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医养生 中医养生法

  老中医养生中医养生法,老中医养生网小编(www.lzyysw.com)为大家汇聚了一些健康知识和日常养生的文章,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老中医养生中医养生法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老中医养生


  头部为精明之府,日梳五百把病除


  头为精明之府,人体之重要12经脉和40多处大小穴位,以及十多个特殊刺激区,均会聚于头部。


  日常用木梳或骨梳替代小银针,对这些穴位和经脉进行所谓针灸性按摩或刺激,可去病健身。


  “健康从头开始”,勤梳头是积极保养人体精、气、神的最简便易行的方法。


  延伸阅读:1把梳子顶5个医生!每天梳这个地方,病痛全吓跑!今天就学起来~


  脚底为第二心脏,常搓涌泉益健康


  中医学认为脚上的60多个穴位与五脏六腑的12条经脉有着密切的联系,并且,脚上布满了全身各器官的反射区。


  但由于脚底部离心脏甚远,抵抗力低下,是人体的先天薄弱环节,客观上为寒湿邪气的侵袭提供了有利条件,所以说,脚部的保健比其他部位显得尤为重要。


  做法:日常按摩脚底,揉搓涌泉穴,左右来回各100次。


  能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滋肾清热,引火下行,能有效消除疲劳、改善睡眠。尤其在温浴后搓涌泉穴,可去病延年。


  日咽唾液三百口,保你活到九十九


  古人将唾液喻为“金精玉液”,日常漱津咽唾是古代非常倡导的一种强身方法。


  具体为:平心静气,以舌舔上腭,或将舌伸到上颌牙齿外侧,上下搅动,然后伸向里侧,再上下左右搅动,古人称其为“赤龙搅天池”,待到唾液满口时,再分数次把津液缓缓咽下。


  中医认为,唾液是人体精华,常咽唾液能起到和脾健胃、濡润孔窍、润泽四肢五脏、强肾补元、滑利关节、补益脑髓的作用。


  日撮谷道一百遍,治病疗疾又延年


  谷道,又称肛门。撮即上提收缩也。通俗地讲,就是做收缩肛门的动作。


  具体方法:吸气时,肛门用力内吸上提,紧缩肛门,呼气时放松。每次肛门放松、紧缩50次,早晚各一次,合计一百次。若能采取胸膝卧位(双膝跪姿,胸部贴床,抬高臀部)做好提肛运动,则效果更好。


  孙思邈在《枕中方》中规劝世人“谷道宜常撮”,认为肛门周围的肌肉应时常处于运动状态,才能养生健体,尤其对防治痔疮和脱肛有特别疗效。


  朝暮叩齿三百多,七老八十牙不落


  叩齿,就是指用上下牙有节奏地反复相互叩击的一种自我保健养生法。


  具体方法:排除杂念,思想放松,口唇轻闭,然后上下牙齿相互轻轻叩击,先叩击臼齿50下、次叩门牙50下,再错牙叩犬齿50下。所有的牙都要接触,用力不可过大,防止咬舌,每日早晚各作1次。


  中医认为,经常叩齿能强肾固精、平衡阴阳、疏通气血,使局部经络畅通,延缓衰老。


  中医养生法


  随手揉腹一百遍,通和气血裨神元


  揉腹,即用手来回按摩腹部,包括腹壁、腹腔以及内脏的一种养生保健法。


  具体方法:先搓热双手,然后双手相重叠,置于腹部,用掌心绕脐沿顺时针方向由小到大转摩36周,再逆时针方向由大到小绕脐摩36周,立、卧均可。


  中医认为,腹为人体五脏六腑之宫城,阴阳气血之发源。勤揉腹,即可以调整脾胃、通和气血、增补神元、敷养肾精、充实五脏、驱外感之诸邪、清内伤之百症。


  延伸阅读:饭后一个动作最养生!简单4步,做好了百病不缠


  人之肾气通于耳,扯拉搓揉健身体


  扯拉、按摩、搓揉、点捏耳朵,实际上就是对双耳进行各种形式的物理刺激。


  以“鸣天鼓”为例:两手掌捂住两耳孔,五指置于脑后,用两手中间的三指轻轻叩击后脑部24次,然后两手掌连续开合10次。


  中医认为,耳为肾之上外窍,常按摩耳朵,可增强耳部气血流通,活跃肾脏元气,强壮身体,抗衰老,助长寿。


  消疲健美伸懒腰,血运畅通最为高


  所谓伸懒腰,就是指伸直颈部、举抬双臂、呼吸扩胸、伸展腰部、活动关节、松弛脊柱的自我锻炼。


  具体方法:身体放松,将双手五指交叉,掌心向上置于头顶,脚尖交替伸直和往上钩。四肢伸展的同时,向左右转体,大约持续30秒钟。


  中医认为,腰为“肾之府”,经常伸懒腰既可以伸展身体,扩张胸腔,加速血液循环,促进氧气供应量,同时又能疏通身体经络,增强脏腑功能。


  安心静坐延年寿,调身调息加调神


  医学研究表明,情绪与健康二者紧密相连。


  凡情绪乐观之人,可使其内脏功能健康运转,增强对外来病邪的抵抗,同时在平静的情绪状态下,方可从事持续的智力活动。


  日常凝神静坐,深呼吸,可保持内心清静澄明的本性,发挥其任物应事的主宰作用。在此基础上,从寡欲、少思虑、调情志入手,可养心延年。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老中医养生中医养生法的内容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健康知识和日常养生请关注老中医养生网(www.lzyysw.com)


中医课堂 foo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