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快乐很容易,而有价值的快乐,则要专业;培养孩子的特长容易,保持长期竞合发展优势,智力自信是基本。童林伯伯从幼儿的成长环境、生理规律、心理发展等方面,讲述了幼儿智力发展,让家长对幼儿成长有更系统的了解。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要素:幼儿的学习渠道
婴幼儿发育,最初不是用视觉感知世界的。幼儿的学习,主要通过五种感官功能渠道,听觉、触觉、嗅觉、味觉和视觉,按启用顺序和开发程度讲,视觉是排到最后的。
早期家庭教育,对幼儿自身的学习渠道,普遍存在两个不足:“触觉相对靠手”和“视觉使用过度”。尤其是“滚与爬”等全肢体的触觉发展容易被忽视,这也是感统课程是家庭早期教育的重要方式。同时,音乐启蒙课程、听觉习惯训练没有得到重视,也是专注力没有自然形成的主要因素。孩子急不可耐,是因为不会聆听,缺少闭眼走心的练习。
只要接触到刺激就会改变大脑。在儿童0到3岁,我们需要把婴幼儿的五大学习渠道,平衡开发,不要偏重。把握幼儿成长的关键期,用适宜的方式触发幼儿的学习渠道,让孩子得到系统有效的启蒙。有些孩子,过早地使用电子产品,过多地依赖视觉感知世界,不利于大脑神经元链接,不利于幼儿性情发展和习惯培养。
第二要素:幼儿的学习方式
智力高低通常用智商来表示,主要体现在记忆力和创造力两个方面。二者的关联,是幼儿通过活动或任务,由前经验引发思考判断,形成想象力,促成有目标的行动并拓展最近发展区,才由记忆力到创造力,再获得新的经验层次。
幼儿学习对象有三个,向自然学习、向师长学习、向同伴学习;其学习方式也有三种,分别是模仿、体验和反思。模仿是孩子获得间接经验的主要方式,体验是获得直接经验的主要方式,而进入正面管教前提下的反思状态,同步打开了孩子的想象力翅膀,结合再次的游戏实践或操作体验,能帮助幼儿塑造和提升创造力。
经验和反思促进思维。幼儿的成长过程即是其经验积累的过程。幼儿主要靠直接经验来体验、认知、理解外部事物,进而通过反思,运用这些经验来判断和解决问题,积攒累进,形成智力。如游戏活动后,在幼儿经历与体验的基础上,老师引导幼儿用绘画或口述等方式进行反思性表达,强化幼儿新生成的经验与前经验的链接,以达到经验的改造或改组。在这个过程中,前经验是基础,新经历是手段,反思促进幼儿认知图式的生成。没有反思,幼儿新获得的经验不易储存,即没有发生真正意义上的学习。
第三要素:幼儿的认知规律
思维呈现是智力发展变化的标志,而思维形成的第一步,则是感觉。按皮亚杰的观点,幼儿在0至2岁,处于感觉运动阶段;3至6岁,处于前运算阶段;7至12岁,具体运算阶段;12岁以后,形式运算阶段。这也恰好是世界各国学校分龄教育设置的理论依据。
和环境互动中的智力适应,形成了智力差别。7岁前儿童的认知,处于表象感觉阶段,有时尽管听不懂语言内容,但他能感知成人讲话的“语气、语调、肢体语言、眼神”。情绪影响智力,安全感强、轻松的孩子,接受新事物快,探索意愿也强。所以童林堡一直提倡“以不含诱惑的深情,及不含敌意的坚决”,来跟孩子温和而坚定的沟通,让他感受到信任、支持和爱!
情商是情绪智力的表现,也属于智力的范畴。孩子的天性是探索和任性,他因好奇而探索,也因不懂规则和敬畏,在情绪表达时不能理性把握,而表现得任性。儿童所有的智力是从感觉发展到概念,不当的管教方式,会影响幼儿的情绪,比如“安全感不够、资格感不足、选择综合症”等六大教育陷阱,直接影响孩子的探索状态和智慧生成。
第四要素:幼儿的智力基础
幼儿的智力基础是大脑发育。首先遗传基础要好,没有脑发育不良或迟缓,及病理性影响,如自闭症等;其次,成长初期没有营养不良和其他影响大脑发育的外在因素;最后是自然系统的思维训练和适宜且丰富的环境刺激。
智力有50—60%的遗传因素。幼儿出生后,大脑对营养的需求旺盛,渴望高于长身体。新生儿脑重约400克,有1000亿个神经元,至成人时,脑重约1400克,神经元则减少了一半。后天智力,从物质上讲,取决于能有效激发的神经元,未被开发的神经元则被大脑作为营养吸收了。这也是孩子的想象力比成人丰富的原因。
智力发展取决于学前年龄段。大脑占人体总重的2%,耗氧和葡萄糖量约占20%,而4-5岁时,这个比例达到一半。幼儿出生时,脑发育是成人的23%,至6岁时,脑发育达到成人的90%。中班年龄,幼儿身体生长速度缓慢,心理表征迟懒散、讲条件,而智力发展此时最迅速,这正是童林堡为什么每班配置一名男教师的原因。
神经元链接密度,体现智力开发程度,取决于幼儿期情景接触和逻辑训练的启蒙和刺激。对幼儿来说,最基础的逻辑是概念分类,比如形状或颜色的识别、归类;逻辑延伸,可以用童林堡倡导的“五步鼓励法或五步解困法”,每次沟通达到5-11句的往来,通过增强有效对话来完成;逻辑升华,则要靠系统的教育环境、专业的游戏反思和以下的“智力源泉”去实现了。
第五要素:幼儿的智力源泉
教育即生活。提升幼儿智力发展,有四种主要的活动形式,分别是自主游戏、运动促进、绘本阅读和音乐律动。它们是幼儿的智力源泉,丰富了孩子们经验和思维模式。
阳光、运动与营养,是身体健康的三大法宝。运动能①触发幼儿多巴胺的分泌,刺激大脑活跃度;②促进脑源性神经营养素的生成,协调大脑发育;运动还能增强孩子的③力量对抗性、④柔韧平衡性和⑤增强抵抗力。钻爬跑跳投等18个基本动作和70组专用器材,让孩子通过足球、平衡车等团体或个体运动,带来更系统的价值挑战。运动充分的孩子,胆子大、肾气足,思维活跃,睡得踏实。
游戏能帮助孩子利用心理符号来象征真实世界。游戏能培养孩子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想象力,自主游戏能增强孩子在集体中的任务创新和角色担当。游戏越系统而丰富,环境材料的适宜性和可塑性,越利于幼儿在游戏中充分调动内在潜力。游戏中的孩子乐此不疲,过程反思和反思过程,能帮助孩子快速拓展最近发展区。习惯游戏活动的孩子,专注力和判断力强,活泼有主张,自由而灵动!
动得充分,静得安宁。绘本阅读和音乐律动,有三大好处,一是能丰富神经元连接,提高智力。读绘本是开动左脑,培养理性记忆力;听音乐是启动右脑,增强灵感创造力。二是改善习惯,增强专注力。孩子专注力不高,往往表现的急不可耐、听不进去。听绘本、听音乐,小嘴巴不讲话,打开耳朵,开始闭眼走心了,通过延迟满足带来愉悦。三是提升气质,获得幸福感。腹有诗书气自华,古典音乐熏陶下的孩子,长大后自带气场,凝聚影响力,有种脱俗感,其内心平和而充盈。
第六要素:学校里的教与学
认知和经验是孩子智力发展的基础,高效学习和积累经验是智商提高的关键,这离不开学校的课程教育和教师教学。教师运用适宜的材料、适宜的方法实施课程时,孩子不仅获得了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教学手段帮助幼儿经历了思维的过程,获得了智慧。如幼儿园的游戏化课程,课间、课后的活动反思,帮助孩子将经验转化为内部概括的思维操作,智力便也形成了。
儿童都有一颗自由的心灵。向自然学习、向师长学习、向同伴学习,任何学习的前提,都是孩子愿意学。孩子在学校向老师学习并不太自由,让孩子乐于学习,涉及课程的游戏化、材料的适宜性、环境的探究性。这考验幼儿园对幼儿学习的理解和教师支持能力,比如童林堡每次课程切换,第一个环节都是1分钟的情绪唤醒。
幼儿教育是发觉和唤醒孩子潜能的过程,是生命成长的根的教育。根的教育,要给孩子未来成长探索和塑造各种可能,需要对幼儿潜质进行全面的探索。童林堡从八大智能系统,到每个园所的32个功能区、108个园本游戏,再通过心灵成长式、障碍体验营等四大教学特色和童林堡532教学法则,让孩子智力发展得到全面启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