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食同源说夏枯草

夏枯草,这味临床上常用的中草药,对于缺少中医知识的人来说,难免会感到陌生。它的生长环境为荒地、路旁或山坡的草丛。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尤以江苏、浙江、安徽、河南等省产量最多。夏枯草药材于夏季当果穗半枯时采收,因此得名。干燥的夏枯草果穗呈长圆柱形或宝塔形,体轻质脆,略带清香气。

在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中,已有关于夏枯草药效的明确记载:“主寒热,瘰疬,鼠瘘,头疮,破,散瘿结气,脚肿湿痹。”可见,我国劳动人民使用夏枯草防病治病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

清肝胆火 寒凉者忌

夏枯草属中药的清热泻火药,而以清肝胆火为主。一般来讲,肝胆火盛的人,容易出现急躁易怒、口干口苦、眼珠胀痛、目赤肿痛、头痛眩晕等临床表现。这时,使用夏枯草治疗,往往会收到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利用夏枯草清泻肝火的作用,中医常用它治疗高血压病,尤以属阳亢、肝火类型者为宜。现代药理研究已经证明,夏枯草具有明显的降压作用,其提取物还具有抗心律失常的功效。除清泻肝火外,夏枯草还具有很好的解散郁结功效。因此,中医在治疗淋巴结核、甲状腺肿大、乳腺炎时,也经常会用到夏枯草。

常言道,是药三分毒。既然夏枯草具有很好的清泻肝火作用,可想而知,它的药性偏于寒凉,主要用于治疗偏“热”的疾病。如果脾胃本身虚损,或者体质偏于寒凉,那么,夏枯草显然就不适合了。但是,如果简单地说孕妇或儿童不适合用夏枯草,又过于偏颇,缺少辨证。一般人都知道,孕妇不能吃含有大黄的中成药,但因个人体质不同,给孕妇大量用大黄的药方并不少见。同样道理,对待夏枯草也不能一概而论。


中医课堂 foo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