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秘史(四):憧憬人机共生的“DARPA梦想家”

  在开发该网络的一个全额资助计划开始之前Licklider就离开了ARPA。不过随后的5年时间里,他当初的崇高愿景成为ARPANET开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ARPANET演变成为我们现在所知道的互联网,一些人开始看到这种新型的联网沟通方式是如何体现了人类与技术行为者之间的协作互动,这种共生体有时候似乎表现得就像比利时控制论专家Francis Heylighen所说的“全球大脑”。

  今天,很多机器学习应用所取得的很多飞跃都是由人机协作网络打下的基础。比方说,卡车业正日益寻求让人类司机与计算系统利用各自优势来提供更高效的货运服务。同样在交通领域,Uber已经开发出一套系统,将需要高超驾驶技能的任务,比如进出高速公路等交给人类,而机器则负责管理常规的高速公路驾驶。

  尽管人机共生还有很多例子,但仍有文化倾向设想机器智能是一种属于具备人类认知能力水平的超级计算机的才能。但事实上,Licklider设想的赛博格未来已经到来:我们已经生活在一个人机共生的世界里,或者就像他所描述那样,“两种不同的生物以亲密关系或紧密联合的形式共同生活在一起。” Licklider留给我们的遗产,让我们不再把焦点放在被机器取代的恐惧上,而是意识到双方存在协作的可能性。

  译者:boxi

本文来自: 36氪


科幻频道 foo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