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寒窗,背水一战。高三进入最后一个学期了,离高考也就百余天。有些学子发现,高三上学期还斗志昂扬、跃跃欲试的自己,进入高三下这个学期反倒有些患得患失、不知所措,一如近日给阿文热线挂来电话的阿雄(化名),他的困惑或是不少高三学子的写照。
最后这个学期,该如何尽快做好计划,进入学习最佳状态,跨越心理的低谷期?看过厦门六中刘美兰老师点评和建议,希望有类似困惑的学子能获得启发。
讲述
阿雄(高三学生)
我有时懒散得什么都不想做
过完寒假,开学也已经一周了。不知为什么,想到离最后“决战”的时刻也就百余天,心情就变得“亚历山大”。其实在这之前我自认为自己的学习状态一直都还不错,基本在班级保持在前15名,在年段也一直保持在中等偏上水平。
仿佛只是在抬头和低头的瞬间,时间就悄悄地划过,一个星期就这样过去了,这高三其实就没有多少个星期了,我在突然之间便有些茫然起来。
我发现自己每天的生活,都在重复同样的一个调子:每天挣扎着起床,胡乱地整理下,急急忙忙地赶到教室,气都没喘完,又开始听听力了,听完了,又接着上课……一节课接着一节课,没完没了地上着。
每天面对如山的作业,固定的两点一线的生活,我觉得倦了,乏了。早上,我变得不想早早起床,能赖一分钟就一分钟,实在是太困了;上课,我也很难做到全神贯注了,偶尔也会开开小差,打打瞌睡。我不知道怎样才可以提神,让大脑保持清醒;晚上,回到家里,本想好好再努力一把,可有时懒散得什么都不想做,只有摁手机。有时玩起三国杀“刹不住车”,自制力变成了零。
有时我还觉得很不公平,有些同学看着学习漫不经心,没有什么压力,可他们的学习成绩就是那么的好,而我自己努力用功,可在学习上却收效甚微,很悲剧。有无数个瞬间,我觉得自己见不到明天的太阳。心情,如同一堆杂草,有些苍凉,有些落寞。我体验不到“强大的内心”和“燃烧的激情”。
有人说“不苦不累,高三无味;不拼不搏,高三白活。”我知道这场高考对我来说是多么的意义重大,用不着“拼爹”、“拼富”、“拼权”、“拼势”,就看你的成绩是否优异。可是,我不知道,接下去,我该如何来规划自己,超越自己,坚持不懈,并用什么来支撑自己顺利度过高考前这一段时间,走过心理低谷期?
点评
刘美兰(厦门六中高级教师)
高三孩子常见的焦虑心理
阿雄的这种心理状态是一种焦虑。焦虑是这个阶段孩子常有的心理状况。如果没有严重影响身体健康与生活状况,只需做些自我调整。焦虑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成绩目标不具体,复习方向不明确。在第一轮的复习中,我们主张“跟着老师走”,复习的节奏、要点、题型的把控方面,以老师为主,高三下阶段,要以自主复习为主,如果不知道如何自主复习,自然会产生焦虑。
那么如何进行自主复习呢?
首先要确定成绩目标,不少学生心中都会有一两所理想大学,但是,常常担心达不到目标,心理总忐忑,目标没给他带来活力,却带来了焦虑。这里所说的是成绩目标,即你预备考几分,然后具体到每个学科考几分,细化到每个题目得几分。
比如,你的语文成绩目标是120分,那么默写、文言文、诗歌鉴赏、名著、经典、论述类文本阅读、自选类文本阅读、语言文字运用、时文评论、作文每个题你计划得几分,在历次的考试中,你得过几分,缺漏在哪里,有无得分的空间,如果有得分的空间,那就是你这个阶段的复习方向。
查找得分空间的知识缺漏
当你明白了自己缺什么,你就应该知道“读”什么。在省质检前,是一个最佳的“补缺”阶段,这个“补缺”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弥补“短腿”学科,“短腿”学科的补救,应是更早就开始的。这个阶段主要补的是学科中还有得分空间的知识的“缺”,答题方法的“缺”。
怎么补缺呢?首先将几份规范试卷做横向成绩跟踪,查找与目标分数有距离的题,然后将涉及的知识系统再做一个复习,它包含知识的积累性复习与答题的分析性复习。有些试题命题角度较广,变化较大。不同的类型,答题方法也有所不同,所以不是一种解读思路就可以解读所有的题,要对题目做辨析,思考其答案构成。
比如“简析某一诗句”与“赏析某一诗句”答案的构成就有差异,要通过一定量的训练,归纳其答案构成规律,并在以后的答题实践中不断验证。这个训练在高三上不适宜,因为缺乏量的积累,在省质检后,又有些迟,因为有些学生如果原先有一套自己的学习系统,但不适宜答题规律,尤其是快速阅卷的答案构成,他们是需要经历一段“破旧立新”的过程的。
弄清失分的主要原因何在
学生对于失分多的题,要分清是知识的缺漏,还是答题方法的问题。比如名著题,不少学生已做了第一轮的分析,已掌握了些基本内容,但必然还有些遗漏,比如 “上方谷司马懿受困,几被烧死,后脱险。脱险的原因是什么”,这是一个重点,选项中写成“司马懿父子从火海中突出重围”显然是错的,但还有些学生没有判断出这个错误。这就表明这个知识你是有缺漏的。
而有些题学生是基本掌握了相关的内容,但答题时却遗漏了不少。这就是答题方法上出了问题,解决的方法主要是认真解题。很多学生写得满满当当,得分却甚少。这在文科考试很常见,围绕题目所问,想好了答题要点再作答。
比如上学期末市质检,“简述聂赫留朵夫通过各种努力,使玛丝洛娃的苦役得到改判”这个题,大部分学生只得1-2分,很多学生看完答案,都惊叹说,这些内容我都知道,但为什么没写进去呢?就是缺乏解题。养成对题型特点的解读与答题要点的思考习惯,这才不会让你懂的题目没能得分。
相信还有很多学生成绩不稳定,比如经典题,有时得满分,有时得零分。这种情况学生一定要找出得失的原因,是考偏、考难了,还是自己还有遗漏的知识,抑或是答题方向出问题了,无论得失,经验与教训一样可贵,一定要好好分析。
值得一提的是高三复习过程中,你会有疲惫感,有时也会读不下去。这个时候支撑你继续往下走的动力是 “我的人生如果要站起来,这个时候就一定不能倒下去。”
请记住:用不着 “拼爹”、“拼富”、“拼权”、“拼势”,只需要你拼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