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8月至2004年9月,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卫生部疾病控制司、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共同组织,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中国办事处、儿童安全联盟、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东亚及太平洋地区办事处的技术与资金支持下,由北京市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北京市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协办,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首席专家曾光教授具体负责,完成了北京市儿童意外伤害调查报告。调查人员对北京市18个区县的28000户居民的13085名0至17岁儿童进行了入户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
意外伤害——儿童的第一位死因
在中国疾病控制中心,记者采访了参与北京市儿童意外伤害调查报告的3位科研人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研究员,现场负责人曲书泉;负责数据分析及编辑的荆瑞威博士和袁敏硕士。他们向记者详细介绍了调查报告的背景、形成过程及具体内容。
当前北京市儿童意外伤害情况非常严重,儿童意外伤害类型表现为:交通事故、锐器伤、中毒、跌落、动物咬伤、电击伤、烧烫伤、意外窒息(溺水)、被下落物击伤、机械伤、自杀、枪伤、其他。其中第一位的为跌倒(30.61%),第二位:动物咬伤(21.77%),第三位:交通事故(11.9%)。
根据调查结果推算,北京市一年中儿童伤害为50439人次,即每天就有接近140人次的儿童意外伤害发生。平均每两天就有一名儿童因伤害而死亡;平均每天有2名儿童因伤害致残;平均每天有26名儿童因伤害需要住院治疗;平均每天有120名儿童因伤害需要家长照料。其中,男童的伤害发生率是女童的两倍。伤害死亡在被调查样本中占了四成多,是儿童死亡的首要原因。
威胁儿童人身安全的六大隐患
参与调查的研究人员告诉记者,尽管在调查中发现了13类意外伤害,但发生率最高,最常见的意外伤害主要是跌伤、动物咬伤、交通事故、烧烫伤、中毒和溺水与窒息。而通过对北京市儿童医院的采访,也印证了这一调查结果。
跌倒——儿童意外伤害的首要原因
在北京市儿童医院里,每天都有大量的因跌伤前来就诊的儿童。该院一位负责儿童外科的医生向记者介绍说。
一位12岁的男孩放学回家与母亲一道同行,由于是傍晚,光线差,施工单位把井盖移开后未做任何标记,孩子直接掉入井中,井深十几米,孩子出现多发损伤、骨折。
在所有的儿童意外伤害中,跌伤是发生率最高的非致死性伤害。男童的发生率是女童的三倍。10-14岁的儿童发生率最高。据估计,北京大约每年15500名儿童因跌伤就医,造成经济损失7400万元。
34.55%的儿童是从高处跌落的。其中的65.55%跌落高度大于1米。高处跌落78.8%是意外跌落,6%为跳下,3.1%是被别人推下去的。跌落的窗口或阳台通常是未封闭或没有栏杆。
事例一:男孩,6个月,奶奶抱着在阳台上看旁边学校学生做操,孩子高兴地在奶奶怀里窜动,由于阳台未封闭,奶奶未抱住孩子,孩子从3层楼摔下,造成双大腿骨骨折,住院近两个月,幸好未伤及大脑。
专家提示:家中有小孩应封闭阳台。
事例二:男孩,8个月,父母均为新闻工作者,母亲抱着孩子站在门口玩儿,突然母亲晕倒了,把孩子从怀中扔了出去,正好孩子头部撞在门框上,导致昏迷。孩子住院后一直未苏醒,最后成了植物人。
专家提示:患有癫痫、高血压、低血压、低血糖等特殊疾病,易导致晕厥的成年人,抱孩子时一定要注意,不要站在有危险的地方。
事例三:男孩,5岁,父母均为高级知识分子,长年在国外。孩子与爷爷奶奶在一起生活,住在5楼。卧室有一扇窗户插销坏了,未及时修理。男孩子好动,总喜欢在席梦思床上蹦跳,有一次跳着跳着,突然歪向窗户,窗户离床很近,孩子的手正好扶在坏窗户上,由于窗户未固定,孩子由窗户掉了出去,导致多发骨折及多脏器损伤,幸好未伤及脑部。
专家提示:损坏的门窗要及时修理。
动物咬伤——学龄前儿童的常见伤害
男孩,10岁,家住农村,家养一条看家大型母犬。平时母犬性情还算温顺,但在产崽之后变得十分暴烈。一次,男孩在试图抱小狗崽时惹怒了母犬,该母犬将小男孩扑倒在地,疯狂撕咬,幸亏男孩父母及时赶到,救下自己的孩子。但孩子浑身上下已没有一处好地方,有大大小小十几处伤。
动物咬伤在儿童意外伤害中列第二位。据推算,全市0-17岁儿童全年约发生动物咬伤事件11400人次,每天平均有30个孩子被咬伤。
5-9岁儿童被动物咬伤的最多,且随儿童年龄的增加而减少。这是因为年龄小的儿童喜欢和宠物狗、猫等各种小动物亲密接触,但又不懂如何与之安全相处。当孩子不断长大时,他们与动物玩耍的时间减少,也逐渐知道其危险性。
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