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提问】
问题一:老师留作业,让家长辅导孩子学英语。可是我们家长文化程度不高,没办法辅导。像这样的作业,还有很多。这让我很担心,怕因为我们家长的辅导能力不行耽误了孩子。
问题二:我女儿上四年级了,要参加演讲比赛。老师要求她们把演讲稿做出PPT形式的。孩子这么小怎么可能会做呀?还是要我们家长重新学习之后帮孩子做好。
【老师解析】
后面内容更精彩,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
老师了解到不少家长有这样的苦衷:白天上班,要在职场上拼搏厮杀。晚上回到家还要操心孩子的饮食起居、辅导孩子做功课、有时还会被老师布置的各种各样的家庭作业给难住。当然,有的家长是应付自如。不过还是有些家长遇到了重重阻碍,偶尔就会恨不得自己长出个三头六臂。总之家长的感觉是,就算当不成超人,也要“被逼成”或自觉变成一个“全能”家长。
问题一中家长遇到的问题,相信很多无力辅导孩子的家长有同感。尤其是孩子上了中学,英语、立体几何、物理之类的高难度习题,令不少家长望而却步。即使家长教育程度较高,但中学课程也忘得差不多了。这时候辅导孩子对于家长来说,成了有心无力、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老师希望家长辅导孩子,加强孩子的学习效果,本身没有错。但是,家长毕竟不是教育专业人士,更不是全能之才,执行一些简单的任务还可以,也可以通过自身言行在品质性格、良好学习习惯方面教育孩子。但如果不根据家长实际教育水平和不同的家庭条件,教师“一刀切”地要求所有家长都去承担过于专业的学习指导任务,恐怕实在勉为其难。
所以,老师这里想对我们的老师们呼吁一下,希望学校和老师能适当地调整观念,寻求高效的教育方法,不把过于专业的学习任务留给家长。除了学校和老师需要调整观念,家长们也不是完全无计可施。面对自己无力解决的难题,家长可以协助孩子寻找问题的解决办法,或鼓励孩子自己积极寻找方法解决。比如,求助同学、老师,到网络上查找资料,寻求专业教育培训机构帮助等等。
总之,家长不必“全能”,不用为自己无力辅导孩子感到过于不安。和孩子一起面对困难、解决困难或是鼓励孩子自己寻求办法积极解决,这个过程不仅能锻炼孩子动手动脑的能力,也有助于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
不过,也有一类“全能”家长完全是“自找苦吃”。
除了问题二中的家长,“自找苦吃”父母的身影还穿梭在重大考试前一些营养师、心理咨询师等专业技能培训课上,目的是为孩子打造最舒适的备考环境。有些家长自知学起来比较吃力,但为了孩子,咬牙坚持下来,还称其为“甜蜜的负担”。
这种“甜蜜的负担”其实是家长的包办思想在作怪。就像问题二中的家长,武断地觉得自己的孩子肯定不会做PPT。即使孩子真的不会,让孩子学着自己做一做,也能帮助孩子学到实际操作知识。这种包办思想成为家长要求自己“全能”的源动力。源动力不断,家长常常会发现自己不“全能”的表现,产生焦虑。这种焦虑情绪会影响家长对孩子的态度,甚至会让孩子产生对自己的消极评价,这些对孩子的成长可谓有害无利。
家长没必要陷入“全能”的误区。家长需要专注的是家庭教育工作,比如具备一些基本的教育观,做到正确教育和引导孩子,让孩子在家庭生活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品德。
更重要的是,每个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家长和孩子都不太可能“全能”。父母要摆脱“全能”家长的束缚,不替孩子包办一切,不背“甜蜜的负担”,不剥夺孩子锻炼、成长和受挫折的机会,不盲目要求子女成为“全能”孩子。
总之,家长不应当被逼成“全能”,也没必要都去积极深造,自我“进化”为“全能”。对父母来说,减轻不必要的教育负担,也能减轻压在孩子身上的重担。同时,这样就能给孩子的成长创造出更多自由空间,真正实现教育中引导和帮助孩子实现自我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