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考试一天一天临近,考生和家长会感到压力不断增大。在学校,有做不完的习题和各种测试,在家里,备考阶段似乎变成了家庭的一个特殊时期。家长变得小心翼翼,看电视等娱乐活动几近绝迹。为了保证考生的学习和休息不受打扰,家长可谓费尽心机想尽了办法。每位家长的辛苦程度不亚于考生。但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家长对考生关心备至,但有时由于采用方法不够科学,会出现事倍功半的结果,因而也很难保证考生在复习的最后阶段将应试状态调节到最佳,在考场上发挥出自己的最佳水平。所以,家长要注意从心理、饮食各方面采取一定的科学措施,让考生能够轻轻松松地投入到考试中去。下面就有关方面问题和家长共同探讨一下。
考生家长应具备的最佳心理
1.满怀信心 相信考生能够取得好成绩
(1)家长对子女要有信心
有些考生在最后阶段对自己信心不足,这时家长的态度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家长信心十足,对子女充分信任,这样才能减少考生来自家庭方面的压力,使考生轻装上阵。
(2)帮助考生树立必胜信心
备考阶段,家长要帮助考生树立信心。要多倾听、多鼓励和多疏导。家长应多与考生交流,有时考生并不想让家长为自己指点什么,只是想把自己的烦恼说一说,心理就会痛快许多。另一方面,通过与考生沟通,家长可以更确切掌握考生的心理状况,有利于对考生进行正确引导,及时帮助考生解决遇到的难题。家长应多鼓励考生,无论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上,哪怕是特别细小的变化。许多家长不愿意对考生的进步马上给予鼓励。他们认为不说,考生也知道家长对他们的进步感到高兴。其实说与不说,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家长还可以与考生回忆以前考生做的比较成功的事情,让考生重温成功的体验,这对考生树立信心十分重要。
2.创造宽松、欢乐的家庭气氛
家长与考生每天谈的话题,除了学习就是考试,再有就是对考生无微不至的关心,这样会使考生时刻都感到压力。家庭气氛过于沉重与压抑,考生心理会异常紧张,严重影响考生的复习效果和考试正常发挥。家长应该有意让考生放松,松驰考生的紧张神经,减弱大脑的压抑感,营造宽松的家庭氛围。
3.避免家庭纠纷
考前一段时间,家长不要在考生面前争吵,特别是不要斥责考生。考生由于学习紧张、压力大,有时言语或行为会有些过激,家长可能会觉得有伤自尊。这时,家长应多些理智和宽容,至少不要马上斥责考生,等到双方心平气和时再进行沟通。否则会影响到考生的情绪。
4.减少亲朋好友的互访
临考考生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和宁静的心境。由于亲友的知识、修养水平不同,他们的好心劝慰,有可能把考生心绪搞乱。
5.对孩子的期望要合理
家长在考前帮助子女恰如其分地做出估计,既不要盲目乐观,也不要低估自己。
6.不使用许诺的语言
许诺看似是一种激励,其实无形中给考生心理增加负担。
7.满足孩子基本的心理需要
受人尊重是考生最基本的心理需要。家长要多表扬多鼓励考生。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琐事上。这样,考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得以充分发挥。
调节考生紧张心理
临近考试考生心理压力会逐渐加大,适当的压力对考生的复习是有利的,但超出考生的承受能力,就会影响到考生的复习和考试。许多家长认为,紧张心理的调节关键在于考生自身。事实上,对于考生紧张心理的调节,家长可做的事情很多。
首先,应调动孩子的积极情绪。这里介绍几种简单的方法。
(1) 分散法:有意识的让孩子做些家务或陪孩子聊天,谈谈发生孩子身上的一些愉快的事情,引导考生重美好的回忆,调动考生积极情绪。另外,通过这些活动,可以把集中到考试上的注意力分散开。
(2) 幽默法:学习间隙讲一讲笑话或看看小品。这样家庭气氛变得轻松活跃,对调动孩子的积极情绪,缓解心理压力极为有利。
(3) 自信法:家长可通过对考生认真复习给予肯定,使考生发现自己学习上的优势,对考试产生自信。另外,也可以让考生做一两件较容易的家务,并及时加以肯定和赞扬。每个人都有被重视的欲望,家长如果能经常对考生加以鼓励,考生势必情绪高昂,紧张心理也就消失。当然,鼓励和赞扬要以实事求是为原则。更重要的是,家长自身不能陷入紧张的心理中。考生紧张与自身因素有关这个不容置疑,但同时,也不能忽略家长带来的消极影响。因为许多家长自己先陷入紧张心理状态中,这样孩子是不会轻松的。下面一位考生的话:"父母烦死了,我复习时就静静地坐在旁边,像监工一样;吃饭时,非得让我吃这吃那,还不时说要想考好,就要多吃点;每天一到家,不是让我看高考食谱就是高考保健等各种高考资料;一到家,话题就是高考,本来心里压力就挺大,家里这样做,不紧张也会搞出紧张来"。考生的话值得家长深思,家长一定要调节好自己的心态。
家长应该避免的误区
(1)紧箍咒
复习阶段繁重的学习已经压得考生喘不过气来,如果回到家里,再面对家长无休止的唠叨,不切实际的要求,就会造成考生精神和心理巨大压力,产生忧虑、紧张、焦躁等到情绪,从而影响复习,导致考试失常。
大多数家长不想给考生施加压力,但是他们的行为却起到给考生施加压力的效果。如有的家长总是小心翼翼,不敢大声说话,不敢正常活动,生怕自己的活动影响孩子复习;或是故意装成什么都没有,不提及复习或考试相关的事,但对孩子却特别关心,经常是一会送杯水,一会削个苹果。这些行为同样加大考生的压力,影响孩子的情绪。家长首先摆正自己的心态。你们对考试的态度直接影响着考生的心态。大多数考生已经习惯看你们脸色过日子的生活,你们高兴,考生就愉快;你们闹心,考生就不敢言语。考生虽然嘴上不说,但是你们在考生心目中的重要位置已经根深蒂固。
(2)情绪化
有些家长过于重视孩子的考试成绩。考好了,高兴了不得,对孩子大加奖赏,认为考生形势一片大好;考不好,家长本身则情绪低落,沉默不语,唉声叹息,甚至责备考生。如此情绪化的家长,对考生的心理稳定十分不利。平时考试是对考生复习情况的一种检查。考好了说明考生前一段复习方法比较对路,以后继续,同时找出丢分原因,在以后复习时加以注意;考不好,首先肯定前段付出的努力,帮助考生弄清失利的原因,告诫考生通过考试找出复习中的漏洞,这本身就是一件好事。另外,通过对失利原因的分析,制定下一步复习计划。家长应对考生充满信心,家庭气氛好,会对考生产生积极的影响,有利于强化考生的信心。
(3)自卑感
有些家长常在外人面前抱怨自己的孩子不争气,或是拿别人的孩子与自己的孩子比较。他们想通过比较激发孩子的上进心,让考生努力复习的效果。他们没有想到,这种做法常常会挫伤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如,家长和考生长说"某某学习特别刻苦,考上一定没问题,你向人家好好学习学习。"考生听完之后就会认为"我现在这样学,一定是今年考不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