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胆小孩子变勇敢,4个妙招父母需掌握,育儿更从容

每一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个勇敢的、富有力量的人,能无所畏惧地面对外界的困难。

当孩子胆小、退缩,父母会担心,这孩子太没个男子汉样儿了,以后怎么有出息?

当孩子跟小伙伴一起玩,挨了打也不还手,父母会担心,这孩子以后总被欺负怎么办,将来如何在社会立足?

当孩子遇事哭泣,显得无助,父母会担心,这孩子这么脆弱不是办法呀,怎么才能让他变得勇敢点儿呢?

这些忧虑的父母忘记了一个事实:孩子总会有无力、脆弱的时候。越小的孩子越显得柔弱。

这是人类的一种独有的进化现象。正是柔弱且漫长的童年期,有了父母的细心照料和耐心等待,有了更加复杂微妙的亲密互动和交流,人类在长大成熟的那一日,才能从其他物种中脱颖而出,才会比其他动物更显得有智慧、有力量。

当然,我也理解父母们对孩子的担心。我们对孩子的担心各种各样,五花八门,随孩子的不同特点和行为表现而不同。

担心是自然的。正常的。但是,这些担心过了度,实质上就会有毒。

记得我的一位朋友这样无奈地感慨:

我妈最常在电话里跟我说的是,我不在,你们能吃上饭吗?妈妈的这个担心,造成了一个什么结果呢?很长时间,我进厨房就发怵。我觉得做饭真的很难,很难。我妈成功了对不对?

妈妈哪里成功了?妈妈的成功在于,她完成了对女儿的控制。尽管女儿已经长大,成家,但只要女儿一直是弱的,让人担心的,那么妈妈就一直是被需要的。

从这一点说,所有父母在频繁担心孩子的时候,都需要想一想,我的担心真的是孩子的需要,还是我的需要?

除此之外,在日常教养中,父母们还可以参考下文的方法,去更从容地陪伴孩子长大。

无论你选择哪种方法,请一直记得下面这段话:

如果把孩子比喻成一只鸡蛋,他们的确是脆弱的,需要保护的。然而,作为鸡妈妈,你能做的,不是去敲打蛋壳,企图它能记住你的叮咛;或者干脆帮那枚鸡蛋去凿开他的壳,好助他一臂之力来到这世上。

你唯一能做的,就是守在蛋壳旁边,给他保护和温度,然后耐心等待他自己逐渐获得力量,最后再依靠自己的力量,破壳而出的那一日。方法一:接纳孩子的无力和弱小

让孩子变得勇敢、有力量,首要条件恰是父母能接纳孩子的“无力和脆弱”。当无论自己是否表现得好,父母都一样爱时,孩子就能确认:父母对自己的爱是无条件的;父母爱的是现实中而不是他们心中期待的自己。他自然会获得更多做事或与人交往的勇气、信心和力量。

孩子的脆弱、怯懦,有时也是阶段性的,是他们认知在发展,但发展又不成熟的时候,会有的独特表现。例如孩子们都会有一个阶段怕黑,睡觉不让关灯。父母完全没必要因为这种阶段性的“胆小怯懦”,就过度担忧孩子的未来,甚至为孩子贴上“胆小鬼”“没出息”的标签。耐心陪伴孩子,或者借助绘本帮孩子缓解焦虑、拓展认知即可。

父母总用“胆小”“懦弱”给孩子贴标签,容易给孩子造成负面的心理暗示。证严法师曾说:“如果父母常常担心孩子,他的孩子会没有福气,因为福气都被父母给担心掉了。”

担心意味着不信任,有多少不信任就意味着有多少控制,而父母的控制是在减少孩子的选择,削弱孩子的力量,自然会让孩子变得胆怯,缺乏勇气。

有时候,父母太希望孩子变勇敢、变强大了,会借培养孩子勇敢和独立性之名,要求婴儿不哭才抱;批评孩子认生;指责孩子在冲突时不知道还手……然而,我们越是逼孩子,越会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他的否定,继而心生恐惧,也就越发的胆怯、无力。

孩子只有先和父母建立稳固的依恋关系,才会在暂时离开父母时,不感到焦虑;只有内心充满安全感,对自己、他人和世界有基本的信任和充分的信心时,孩子才可能更好地融入新的环境或构建一份新的关系。

方法二:避免以下两种教养方式

担心还会导致不恰当的教养方式。

比如父母出于担心,而对孩子的教养过于用力。要么是要求更多,要么是替代更多。前者会使得父母过于严厉,后者会使得家长对孩子过于娇惯。

严厉的教养方式会导致什么后果呢?如果父母苛责孩子完美,对孩子的失败、错误缺乏包容,会导致孩子因为惧怕做不好而习惯退缩,不愿意去冒险。

而父母溺爱、娇惯,凡事替代包办,则会剥夺孩子成长的机会,导致他自理能力差,对自己没信心。与人交往时,往往会以自我为中心,缺乏规则意识,不懂谦让和妥协,最终被孤立。

所以,如果父母希望孩子勇敢、自信、有力量,就要鼓励孩子多尝试,包容孩子的失败和错误,放手让孩子自己多做,积累成功的体验。当孩子确信事情在自己的掌控之中,哪怕做不好,也不会被爸爸妈妈责备,自然会表现得更有勇气和信心。 方法三:帮助孩子熟悉环境,教会孩子保护自己

有时候,孩子表现出的胆小怯懦和无力感,只是因为对环境和新事物的不了解和不熟悉。如果父母能够能提供给他信息和解释,他就能打消疑虑,战胜恐惧。

比如当他们第一天到幼儿园,会觉得一切都是那么陌生,这种陌生感会让他们感到自己难以应付。可是,如果父母在这之前,能带着孩子到幼儿园走一走,就像一个预演一样,他们就会感觉好很多,对新环境的畏惧感也会少很多。

此外,当孩子不慎受伤时,父母不要大惊小怪。只需要一方面及时处理伤口,一方面平静地安抚孩子,让孩子不要紧张,鼓励孩子做勇敢者。父母的态度对孩子来说很重要,孩子也会在父母的影响下变得强大起来。

同时,培养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和孩子分析为什么会受伤的?怎样避免受伤,教孩子判断危险程度,学会保护自己。一定不让孩子产生恐惧心理,不让孩子“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让胆小孩子变勇敢,4个妙招父母需掌握,育儿更从容

方法四:鼓励孩子多参加体育锻炼

孩子在参加体育运动的过程中,总会遇到不可预知的困难。克服这些困难的过程,就是提升孩子勇气、变得更有力量的过程。

孩子每面对一个自己从未尝试过的新的活动时,往往要克服自己的恐惧感才能完成,而一旦完成,他就会体验到一种成就感。以走平衡木为例,许多从未走过的孩子一开始都不敢上去,就算勉强上去了,也是心慌、紧张、摇摇晃晃。孩子为了取得成功,必须克服害怕的心理,勇敢地走过去。

心理研究早已表明:这类直接而强烈的成功体验,会对孩子产生极大的鼓舞和激励作用,会极大地提升孩子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可能很多家长都听说过美国的“童子军”。每年暑假,“童子军”都会举办夏令营活动,活动地点多在森林、湖泊、山区、海滨或著名风景区,其中以体育夏令营参加的人最多。

活动包括长途行军、登山、游泳、田径,以及球类、棋类训练,既让孩子玩得痛快,又提高了技能,锻炼了意志品质。

在内容丰富多彩的探险、登高、涉水、野营等富有探索性和挑战性的活动中,孩子们在锻炼了身体的同时,学会了勇敢地面对困境,共同解决了遇到的种种难题。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可以多带孩子去爬山、远足,和孩子一起锻炼身体。培养孩子热爱一到两项体育运动,并能够长期坚持下去。


育儿妙招 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