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通信的普及发展,电话欺诈案件成明显上升趋势,欺诈花样也层出不穷,广大用户必须提高警惕,防止自己落入骗子精心设计的圈套,下面给大家总结了当前10类最常见的电话欺诈模式和相应的防范措施:
一、涉案类诈骗
贯用手段:骗子冒充“公、检、法、社保、医保”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电话改号软件模仿国家机关电话,以涉嫌“洗钱、电话欠费、包裹涉毒、医保卡信息泄露或医保卡大量购买药物涉嫌套现”等理由,谎称因办案需要,要求事主将钱款转到骗子提供的所谓“安全账户”。
防范建议: 遇到此类情况,当事人一定要保持冷静,应及时与家人、亲友商量。公安局、检察院、法院、社保、医保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履行公务,在向公民询问情况时,应持相关法律手续当面询问当事人并制作相关笔录,绝不会通过电话询问。目前公安局、检察院、法院等部门均未以“国家安全账户”为名义设立银行账户。所以,当有人自称是上述机关工作人员打电话告知你涉嫌某种犯罪,并要求你将存款转存到所谓的“安全账户”以进行核实、保全资金的,都是诈骗行为,切勿上当。
二、猜猜我是谁类诈骗
贯用手段:骗子通过非法手段购买大量手机用户信息,其中包括用户姓名,对方拨通电话后自称为您好友,并让您猜其身份,如果您猜测为某一朋友后,骗子就会顺着你的意思开始编故事,一般会说等两天过您的所在地出差或办事,到时请您吃饭等,然后等一两天后会再次给您电话说是在过来的的途中出了事需要借一笔钱周转(例如嫖娼被抓,生病住院等理由)
防范建议:如果您接到不熟悉的电话,对方自称为您好友,并让您猜其身份,请不要跟他捉迷藏了,直接问他是谁,如果是您的好友,简单核对一下就清楚了。
三、中奖类诈骗
贯用手段:骗子通过邮件、电话、短信群发等途径向当事人发送虚假中奖信息,并要求当事人回复某电话。当事人拨通电话后,骗子通过“核实身份确认中奖”的手段,要求当事人缴纳“公证费、手续费、保证金、税费”等一系列费用进行诈骗。
防范建议:正规机构、正规网站组织抽奖活动,不会让中奖者“先交钱,后兑奖”;对方提出必须先支付手续费、税款时,可询问能否从应得奖金中扣除后直接兑奖。若对方不肯,肯定是“中奖诈骗”。
四、救急类诈骗
贯用手段:骗子冒充当事人的同学、同事、领导、朋友等打电话、发短信联系当事人,以“在外地出差生病住院继续用钱” 、“在外地发生车祸需花钱救人”、“嫖娼被抓需缴纳罚款”、“子女在外遭绑架需交钱赎人”等为名,通过银行转账方式骗取钱财。
防范建议:当接到子女、亲属被绑架、突发疾病、遭遇车祸等电话时,当事人首先要保持冷静,不要被对方营造的紧张气氛所迷惑,应及时核实,或通过公安、医院等部门了解对方所说情况的真实性。即使一时无法确认,也不要贸然向对方汇款,防止上当受骗。
五、银行卡类诈骗
贯用手段:用手机群发“银行卡刷卡消费”、“信用卡透支”等信息,并声称若有疑问建议咨询所谓“银联中心”服务电话。当事人一旦与之联系,对方会设计连环电话,在取得当事人信任后,让其将银行卡内的钱汇入某账号,骗走钱财。
防范建议: 遇到此类情形,当事人要直接咨询银行对外公布的客服电话。凡以种种借口要求你通过ATM柜员机去操作所谓“远端保全措施”、“开通网上银行”、“修改磁条”等项目的,即可认定是诈骗行为。
六、假冒房东类诈骗
贯用手段:骗子冒充房东给受害人发短信,让受害人将房屋租金打到指定账户,部分租房受害人信以为真,将钱汇款转账后发现被骗。
防范建议:收到此类短信要提高警惕,一定要通过电话和房东本人核实清楚后在汇款转账。
七、退税类诈骗
贯用手段:骗子冒充税务机关或者相关单位的工作人员打电话或发短信联系事主,谎称根据国家最新出台的政策,事主可享受购房、购车退税,并留下所谓“服务电话”,以交纳手续费、保证金等名义,诱导其到ATM机进行假退税真转账的操作。
防范建议:拒绝退税诱惑。税务部门退税时,会通过报纸、电视等媒体进行公告,而不会以电话方式通知。当接到此类电话时,即可认定是诈骗行为。
八、“教育退费”类诈骗
贯用手段:这种诈骗一般在开学后实施,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多发于学校开学季。骗子通过拨打电话,冒充教育、财政或劳动部门的工作人员,打着“发放扶贫助学金”、“返还义务教育费”、“学校补助款”等幌子,以将助学金、教育费转至受害人银行卡为名,诱骗被害人到银行ATM机上按其指令操作,以此诈骗被害人银行卡内的资金。
防范建议:当事人接到这样的电话,最好的办法就是马上挂断,或者向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咨询后再作定夺,切勿听信他人的指示随意汇款。
九、虚假荐股类诈骗
贯用手段:骗子使用电话、短信,声称掌握股市内幕信息或庄家动态,可以推荐牛股,赚取高额利润。一旦股民相信并与之联系,再以佣金、服务费或加入学习班等方式,骗取股民资金。
防范建议:凡以入会、提成为名,为股民提供优质股票信息的公司和网站,均系非法网站;让股民先掏钱后提供牛股信息的,多半不可信。
十、新生儿出生补贴类诈骗
贯用手段:骗子通过非法手段窃取当事人的孩子出生信息如:出生时间,在哪家医院出生及孩子父母双方姓名,假冒医院或卫生局工作人员通过短信或打电话给事主,谎称新生儿可以享受补贴金,并提供所谓财政部门电话让事主进行咨询。一旦事主拨打其提供的电话,不法分子即假冒财政部门工作人员以确认补贴是否到账为由,诱使事主前往银行自助设备进行查询,借机通过电话控制事主进行转账操作,骗走钱财。
防范建议:当事人接到这样的电话,最好的办法就是马上挂断,或者向当地卫生主管部门咨询后再作定夺,切勿听信他人的指示随意汇款。
生活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