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考前一月冲刺窍门:查漏补缺拒绝焦虑

  “离中考还剩下最后一个月了,看看孩子书桌上堆着很高的辅导书和试卷,自己非常着急,不知道最后一个月的冲刺复习有没有什么窍门?”日前,本报教育热线(63527488)陆续接到家长的咨询电话,为孩子讨教最后一个月的学生、生活的注意点。

  冲刺阶段要查漏补缺

  日前,本报教育热线陆续接到家长电话,讨教孩子冲刺阶段的复习策略,对此,市北初中的周老师介绍,考前冲刺避免做大量试卷,不要盲目地跟着老师转。“冲刺阶段再做很多试题是浪费时间的笨办法!最科学的办法是,查漏补缺!找准自己的薄弱环节好好补一补。”周老师指出,老师在课堂上一般针对共同存在的问题进行重点强调,而一套套的试卷做下来,已经弄懂的题重复在做,而不懂的题还是重复做错,这都是浪费时间的做法,学生一定要学会找准自己的薄弱环节好好补一补。

  周老师提醒道,最后一个月,学生要重基础、重考纲、重教材,要做两件事:首先,考生要根据教材的章节目录对知识点进行梳理,从根到主干到分枝再到树叶,对重点知识进行归纳、分类;其次,考生要把以往做的试卷进行逐一分类,对照考纲对错题进行分类整理,错题最多的知识点就是自己的薄弱之处,进行有的放矢地复习,向老师请教以巩固基础,并多做同类型的题目,把握正确的答题感觉。

  不迷信冲刺辅导班

  “名校名师”、“押题能手”、“保证考上重点高中”……中考将至,一些辅导机构给辅导老师戴上各种光环,还打起授课老师是“历届中考命题组及阅卷组主要负责人”的招牌,招揽生源。

  记者调查发现,这些辅导班的老师均不是近年来的命题老师,甚至有的著名老师已经退休在家好多年了,不能准确把握中考考点,花大量的时间讲解一些已经取消的考点,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这类招生广告陷阱多,喜欢用模糊语言误导考生。

  “考前一个月,学生不要迷信冲刺辅导班,不要存在任何侥幸心理。”曾经参加过中考命题的一位老师介绍,家长不要轻易相信什么“押题能手”、“历届中考命题组及阅卷组主要负责人”。每年,市教育考试院都会和命题老师签定协议,不举行讲座或写辅导文章,考前泄露试题可能性微乎其微,绝大多数辅导班的夸张广告实为虚晃一枪。

  保证睡眠事半功倍

  考生睡眠不足将使机体的抵抗力下降,学习的注意力分散,记忆力减弱,复习效率降低,往往是“事倍功半”。要实现“一举多得”,“事半功倍”,就要防止失眠,建议做到以下几点,睡前全身放松,包括精神、心理和身体的放松;要按时起床,按时睡觉,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要做到晚餐不吃得太饱;在晚饭后不喝咖啡和浓茶,以免使自己过于兴奋不得入睡;要在睡前泡泡脚,或用温水淋浴、盆浴;要保持寝室的环境舒适,避免强光、噪音或过闷过热;要在身体有严重不适的时候及时就诊。

  消除不必要的烦恼

  临考前,考生越觉得时间紧,任务重,复习无从下手,一些学生不知不觉开始焦虑起来。松江区心理教研员王老师介绍,现在,毕业恐惧症已经“传染”给了家长,孩子临近中考,一些家长开始失眠、焦虑,这些表现主要还是来自对孩子的过度保护和对孩子学习成绩好坏的过分紧张。家长们的紧张心理对孩子也会产生负面影响,要想让孩子远离心理压力,家长的心态首先要放平。

  考生的烦恼是难免的,适度的焦虑也是正常的。如何消除不必要的烦恼和焦虑,保持愉快乐观的情绪呢?王老师指出,考生应当增强积极情绪的积累。考生应当学会自我暗示:“我能行!模拟考试说明我有一定的实力!”“我相信自己!那些考题已经重复很多遍了,再大的困难也不放弃,能挺过去!”“不管考得怎样,我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就无怨无悔了!”“虽然我有些紧张,别人也同样紧张,没什么的!”“我不可能都会做,但一定要把会做的做对!”“我难人难,我不畏难,我易人易,我不大意!”

  “家长们还应从心理上对升学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中考对孩子来说是一次全新的锻炼,有利于孩子的成长。”王老师介绍,家长调整好自己心态对孩子会有很大的积极影响,家长要主动把孩子升学的压力分担出去,该让孩子承担的就让孩子去做,不需要家长太过操心的,请别放在心上。

  增加营养和锻炼

  考试期间的饮食安排要做到食物多样,谷类为主,要多吃蔬菜和水果,常吃奶类、豆类或豆制品,经常吃适量的鱼、禽、蛋和瘦肉,吃清淡的饮食,不宜饮酒,要吃清洁、卫生、不变质的食物。应当做到“六要”,即要吃饱,要吃好,要清淡,要少吃脂肪和糖,要适当吃些杂粮,要及时补充水分。同时还有“六不宜”,即不宜用饮料代替白开水;不宜贪凉;不宜午睡时间过久;不宜节食;不宜室内外温差过大;不宜在风口上猛吹。考生在复习的间隙要经常放松自己的身体,做做保健操,参加适当的体育锻炼和家务劳动,进行积极性休息。

  考前两三天,一定要保证睡眠和饮食,以避免身体不适对情绪的影响。整体以放松为主,适当做一两份试卷热热身,保持较好的考试状态。

  考场习惯早养成

  每年中考结束后,常听见考生走出考场叹气“明明会做的题做错了”,究其原因在于审题不清,越是面熟的题目越要仔细,一些粗心的考生往往想当然地就填上答案,事实上这样的题更有玄机,其中的条件会有一些变化,建议一道题看三遍,关键词划出来,认真读题肯定能避免失“可得之分”。

  考试中遇到“拦路虎”,跳过它直奔下一题,这是比较正确的考试习惯。可有些考生却习惯于死啃,大有不破此题不罢休的劲头,结果为一道题影响了整体发挥,实在有点得不偿失。好的考试习惯应当从现在起就有意识地培养,到中考才会习以为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