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雯家孩子4岁了,帅气的小男孩,笑起来还有一对小虎牙,奶萌奶萌的,见人很热情的打招呼,我一直以为他是个好孩子,人缘也一定很好。但是晓雯说,自从孩子上幼儿园后,问题不断,经常跟小朋友发生矛盾。
又跟其他小朋友打架
有次老师找晓雯,说孩子了,又哭又闹,怎么也安慰不好。后来,老师说让他跟小朋友道歉,他哭的越来越厉害了。老师没办法,喊晓雯把孩子先接回家,安抚一下情绪。
晓雯很头疼,孩子脑袋瓜聪明,上幼儿园之前,唐诗会100多首了,10以内的加减法也算的很6。怎么上学后,跟其他孩子总是搞不好关系呢?我跟她说,问题还是处在孩子的性格上。
好性格对孩子有多重要?
心理学家认为,性格是一个人的典型行为方式。
孩子在幼儿阶段,几乎是依赖父母的。他们的性格、行为,依附父母的更多,父母说什么是什么,他们就像一张白纸,还没开始书写自己的彩色图画。
担心孩子不开心,就盲目顺从
孩子的性格、秉性,都是一点点形成的。如果家长在过程中,起到反作用。比如,对孩子百般,那他的性格很容易出现问题。比如,大包大揽的父母,孩子变得什么事情都,还需要父母包办,自己完全没有行为能力,等上幼儿园后呢,则对老师很依赖,自己一点主见都没有,甚至可能跟小朋友闹矛盾、不愿意遵守纪律等等。
“自然人”
进入幼儿园后,孩子就是社会人了,跟在家的完全不同。老师会更重视等方面的培养和引导,也会尊重孩子的独特个性,但却很难做到,跟家长一样的顺从孩子。
束手无策,
而父母也没办法,及时出现帮助孩子。这样孩子需要自己解决的问题多了起来,自己交朋友、自己照顾自己、自己控制情绪等等。如果没有好的性格,面对这些问题,可能会像文章开头的晓雯家孩子一样最终。
性格并非先天决定
相貌可以遗传,但性格并非先天决定的。这点上,我深以为然。不过,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也是孩子成长的镜子。孩子们的变化,不管好的还是不好的,都离不开父母的孜孜引导。
首先,用自己的行为影响孩子。
刻意避免
拿我自己来说,我的性格相对温和,但有些优柔寡断。在这点上,跟妹妹、哥哥沟通时,我会,不希望孩子们学习到这点。
遇到拿不定主意的事情,我也会尽快逼自己做出决策,尽量不拖延太久。因为我知道,孩子就在身边,我的行为举止,以及谈吐都会影响到孩子。
其次,创造沟通环境。
“养”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常常只是在,忘了跟孩子多。孩子如果不能从父母身上习得他以后所需要的养分,就只能从生活中、同伴中学习,而我们又无法保证,他们所学习的一定是正确无误、我们希望他们学习的。
最后,多元化的养育环境。
多角度、多思维的去看待事情
这里说的多元化养育环境,是说别单一的教孩子,如何一板一眼的做好眼下的事情,而是。李玫瑾教授也认为,养育者要给孩子创制造多元化的情境。
我和哥哥讨论过一个话题:“一粒种子种下去,会有多少种可能性?”我们就这个话题展开了讨论,居然延展出了60多种可能性,我们把这件事定义为“种子的N计划”。
独自去面对
孩子的成长中,会遇到各种问题,而大部分,都是他们需要的。所以,我们家长不能,或者教条的跟孩子说一些标准答案。等孩子遇到问题后,很难独自面对,如果问题跟之前预设不一样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