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的女主人公黛玉,是一位楚楚可怜的角色。她的才情可谓“学富五车”,她的容貌堪称“闭月羞花”。这样一位娇滴滴的美人,在洒尽最后一滴不甘的眼泪之后,终于撒手人寰。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尔今死去侬收葬,他年葬侬知是谁”。为什么黛玉笔下的诗词,总是充满悲伤的情调呢?很显然,性格造就了她的人生悲剧。
作为性格的反面教材,黛玉的人生是值得我们深思的。由此,很多的爸爸妈妈都希望能在黛玉身上吸取一些教训,培养出一个乐观自信、性格开朗的孩子。
于是有的家长又搬了一些顽强性格的例子,一古脑的塞进孩子的脑袋。希望通过“洗脑”的方式,塑造好孩子的性格,从而改变其一生。
殊不知家庭是复印机,家长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培养孩子的好性格,应该从自我开始。
性格是一种副产品,它产生于完成日常事务的伟大过程中一个人的性格是与生俱来的吗?其实,所谓的“天生”,只占了性格的一小部分,大部分的性格,都是在后天生活环境中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不同的家庭教育,会塑造出怎样性格的孩子。
1、唠叨式的家庭教育:有的爸爸妈妈,喜欢跟在孩子屁股后面絮絮叨叨。一会儿说不应该这样做,一会儿又说那样做不对。一会儿说不可以吃这个,一会儿又说那个也不可以吃。
表面看起来,满是关爱和疼惜。仔细想想,唠唠叨叨的背后,甚至还夹杂着一丝哀求的成分。看似爸爸妈妈很有耐心,其实根本没有对孩子加以正确的引导。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只会越来越讨厌这样的家庭教育。
2、“散养式”家庭教育:这种方式在很大程度上,给孩子的感觉只有“漠不关心”。孩子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其实这样的“自由”是一种极其不负责任的表现。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孩子挑食的时候,爸爸妈妈“装聋作哑”,不闻不问。他就会认为自己这样做没问题,时间久了,营养不均衡,自然会影响到身体的正常发育。
3、“暴君式”恐吓:孩子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只有服从的份儿。他们不能有自己的意见,甚至不能有自己的思想。孩子稍微有所反抗,就会挨骂,严重的可能还会挨揍。
这样的环境,只会造就孩子的两种性格:要么更加叛逆,长大以后脾气火爆的很。要么胆小懦弱,长大以后,不敢和人进行正常的交流。
性格由习惯演变而来我们常常可以从孩子身上看到父母的影子。一个恭谦有礼的孩子,他的爸爸妈妈绝对不会粗俗到哪里。同样,成天好吃懒做,只知道抱着手机打游戏的爸爸妈妈,也不一定能培养出勤奋好学的孩子。
性格就像一面镜子:能照出优秀父母的闪光点,也能反馈出平庸父母的失败之处。不同的教育观念,和教养方式,也会塑造不同性格的孩子。
我们还是来看一个案例:公园里,两个小朋友在挖沙,其中一个去抢另一个的挖掘机。听到孩子的哭声,两个妈妈都走了过来。了解了事情的原委,抢玩具孩子的妈妈对另一个孩子的妈妈说:“把你家的玩具让我家孩子玩一会吧!”
仔细看看,我们就能找到问题的根源。孩子为什么会肆无忌惮地去抢?因为他知道:妈妈会在背后给自己撑腰。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孩子想不形成霸道、自私、任性的性格都难!
有好习惯才会有好性格可以说行为习惯是一个人性格的反映。既然如此,我们应当怎样培养孩子好的习惯呢?其实,习惯的培养也是有过程的。
1.被动阶段:这个阶段的孩子,他的认知和理解还不够充分。妈妈在的时候,他会乖乖听话,少吃不吃糖果。因为妈妈说过:糖吃多了,对牙齿不好。
2.自发阶段: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孩子明显意识到糖吃多了的坏处,但还是忍不住想要去偷偷吃一块。
3.自觉阶段:这个阶段较前两个阶段而言,要成功许多。孩子不但从思想上意识到多吃糖的坏处,而且还会有意识的去克制自己。
“戒糖”只是习惯培养的一个案例过程。很多的好习惯,只要爸爸有足够的耐心,给他们时间,相信孩子可以很快成长起来的。
总之,性格的培养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困难。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可以找到性格培养的原点。
只要爸爸妈妈能真正做到尊重孩子,能够即时洞察孩子的心理需求,再赋予足够的耐心,就会培养出好性格的孩子。今天的育儿知识,就分享到这里,我们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