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下风光

北京人把摩字读成摸的音。对此,我是有些反感的。直到一天听一位著名的理疗学教授讲课说,英文的massage是源于北京话的“摩挲”。我笑了,不敢苟同,想是戏说吧。堂堂著书立说的理疗专家也这么调侃,我又何必为一个字的发音耿耿于怀呢?怕是盲人的自卑在作怪吧。这么一想,我发现北京人说的“摩挲”却是挺有深意的。我辈目盲,却能在医行立足,不也是我们善于摸吗!

中医讲有诸于内,必形之于外。明察病证就得有那知常达变,同中辨异的本事。明眼人靠观其形,辨其色。我们盲人呢,只能凭手了。古人说指目之下有乾坤,说的是脉学。可烁烁的指目只观寸口一脉岂不可惜?人体三百六十穴,三部九侯脉,以及那无数的肌性的骨性的标志,变化莫测的反应点和病灶,不都是我们掌中的世界吗?五尺身躯在我们的指下同样神秘庄严。

无论明盲,要想做一名按摩医生,第一关就是摸。正骨八法“摸、接、端、提、按、摩、推、拿”中第一法就是摸。粗大的骨节,强健的肌肉只是最最基本的触诊。我们要体察的远不是粗犷的线条,而是那经、那脉、那穴、那皮肉筋骨、那气血流变……中医把人分成四肢百骸,五脏六腑,可我们要触及的绝不是这些如积木般垒放在一块的单元。我们要触摸的是那如环无端的流动和网织下的瞬变。这些,或细小如丝如风,或深藏难觅难寻。“得气”时穴间会有气血的鼓荡与收摄,“力达”时更有表里内外的呼和相应。触摸间便可大局在胸,变化掌握。这可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想,盲人是先天具有一些优势的吧,至少,可借此以弥补视觉的不足。


中医课堂 foo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