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2005年6月由国家林业局和商务部分别提出,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了一次性筷子强制性系列国家标准之后,10月10日,以上4个部门又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进一步呼吁正确引导和规范一次性筷子的市场秩序——一次性筷子的存废之争再次被摆上台面。
十一五税改绿色理念 用一次性筷子要缴税
以后使用一次性筷子、一次性塑料袋、一次性纸尿裤等,可能要缴消费税。因为它们消耗资源量大,还严重污染环境。这消息是由国税总局相关负责人在19日开幕的“中国财税论坛2005”会议上介绍“十一五”税改方向时透露的。
一次性筷子:存或废?一次性筷子使用起来非常方便、卫生,可以有效降低传染病的传播,且已成为一种产业,经济效益可观。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每年生产一次性筷子450亿双。如此巨大的消耗量,足以显示出人们日常生活对其的需求度。
但是也有一部分人对使用一次性筷子提出了强烈的反对意见,他们认为一次性筷子特别是一次性木筷对森林资源造成惊人浪费,且用过的一次性筷子难以处理,给环境造成巨大污染。有人甚至算过这样一笔帐:制造450亿双筷子需要耗费木材166万立方米,砍伐大约2500万棵大树,减少森林面积200万平方米。如何处理好生产一次性筷子与保护环境和森林资源之间的关系将成为影响一次性筷子命运的一个极为关键的问题。
国标成了速生林的保护伞
2005年6月,由国家林业局和商务部分别提出,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了一次性筷子强制性系列国家标准。这个标准包括木筷和竹筷两部分,在生产技术和卫生指标上均有所规范,对一次性筷子的产品类型、检验规则、包装、标志、贮存及运输等进行了明确规定。
部委出台相关国家强制性标准,可以视为政府对民间争论的一种回应。这种回应再次表明了国家允许生产一次性筷子的态度,但也对相关卫生要求和用材要求做出了严格的规定。北京市环保餐具联合组织秘书长董金狮说,这一标准的制定,主要着眼于三大方面,即节约森林资源,保障消费者健康和规范行业健康发展。
在6月发布的国家强制性标准当中,对制造一次性筷子所采用的木材做了严格的限制。标准要求生产木筷所使用的原料必须是桦木、杨木、椴木、马尾松、云杉、冷杉等常见速生树种。这些速生树种,因容易成活、生长速度快、可重复利用,所以可以替代天然森林在制造一次性筷子产业中的地位。速生林的广泛应用,大大降低了生产一次性筷子对森林资源的破坏,因此速生林在一定程度上充当了一次性筷子的保护伞。可是这把保护伞能承受多大的风雨?
一次筷子系列国标出台,下步将定回收标准
速生林加速土地贫瘠
速生林是一种轮伐期短的人工林,广泛用于造纸、家居装修、制筷等行业。在一般人看来,似乎有了速生林,需要大量木材的一次性筷子制造业就不会对天然森林资源造成破坏。但是,林业专家有不同看法。
首先,速生林长得并不是人们想象的那么快,更重要的是,速生林对环境、对土地害大于利。工业用速生林大多品种统一,达不到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效益,且无法形成平衡的生态链,故容易发生病虫害。在天然林里,落叶、枯枝、倒树,能够积蓄成厚厚的腐殖层,有机营养丰富,滋养土地。中国林业科学院的杨承栋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我国速生林种植的科学化程度还没达到一定水平,对于如何正确经营速生林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由于速生林生长周期短,还没有形成腐殖层时成材被伐走了,土地营养‘收支不平衡’,所以存在一定退化”。正是对土地只耗不养,再加上化肥催生、农药杀虫,土地贫瘠化的速度很快。在农村,很多农民都知道,种过速生林的地方,别的东西很难再生长了。
虽然速生林的种植可以减少对天然森林的砍伐,但是速生林也不是万金油。速生林对土地的危害注定了它暂时无法得以大肆的种植。所以对一次性筷子的生产,也必须进行适当的限制。
放错地方的“垃圾”
一次性筷子,顾名思义,用一次就丢弃,不会再被使用。可是那用过的一次性筷子如何处理呢?《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在万泉庄附近的一家“成都小吃”用餐完毕后,在结帐时见服务员正将桌上的剩饭一股脑的收拾进餐盘里,记者用过的那双一次性筷子也被服务员扔进了餐盘里。记者趁机问她这些一次性筷子怎么处理,“倒进泔水桶里呗!”服务员头也不抬的答道。夜里11点半,记者终于等到了前来收泔水的工人。经询问得知,他们是附近郊区的养猪专业户,收这些泔水是回去喂猪的。“那桶里的那些一次性筷子怎么办呢?”“拣出来扔掉呗。都是湿的,又不能当柴火烧。”
曾有媒体建议把这些筷子回收,制成纸浆,用来造纸。其实,回收一次性筷子用于制浆造纸,很多人有过这个想法,也有很多人尝试过这个想法,更有很多专家研究过这个想法。关于这个方案的可行性,我们可以肯定的说,没问题。但是,为什么那么多人尝试了之后,却以失败而告终?记者询问了几家造纸厂,基本没有用回收的一次性筷子来制造纸浆的。谈及原因,几家造纸都谈了各自的苦衷。
首先是旧筷子的周转问题。回收的筷子如果不能快速周转并且用于生产,就会很快繁衍细菌,传播病菌,甚至形成鼠虫害,后果不堪设想。要想很快地使筷子流通起来,就要有足够的来源。黑龙江斯达造纸厂的一名技术人员告诉《中国经济周刊》的记者:“我们尝试过用废纸和回收的一次性筷子等来制造纸浆,但是这些东西数量太少”。虽然我国每年要生产几百亿双一次性筷子,但是那是基于我国人口基数大统计出来的数据,而且还有很大一部分被出口到了国外,小的地域内消费量不足以形成批量处理的规模;把大的区域内的筷子在短时间内集中到一块统一处理,物流费用不免过高。这也是阻碍废旧一次性筷子回收的主要障碍。
另外,一次性筷子沾满油污甚至带有传染性细菌,筷子的洗涤成为一大难题。将这些筷子清洗干净,在一定程度上消毒处理并不代表着回收筷子为造纸创造原料工作结束。洗涤用水的处理才是重头戏,廉价洗涤剂中大多含磷元素,以及其他水体排斥的化学组分,如果不合理处理,直接排入河流或是渗入土壤就会造成水体或是土壤的污染,很容易造成二次污染。筷子回收的意义就得不偿失了。选择先进的污水处理系统用于洗涤污水处理,成本必将多倍上涨,回收方将没有利润可得,这是很多人尝试并以失败告终的主要原因。
这一点日本的经验值得借鉴。和中国一样,一次性筷子是日本人外出就餐或吃工作餐的常用餐具。日本农林水产省林野厅去年的统计数据显示,日本全年一次性筷子的消耗量约为257亿双,人均消费200双左右,但日本约96%的一次性筷子来自中国。作为一种森林资源,使用过的一次性筷子在日本成为一种非常好的生产原料,回收3双一次性筷子就可制造出1张明信片或者1张A4复印纸。日本王子造纸公司一个工厂的统计显示,该厂每年回收一次性筷子的数量高达1.2万公斤左右。此外还能将其他不能用于生产纸张的筷子与其他材料混合加工后,制成火力发电用的燃料。
目前针对我国国情,还没有系统、合理的处理方案,使得我们保护森林、节约原料的倡议只能是空中楼阁,相信随着我国环境工业的不断发展,在不久的将来,一次性筷子会像我们目前生活中普通的可回收废品一样成为商品。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主任李忠海已表示,国家标准委将加强回收复用和再生利用研究,制定出一次性木筷回收相关标准。
引导与规范
一次性筷子弊病虽多,但是它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却又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单纯的强行禁止并不是最佳的解决方案。那到底该如何对待一次性筷子呢?
网上很多网民纷纷建议限制一次性木筷的生产,而提倡使用竹筷。湖北省林科院林产工业研究所所长杨志斌研究员认为,适度发展一次性筷子产业,目前紧迫要解决的是一次性筷子的回收利用问题,让产业循环起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浪费。
“一次性筷子本身并没有错。关键在于它的发展方向在哪里。这就需要国家从政策法规方面去引导和规范。”林科院的一位专家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建议。据悉,国家自2004年1月1日取消一次性木筷出口退税后,现在又在酝酿对使用一次性筷子征收消费税。此举在很多媒体及网络上被称为是一项“欺软怕硬”的政策,但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的安体富教授和朱青教授都表示:“可以开征。如果开征,应该是在筷子的出厂环节征收,就是把消费税添加在价格中,最终还是会提高消费者购买筷子的价格。”朱青同时表示,对一次性筷子开征消费税可能会遇到操作上的问题,“比如如何界定一次性筷子等”。
一双筷子的生命之旅
一阵阵刺耳的电锯声将我从昏迷中惊醒。我睁开眼睛,向四周瞥了瞥。天哪!我竟然被赤裸裸地曝晒在光天化日之下!顿时,我羞红了脸。“这双筷子怎么有点泛红啊,快拿去漂白一下!”一个面相凶恶的粗壮男人指着我喊到。筷子?我竟然变成了一双筷子!
很快,我又被送到了车间旁边的一个小作坊里,作坊的地上放着一袋袋各种各样的化学药品。我糊里糊涂的就被扔进作坊里一间热乎乎的熏房,熏房就是在墙壁四周堆上一捆捆的筷骨,中间留出空隙,下面燃着柴火,上面盖着硫磺。大难不死的我还没来得及庆幸,突然一阵阵更加灼热的热浪向我袭来——我被扔进了烘房,他们要把我彻底烘干!
随后我被套上洁白的塑料衣服,衣服上红红的“高温消毒”四个字显得格外刺眼。后来我被粗暴地扔上了卡车那肮脏的后车厢里,踏上了我“为人民服务”的使命之旅,被摆到了餐桌上一个油腻腻的塑料筐里。
小餐馆里的人越来越多,一个学生模样的小伙子坐到了我所在的那个餐桌旁。当他把手伸向我们时,我的兄弟姐妹们不约而同的喊了起来:“我是被硫磺熏出来的,含有铅、汞等重金属,会造成铅中毒和汞中毒的”……小伙子犹豫了一下,将手伸向了一直保持着沉默的我。当小伙子吃完饭,将我放下的那一刻,我知道我的使命也结束了。
我被服务员丢进了泔水桶里,半夜随着拉泔水的工人的三轮车,我就被拉到了郊区的一个养殖场。一位饲养员把我从泔水桶里捞了出来,一边扔在地上一边骂骂咧咧:“真碍事”。几天后,我被晒干了,一位农妇把拣起来。正当我暗自高兴以为自己又有什么利用价值时,我发现等待我的是黑洞洞的灶台。随着熊熊烈火的燃起,我化作一阵轻飘飘的烟飞上了天空。我一边悠悠的上升一边俯瞰着地面,呈现在我面前的大片的森林。
十一五税改绿色理念 用一次性筷子要缴税
以后使用一次性筷子、一次性塑料袋、一次性纸尿裤等,可能要缴消费税。因为它们消耗资源量大,还严重污染环境。这消息是由国税总局相关负责人在19日开幕的“中国财税论坛2005”会议上介绍“十一五”税改方向时透露的。
一次性筷子:存或废?一次性筷子使用起来非常方便、卫生,可以有效降低传染病的传播,且已成为一种产业,经济效益可观。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每年生产一次性筷子450亿双。如此巨大的消耗量,足以显示出人们日常生活对其的需求度。
但是也有一部分人对使用一次性筷子提出了强烈的反对意见,他们认为一次性筷子特别是一次性木筷对森林资源造成惊人浪费,且用过的一次性筷子难以处理,给环境造成巨大污染。有人甚至算过这样一笔帐:制造450亿双筷子需要耗费木材166万立方米,砍伐大约2500万棵大树,减少森林面积200万平方米。如何处理好生产一次性筷子与保护环境和森林资源之间的关系将成为影响一次性筷子命运的一个极为关键的问题。
国标成了速生林的保护伞
2005年6月,由国家林业局和商务部分别提出,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了一次性筷子强制性系列国家标准。这个标准包括木筷和竹筷两部分,在生产技术和卫生指标上均有所规范,对一次性筷子的产品类型、检验规则、包装、标志、贮存及运输等进行了明确规定。
部委出台相关国家强制性标准,可以视为政府对民间争论的一种回应。这种回应再次表明了国家允许生产一次性筷子的态度,但也对相关卫生要求和用材要求做出了严格的规定。北京市环保餐具联合组织秘书长董金狮说,这一标准的制定,主要着眼于三大方面,即节约森林资源,保障消费者健康和规范行业健康发展。
在6月发布的国家强制性标准当中,对制造一次性筷子所采用的木材做了严格的限制。标准要求生产木筷所使用的原料必须是桦木、杨木、椴木、马尾松、云杉、冷杉等常见速生树种。这些速生树种,因容易成活、生长速度快、可重复利用,所以可以替代天然森林在制造一次性筷子产业中的地位。速生林的广泛应用,大大降低了生产一次性筷子对森林资源的破坏,因此速生林在一定程度上充当了一次性筷子的保护伞。可是这把保护伞能承受多大的风雨?
一次筷子系列国标出台,下步将定回收标准
速生林加速土地贫瘠
速生林是一种轮伐期短的人工林,广泛用于造纸、家居装修、制筷等行业。在一般人看来,似乎有了速生林,需要大量木材的一次性筷子制造业就不会对天然森林资源造成破坏。但是,林业专家有不同看法。
首先,速生林长得并不是人们想象的那么快,更重要的是,速生林对环境、对土地害大于利。工业用速生林大多品种统一,达不到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效益,且无法形成平衡的生态链,故容易发生病虫害。在天然林里,落叶、枯枝、倒树,能够积蓄成厚厚的腐殖层,有机营养丰富,滋养土地。中国林业科学院的杨承栋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我国速生林种植的科学化程度还没达到一定水平,对于如何正确经营速生林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由于速生林生长周期短,还没有形成腐殖层时成材被伐走了,土地营养‘收支不平衡’,所以存在一定退化”。正是对土地只耗不养,再加上化肥催生、农药杀虫,土地贫瘠化的速度很快。在农村,很多农民都知道,种过速生林的地方,别的东西很难再生长了。
虽然速生林的种植可以减少对天然森林的砍伐,但是速生林也不是万金油。速生林对土地的危害注定了它暂时无法得以大肆的种植。所以对一次性筷子的生产,也必须进行适当的限制。
放错地方的“垃圾”
一次性筷子,顾名思义,用一次就丢弃,不会再被使用。可是那用过的一次性筷子如何处理呢?《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在万泉庄附近的一家“成都小吃”用餐完毕后,在结帐时见服务员正将桌上的剩饭一股脑的收拾进餐盘里,记者用过的那双一次性筷子也被服务员扔进了餐盘里。记者趁机问她这些一次性筷子怎么处理,“倒进泔水桶里呗!”服务员头也不抬的答道。夜里11点半,记者终于等到了前来收泔水的工人。经询问得知,他们是附近郊区的养猪专业户,收这些泔水是回去喂猪的。“那桶里的那些一次性筷子怎么办呢?”“拣出来扔掉呗。都是湿的,又不能当柴火烧。”
曾有媒体建议把这些筷子回收,制成纸浆,用来造纸。其实,回收一次性筷子用于制浆造纸,很多人有过这个想法,也有很多人尝试过这个想法,更有很多专家研究过这个想法。关于这个方案的可行性,我们可以肯定的说,没问题。但是,为什么那么多人尝试了之后,却以失败而告终?记者询问了几家造纸厂,基本没有用回收的一次性筷子来制造纸浆的。谈及原因,几家造纸都谈了各自的苦衷。
首先是旧筷子的周转问题。回收的筷子如果不能快速周转并且用于生产,就会很快繁衍细菌,传播病菌,甚至形成鼠虫害,后果不堪设想。要想很快地使筷子流通起来,就要有足够的来源。黑龙江斯达造纸厂的一名技术人员告诉《中国经济周刊》的记者:“我们尝试过用废纸和回收的一次性筷子等来制造纸浆,但是这些东西数量太少”。虽然我国每年要生产几百亿双一次性筷子,但是那是基于我国人口基数大统计出来的数据,而且还有很大一部分被出口到了国外,小的地域内消费量不足以形成批量处理的规模;把大的区域内的筷子在短时间内集中到一块统一处理,物流费用不免过高。这也是阻碍废旧一次性筷子回收的主要障碍。
另外,一次性筷子沾满油污甚至带有传染性细菌,筷子的洗涤成为一大难题。将这些筷子清洗干净,在一定程度上消毒处理并不代表着回收筷子为造纸创造原料工作结束。洗涤用水的处理才是重头戏,廉价洗涤剂中大多含磷元素,以及其他水体排斥的化学组分,如果不合理处理,直接排入河流或是渗入土壤就会造成水体或是土壤的污染,很容易造成二次污染。筷子回收的意义就得不偿失了。选择先进的污水处理系统用于洗涤污水处理,成本必将多倍上涨,回收方将没有利润可得,这是很多人尝试并以失败告终的主要原因。
这一点日本的经验值得借鉴。和中国一样,一次性筷子是日本人外出就餐或吃工作餐的常用餐具。日本农林水产省林野厅去年的统计数据显示,日本全年一次性筷子的消耗量约为257亿双,人均消费200双左右,但日本约96%的一次性筷子来自中国。作为一种森林资源,使用过的一次性筷子在日本成为一种非常好的生产原料,回收3双一次性筷子就可制造出1张明信片或者1张A4复印纸。日本王子造纸公司一个工厂的统计显示,该厂每年回收一次性筷子的数量高达1.2万公斤左右。此外还能将其他不能用于生产纸张的筷子与其他材料混合加工后,制成火力发电用的燃料。
目前针对我国国情,还没有系统、合理的处理方案,使得我们保护森林、节约原料的倡议只能是空中楼阁,相信随着我国环境工业的不断发展,在不久的将来,一次性筷子会像我们目前生活中普通的可回收废品一样成为商品。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主任李忠海已表示,国家标准委将加强回收复用和再生利用研究,制定出一次性木筷回收相关标准。
引导与规范
一次性筷子弊病虽多,但是它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却又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单纯的强行禁止并不是最佳的解决方案。那到底该如何对待一次性筷子呢?
网上很多网民纷纷建议限制一次性木筷的生产,而提倡使用竹筷。湖北省林科院林产工业研究所所长杨志斌研究员认为,适度发展一次性筷子产业,目前紧迫要解决的是一次性筷子的回收利用问题,让产业循环起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浪费。
“一次性筷子本身并没有错。关键在于它的发展方向在哪里。这就需要国家从政策法规方面去引导和规范。”林科院的一位专家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建议。据悉,国家自2004年1月1日取消一次性木筷出口退税后,现在又在酝酿对使用一次性筷子征收消费税。此举在很多媒体及网络上被称为是一项“欺软怕硬”的政策,但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的安体富教授和朱青教授都表示:“可以开征。如果开征,应该是在筷子的出厂环节征收,就是把消费税添加在价格中,最终还是会提高消费者购买筷子的价格。”朱青同时表示,对一次性筷子开征消费税可能会遇到操作上的问题,“比如如何界定一次性筷子等”。
一双筷子的生命之旅
一阵阵刺耳的电锯声将我从昏迷中惊醒。我睁开眼睛,向四周瞥了瞥。天哪!我竟然被赤裸裸地曝晒在光天化日之下!顿时,我羞红了脸。“这双筷子怎么有点泛红啊,快拿去漂白一下!”一个面相凶恶的粗壮男人指着我喊到。筷子?我竟然变成了一双筷子!
很快,我又被送到了车间旁边的一个小作坊里,作坊的地上放着一袋袋各种各样的化学药品。我糊里糊涂的就被扔进作坊里一间热乎乎的熏房,熏房就是在墙壁四周堆上一捆捆的筷骨,中间留出空隙,下面燃着柴火,上面盖着硫磺。大难不死的我还没来得及庆幸,突然一阵阵更加灼热的热浪向我袭来——我被扔进了烘房,他们要把我彻底烘干!
随后我被套上洁白的塑料衣服,衣服上红红的“高温消毒”四个字显得格外刺眼。后来我被粗暴地扔上了卡车那肮脏的后车厢里,踏上了我“为人民服务”的使命之旅,被摆到了餐桌上一个油腻腻的塑料筐里。
小餐馆里的人越来越多,一个学生模样的小伙子坐到了我所在的那个餐桌旁。当他把手伸向我们时,我的兄弟姐妹们不约而同的喊了起来:“我是被硫磺熏出来的,含有铅、汞等重金属,会造成铅中毒和汞中毒的”……小伙子犹豫了一下,将手伸向了一直保持着沉默的我。当小伙子吃完饭,将我放下的那一刻,我知道我的使命也结束了。
我被服务员丢进了泔水桶里,半夜随着拉泔水的工人的三轮车,我就被拉到了郊区的一个养殖场。一位饲养员把我从泔水桶里捞了出来,一边扔在地上一边骂骂咧咧:“真碍事”。几天后,我被晒干了,一位农妇把拣起来。正当我暗自高兴以为自己又有什么利用价值时,我发现等待我的是黑洞洞的灶台。随着熊熊烈火的燃起,我化作一阵轻飘飘的烟飞上了天空。我一边悠悠的上升一边俯瞰着地面,呈现在我面前的大片的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