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养生食材,谁更胜一筹?

  《本草纲目》中将食物的性归纳为“寒、凉、温、热(平)4类,” 称之为“四气”;将食物的味归纳为“酸、苦、甘、辛、咸(淡)”称之为五味。唐· 孙思邈对食物性味的重要性,作了精辟的论述:“精以食气,气养精以荣色;形以食味, 味养形以生力 精顺五气以灵, 形受五味以成。若食气相反则伤精, 食味不调则损形。是以圣人先用食禁以存生,后制药物以防命,气味温补以存精形”。因此食物疗法与药物疗法的原则相同。如《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说:“用寒远寒,用凉远凉,用温远温,用热远热,食宜同法。”。故辩证施膳,对症食疗才是吃出健康的保障,这就需要我们了解食物的“药性”,即食物的四气、五味、归经、功效。

  食物具有寒、凉、温、热四种性质,寒性食物多有滋阴、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的作用;温热性食物多有温经、散寒、助阳、活血、通络等作用;平性食物大都具有补益滋养的功效。

  寒性食物:马齿苋、苦瓜、莲藕、海带、鸭梨、西瓜、冬瓜等。

  凉性食物:茄子、白萝卜、丝瓜、苋菜,芹菜、绿豆、茶叶等。

  热性食物:芥末、肉桂、辣椒、花椒、生姜等。

  温性食物:韭菜、葱白、香菜、胡桃仁、羊肉、羊乳等。

  平性食物:梗米、小米、圆白菜、黄豆、扁豆、莲子、牛肉、牛乳等。

  食物也具有“辛、苦、甘、酸、咸”五种味道。食物的“归经”就是指食物对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作用——如鸭梨、芹菜同属寒性食物,虽然都有清热的作用,但其作用范围侧重点不同,前者偏于清肺热,后者偏于清肝热,各有所长。

  辨体质合理用膳才是健康之本。

  膳:根据每个人不同的身份、地位、体质、为每个人量身定制的饭菜,(古代有食医、疡医、疾医)食医就是食疗营养师,给皇室家族配营养餐。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说“所食之味,有与病相宜,有与身为害,若得宜则益体,害则成疾”,就很明确地把食物的利害说得很清楚了,同种食物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吃的,吃错了反害无益。就像很多人不适合吃肉,却使劲吃肉,不适合大量吃水果,反而听说吃水果好,就大量吃水果,给身体造成了隐患,甚至因此得了病还不自知。通过对症食疗,虚则补之、实则泻之调理,以期达到阴平阳秘,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补益正气类食物

  补气类:粳米、小米、黄豆、豆腐、牛肉、鸡肉、兔肉、鹌鹑、鸡蛋、鹌鹑蛋、土豆、胡萝卜、大枣等,用于气虚证。

  补血类:猪肉、羊肉、猪肝、羊肝、牛肝、甲鱼、海参、菠菜、胡萝卜、黑木耳、桑椹等。用于血虚证。

  滋阴类:鸡蛋黄、鸭蛋黄、甲鱼、乌贼、猪皮、鸭肉、桑椹、枸杞子、黑木耳、银耳等,用于阴虚证。

  补阳类:羊肉、狗肉、鹿肉、兔肉、羊肾、猪肾、鸽蛋、鳝鱼、虾、韭菜、枸杞子、刀豆、黑桃仁等,用于阳虚证。

  泻实类食物

  清热泻火类:苦瓜、苦菜、蕨菜、芦根、西瓜等,用于实热证。

  清热解毒类:绿豆、赤小豆、马齿苋、苦瓜、蓟菜、豆腐、豌豆等,用于热毒证。

  清热利咽类:荸荠、罗汉果、青果、无花果等,用于内热咽喉肿痛。

  通便类:香蕉、菠菜、竹笋、蜂蜜、黑桃仁、黑芝麻等,用于便秘证。

  祛风湿类:薏仁、木瓜、樱桃、鳝鱼等,用于风湿证。

  在食物搭配和饮食调配方面,中医同样注重调和阴阳,使所用膳食无寒热升降之偏。如烹调鱼、虾、蟹等寒性食物时,佐以葱、姜、酒、醋类温性的调料,以防菜肴偏寒凉,食后有损脾胃而引起脾胃不适之弊。所以,没有不好的食物,只有不好的搭配,对症施膳,五味调和,就能吃出健康。


中医课堂 foo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