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常生病,源是家庭过度清洁

  近日,韩国多名孕妇和产妇罹患不明肺炎,其中9人死亡,当地卫生部门调查发现,这些患者都有使用加湿器,并在加水时添加杀菌剂的习惯,怀疑正是这些杀菌剂导致她们出现了肺损伤。

  不知从何时起各种杀菌剂、消毒剂已经走进了我们都市家庭生活的各个角落。洗衣服要加消毒剂,拖完地板也要用消毒水再拖一遍,漱口水要有杀菌功效的,女性私处清洗液也要能杀菌等等,不一而足。韩国肺炎事件提示我们该反思一下了,我们真的需要那么“干净”吗?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剂科丘振文副主任药师提醒,杀菌剂、消毒剂使用不当反而会有害健康。

  一、消毒水拖地

  王女士3岁的宝宝从小体弱多病,经常去医院。让王女士很郁闷的是,为了让孩子少得病,她对家庭卫生格外重视,孩子用的碗勺单独消毒自然不用说,家里的地板每天都要用消毒水拖,以防孩子在地上爬玩时沾上病菌。就算这么小心,孩子为何还总是生病?

  专家点评:家庭并不是医院,除非家中有传染病患者,否则没必要这样大张旗鼓地消毒。特别是对于孩子,他们的免疫力就像“部队”一样,要经常参加训练。如果家里太过干净,孩子的免疫系统得不到锻炼,这样他外出一接触到病菌,免疫系统立即缴械投降了,所以就会经常生病。

  孩子0到3岁是免疫系统发育的重要阶段,家里不妨“脏”一点,让孩子接触一下宠物、玩玩泥土,对免疫系统是个锻炼,避免将来成为过敏体质。

  二、洗衣服加消毒水

  很多有孩子的家庭,为避免病菌“走街串巷”,大人和小孩的衣服要分开洗,内衣和外衣分开洗。有的妈妈感到这样做会增加不少工作量,会把所有衣服一起洗,在洗涤的最后一道程序加消毒水。有些品牌的洗衣液也看到了这个市场,会直接在里面添加杀菌剂、消毒水,宣称该洗衣液可以内衣外衣一起洗。

  专家点评:洗衣服用消毒剂或杀菌剂要注意几个问题。一是浓度问题,如果浓度过高,可能会损伤衣物。二是残留问题,使用了消毒剂或杀菌剂洗衣服,一定要注意漂洗干净,如果有残留,衣服穿着时会对皮肤造成刺激,甚至损伤,得不偿失。

  如果不是刚刚从疫区或火车站等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回来,没有必要对衣物进行消毒,正常的洗涤就足够了。

  三、用杀菌型沐浴露

  一则沐浴露广告深入人心:在公交车上一抓拉手、与别人的胳膊一碰,无数的病菌转瞬间被“转移”到了我们的皮肤上。看来下班回家洗澡一定要用杀菌型沐浴露,否则会危及自己的健康,也会对家人的健康造成威胁。真的是这样吗?

  专家点评:任何杀菌剂发挥作用,都需要与消毒对象接触一定的时间。我们抹上沐浴露可能几秒钟后就冲掉了,其实很难起到杀菌的作用。再说皮肤是我们人体最顽强的一道屏障,如果没有破损,病菌是很难攻破这道防线的。

  四、私处清洗滥用洗液

  两年前的一次阴道炎让李女士苦不堪言,自此她特别注意私处的清洁,私处清洗要用专门的杀菌型清洗液。可就是这么小心,没过多久阴道炎又复发了。

  专家点评:女性阴道本身是酸性,有自洁功能。如果滥用各种洗液,杀死致病菌的同时,也杀死了有益菌,破坏了正常菌群,反而增加患病的机会。国外学者分析了30年来有关妇女阴道冲洗的报道,结果发现,每周冲洗一次或一次以上者,可明显增加盆腔感染的机会,中度增加宫外孕的危险,冲洗越频繁,盆腔感染的危险性就越大。

  平时用清水清洗就可,如果有炎症时,医生会对症开具洗液,不过这些洗液的使用也是有疗程的,不可长时间使用。

  五、回家就用漱口水

  从国外进修回来,王先生就养成了使用漱口水的习惯,并鼓励家人从外面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用漱口水漱口。他认为这样可以杀死口腔里的病菌,减少病从口入的机会。

  专家点评:漱口水中往往含有低效的杀菌剂,西方人比较注重口腔卫生,漱口水的使用可减少口腔异味的发生。不过在预防“病从口入”上,漱口水倒很难发挥太大作用。此外,使用漱口水要注意浓度的控制,浓度过高会刺激口腔黏膜。

        更多内容请击击:生活安全


外出安全 foo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