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把科幻当科普

  相比把科幻看作儿童文学,把科幻当成科普的一部分,是一种更为隐秘的误解。

  科普是让大众了解真实的科技进展,科幻描摹的则是未来,着重讨论的是未来科技发展对人类的影响。可是,虽然定义明确,混淆科幻和科普的现象却十分普遍。

  江晓原认为,把科幻当成科普的一部分,是一种自我矮化,“科幻做的事情远比科普深刻得多,国际上当红的科幻作家,都不认可自己写的是科普作品。比如加拿大科幻作家罗伯特·索耶,他面对媒体时,强调自己写的是哲学小说,他甚至连‘科幻’两字都不接受,更别提科普了。”

  不论在东方还是在西方,误解时常发生。2010年,《自然》杂志上的一篇文章在谈到电影中的科学时显得十分愤慨:“所有的科学技术都臣服在好莱坞脚下。”文章认为,“电影通常都是在歪曲科学本身。龙卷风、火山、太空飞船、病毒等等,服从的都是好莱坞的规则,而不是牛顿和达尔文的规则”。

  其实,电影人和科学家本来就是“同床异梦”。科学家总是一厢情愿地希望通过电影来宣传科学,而电影人却总是将科学当作可利用的资源,就像利用文学、历史、哲学、艺术、政治、军事等资源一样。电影人追逐的是奥斯卡小金人,而不会对诺贝尔奖存有幻想。

本文来自: 南京日报


科幻频道 foo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