造了一个悲剧化的角色。哥吸的不是血,是寂寞。
《吸血僵尸惊情四百年》
美国,1992年
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打造的吸血鬼电影,依然是改编自小说《吸血鬼》。
电影融合了托德·布朗宁与沃纳·赫尔佐格对吸血鬼刻画的双重造诣,磅礴的镜头和唯美的画面,永恒的爱情与吸血鬼的魅力完美融合。
电影也埋藏着大量宗教元素,德古拉在复仇和人性的斗争中重新找到了信仰上的回归。该片同样是影史最为经典的吸血鬼电影之一,对后期同类作品有着明确的指导作用。
《夜访吸血鬼》
美国,1994年
改编自安妮·赖斯小说《吸血鬼编年史》的第一部,影片将吸血鬼的魅力无限放大。
布拉德·皮特、汤姆·克鲁斯与安东尼奥·班德拉斯三大型男在片中的魅力无需多言,该片在美色上的吸引力可谓无与伦比。
《哭泣游戏》的导演尼尔·乔丹也为片中融入同志情结,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基腐大法好!
《范海辛》
美国,2004年
影片讲述了19世纪神秘学博士范海辛的传奇故事,吸血鬼德古拉再次当回了反派。

片中由理查德·洛克斯伯格饰演的德古拉沿用了吸血鬼的复古大众化造型,只是性格上有些紧张过度的神经质,怨妇般的神态也遭到德古拉粉丝的抨击。
电影最大的功效除了让环球公司三大怪物汇聚一堂之外,工业光魔使用CG打造的蝙蝠怪造型也算是一大创新。
《暮光之城》
美国,2008年
提及吸血鬼,就不得不提下《暮光之城》系列这个“神作”。
影片居然把吸血鬼电影古朴深邃的哥特风格变成了青春时尚的都市爱情,吸血鬼从魅力的中年人变成了邪魅的小鲜肉。
该系列电影将更加阳光、活力甚至二次元文化融入吸血鬼的形象之中,也为吸血鬼的模式打下了青春的标签,不变的仍然是吸血鬼在爱情面前情圣一般的表现。
《精灵旅社》
美国,2012年
将银幕上常见的吸血鬼形象进行卡通化,就成了《精灵旅社》中的德古拉大人。
这部动画在吸血鬼形象和设定方面都借鉴了托德·布朗宁《吸血鬼》,并沿用沃纳·赫尔佐格《诺斯法拉图》的故事模式,比如孤独、害怕人类等设定都是出自后者。
影片对人物与故事都进行了幽默的处理,让片中的德古拉成为史上最可爱的吸血鬼。另外该片的创意之处在于让吸血鬼诞生了一个女儿,还让她与人类大谈恋爱。
科技的悲剧——弗兰肯斯坦
弗兰肯斯,是科学怪人的缔造者。
这个怪物在原著中是没有名字的,不过影史大多数作品都以弗兰肯斯坦或“科学怪人”为此类怪物命名,指“最终毁了它的创造者的东西”。
科学怪人并非来源于传说,乃是真正工业时代下的产物。该名称来源于1818年玛丽·雪莱的小说《弗兰肯斯坦》——它可以算作是世界上第一本科幻小说。
▲ 小说《弗兰肯斯坦》中文译本
科学家弗兰肯斯坦利用死人器官拼凑出一个怪物,用电流激活,可以看作是“生化机器人”的雏形。后来科幻作家阿西莫夫给这种人类惧怕机器的心理状态,起了一个名字,叫做“弗兰肯斯坦情结”。
《科学怪人》
美国,1931年
本片并非第一部科学怪人电影——第一部其实是1910年的一部短片。但该片完全遵循原著:科学怪人本性是非常善良的,无奈由于出身过于诡异,被社会视为怪物,最终导致他变为一个社会秩序的破坏者,一个地地道道的怪物。

▲ 1931年版本《科学怪人》电影海报
这部表现主义电影最为著名之处,除了极强的哥特氛围,就是为大银幕上的科学怪人的在形象上打下了基础——波利斯·卡洛夫饰演的弗兰肯斯坦形象名垂青史,以后无论何种类型的科学怪人都脱离不开他的影子。
《科学怪人的诅咒》
英国,1957年
本片是影史上第一部彩色科学怪人电影,与《恐怖吸血鬼》同为英国Hammer Film公司出品。
该片故事以原著为基础,科学怪人则由克里斯托弗·李出演。影片中的科学怪人更像是《巴黎圣母院》中的卡阿西莫多。
《玛丽·雪莱的弗兰肯斯坦》
美国,1994年
如果说很多科学怪人题材的作品会对这个角色进行故事与性格上的延伸,那么这版作品则是迄今为止最忠实于玛丽·雪莱原著的电影。

《灰姑娘》导演肯尼思·布拉纳非常善于在不破坏传统故事平衡和内涵的基础上对作品进行全新的改编。片中加重了科学家弗兰肯斯坦与未婚妻的情感主线,也为电影悲剧性的故事打下基础,罗伯特·德尼罗饰演的科学怪人更具银幕魅力。
圆月下的咆哮者——狼人
关于狼人的具体起源早已无从考证,在希腊和凯尔特神话中都可以找到其身影。可以肯定的是,狼人传说源自西方人对狼的恐惧,甚至与入侵者对古罗马建城传说的打压有关。
狼人的故事盛行于日耳曼乃至东欧大部分区域,因宗教信仰的争端导致狼人成为异教徒的化身。而且由于狼人与吸血鬼在发源地上近似,二者在奇幻作品之中是一对不共戴天的死敌。
狼人并没有如德古拉那样的文学作品作为奠基,因此狼人在奇幻作品中形象各异,甚至连变身方式都不同。月圆变狼、被咬变狼,在德鲁伊教中,披上狼皮就变狼人…..
《狼人》
美国,1941年
这部由乔治·瓦格纳执导的电影讲述一名年轻人被狼人咬伤之后的爱情悲剧故事,突出人类与狼人形态和精神上的对比。
狼人失去理智后发疯,对心爱的女子的暴行令人胆战心惊。比起后世吸血鬼的悲剧爱情,狼人没有吸血鬼的优雅,却更加孤独更加悲催,引人唏嘘。
此后几乎所有狼人电影都沿用痴情人类/暴走狼人的设定,比如《哈利·波特》中的卢平教授就是代表。
《美国狼人在伦敦》
美国,1981年
吸血鬼、科学怪人都经历了颠覆性的演绎,狼人也不例外。由著名导演约翰·兰迪斯执导的这部作品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将原本恐怖的题材以轻喜剧和调侃的口吻加以叙述。
影片最大的特点是特技技巧和化妆艺术,特效大师里克·贝克逼真的化妆技术展示了由人变成狼人的细致过程,当年拿下奥斯卡最佳化妆奖。
随后约翰·兰迪斯与里克·贝克这对搭档再接再厉,又创造了影史更为著名的狼人作品——迈克尔·杰克逊的单曲《颤栗》的MV。
《黑夜传说》
美国,2004年
狼人在主流文化中的发展其实断断续续,有的时候担任嗜血反派(《闪灵战士》),有的则是打入青少年文化之中(《18岁狼人》),然而2004年的《黑夜传说》中让几乎过气的狼人再度回到大众视线。

这部科幻动作片最大的贡献在于让狼人与吸血鬼这对冤家发展出一段《罗密欧与朱丽叶》般的故事,直击吸血鬼与狼人两大种群恩怨情仇,并在其续作中追述了狼人的历史。某种程度上,该片间接影响到《暮光之城》的诞生。
《狼人》
美国,2010年
由《美国队长》的导演乔·庄斯顿执导的这部电影是1941年版本的重拍。
电影并没有为发展到今日的狼人特色进行过度的演绎,而是一板一眼地走经典回归路线,非常忠实地再现了狼人的悲情命运。

异国僵尸情调——木乃伊
木乃伊广义上指的是人工干尸。古代达官贵人死后希望尸体不化,进而采用特殊的技术对尸体保管。在印加、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中都有类似的方式,我国也不例外,著名的楼兰美女就算木乃伊。
狭义就特指埃及干尸,他们特殊涂尸防腐的方法让尸体看上去像一个“被包裹着绷带的病号”。因此很多标榜木乃伊的作品都是在描述埃及尸体捣乱的故事。再加上木乃伊特殊的处理尸体方式,以及埃及诅咒的传说,想不搞出点动静都难。
木乃伊可以算是高级僵尸,常见于各大游戏和恐怖小说里,但不如吸血鬼、狼人等有那么多故事和发挥空间。
《木乃伊》
美国,1932年
作为环球公司三大怪物之一,1932年的《木乃伊》紧随吸血鬼的脚步,剧组中不少成员来自于茂瑙的《诺斯法拉图》,也算搭上的德国表现主义电影风潮。
波利斯·卡洛夫饰演的木乃伊霍特,再度成为经典。只可惜限于木乃伊本身形象问题,木乃伊复活后穿越几千年时光追寻爱人的悲剧故事,并没有如吸血鬼、狼人那样延续下来。
《木乃伊》
美国,1999年
本片大概是最著名的“木乃伊”电影了。作为一部翻拍老版的作品,电影大刀阔斧地将原版阴森的恐怖氛围变成了惊险的冒险视觉大片。
强大的木乃伊法师几乎具有毁灭世界的力量,CG的运用和动作场面让这个传统古老的电影呼吸到了新的生命。
《木乃伊》第一部获得意想不到的巨大成功,让B级片的投入直线上扬;第二、三部分别在2001和2008年上映,今年上映的重启版《新木乃伊》由阿汤哥主演,这个题材的受欢迎程度可见一斑。
环球公司正在筹划招募旗下的著名“怪物”,意图积极创建一个“怪物宇宙”。
跟在商业上被证明了成功的漫威宇宙一样,环球“怪物宇宙”,也要为旗下“怪物”们单独打造影片,然后再将他们聚合到一部影片中。
这个宇宙中的成员包括德古拉、弗兰肯斯坦、木乃伊、范海辛和狼人等。
然而今年上映,阿汤哥主演的《新木乃伊》(即这个系列的第4部)并没有众望所归,该片获得不少差评,这无疑给雄心勃勃的“怪物宇宙”计划泼了一盆冷水。
说了这么多,我在想一个问题:为什么在看怪物影片时,我们很容易跟怪物产生共鸣?
其实怪物就源自人类,怪物最恐怖的地方,正是我们内心某个阴暗角落的放大,比如痴念、爱欲、贪婪......
怪物就在我们身边、或是心里;我们在银幕上看到的,其实就是自己。(授权转载)
本文来自: 极客电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