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风险”关系到国家经济金融安全,已经成为近三年来中国经济领域的关键词,仍是当前金融工作的重中之重。针对位列三大攻坚战首位的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中央多次作出重要部署和安排。中国投资市场空间已超百万亿,但是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财富管理需求相左的是,投资品种和投资方式都极为有限,投资理念和投资手法多随波逐流不够成熟,投资风险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不断攀升,投资骗局屡禁不止花样频出。因此,关注投资者权益保护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该系列报道获得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局、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投资者保护局、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的特别支持。
文/《经济》杂志、经济网记者 陈希琳
目前我国证券市场有1.5亿多投资者,如果资本市场失去投资者信任,注定不能长久发展。
经过近30年的建设,国内投资者保护体系取得了一定成就。目前,涉及投资者保护的法律主要是《证券法》,同时《公司法》《刑法》《民法》等法律中也涉及了投资者保护的内容。但是与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的资本市场地位相比,投资者保护体系发展依然相对滞后。
实际上,2019年,相关政策职能部门对投资者保护的力度再上一层楼,政策频出,动作不断。
6月21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为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改革提供司法保障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科创板保驾护航。该《意见》是最高人民法院历史上首次为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改革安排而专门制定的系统性、综合性司法文件。《意见》共有四部分、十七条措施,在司法层面首次肯定了“同股不同权”的公司治理安排。此外,《意见》还严防证券犯罪,发行人和中介机构合谋骗取发行注册要追刑责,重点关注信息披露内容,落实“买者自负”原则。
实际上,作为资本市场监管机构,证监会这些年在投资者保护理念培育、体系构建、机制优化、平台建设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其中,“一体两翼”的投保体系,在投资保护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体”是指中国证监会投资者保护局,代表证监会统筹协调系统资源,规划投资者保护路径,组织开展投资者保护工作;“两翼”是指中国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有限责任公司和中证中小投资者服务中心,承担具体的投资者保护工作。
中证中小投资者服务中心董事长郭文英表示,投资者合法权益保护工作是资本市场一项重要的、长期的系统性工程,需要立法、司法、政府、监管部门、市场主体、新闻媒体等方方面面共同参与推进。正在修订的证券法增加了投资者保护专章,明确了国家设立的投资者保护专门机构的法律地位,完善和丰富了纠纷调解、支持诉讼、股东代表诉讼以及先行赔付等投资者救济渠道和机制,为未来投资者保护工作提供了法律保障。
郭文英介绍,截至2019年4月底,投服中心共持有3603家上市公司股票,累计行权4919次(场);登记纠纷案件9145件,调解成功4639件,投资者和解获赔金额10.21亿元;提起支持诉讼案件17件,股东诉讼1件,诉求总金额近1亿元。
对此,投保基金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葛毅表示,投保基金公司积极开展一系列投资者保护工作,一是扎实做好投资者保护状况评价和全国股票市场投资者调查,为投资者保护工作立好“尺子”;二是不断提升12386热线服务水平,为投资者当好“话匣子”;三是认真做好投资者资金监控与证券公司风险监测,为投资者守好“钱袋子”;四是积极构建投保基金、专项补偿基金、行政和解金多层赔付体系,为投资者打好“算盘”;五是认真做好投保基金的筹集、管理和使用,为投资者保护当好“压舱石”。
而在具体的安排上,3月29日,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常德鹏表示,为进一步加强对资本市场投资者保护工作的组织领导,证监会在总结投资者保护工作经验基础上,成立了投资者保护工作领导小组。该领导小组由证监会主席易会满担任组长,副主席阎庆民任副组长。
此外,证监会将5月15日确定为“全国投资者保护宣传日”。未来,每年5月15日证监会都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形式多样的投资者保护宣传活动。
而行业协会在引导会员单位进一步促进投资者保护方面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中国证券业协会党委书记、执行副会长安青松在中国证券业协会证券调解委员会会议上表示,证券行业是促进投资者与发行人良性互动的重要枢纽,为投资者和发行人服务是证券公司的天职和宗旨,加强投资者保护和提高发行人质量是证券公司的职责和使命。
安青松表示,打造一个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需要一个健康良好的生态。投资者和发行人是资本市场生态系统最基础的形态结构和最重要的营养结构;投资者保护和发行人质量是资本市场生态系统能量和流动性的源泉、活力和韧性的根本所在。证券行业是促进投资者与发行人良性互动的重要枢纽,为投资者和发行人服务是证券公司的天职和宗旨,加强投资者保护和提高发行人质量是证券公司的职责和使命。协会将进一步发挥专业委员会的平台作用,增进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的共识,促进投资者与发行人的良性互动,积极引导证券公司切实做到敬畏市场、敬畏法治、敬畏专业、敬畏风险,加大投资者保护投入力度,履行好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的主体责任,不断改善金融服务,提升产品与服务透明度,自觉形成维护资本市场平稳发展合力。
可以说,各机构都将投资者保护列为重头工作,积极营造更好的资本市场环境,但罗马非一日建成,如何让投资者保护工作真正深入到投资者心中,并且有看得见的成效,还需业界共同努力。
作为私募机构,一定要对投资者负责,守住底线,从“募、投、管、退”进行全流程的风险控制。
上海元亨祥股权投资基金集团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程芳在接受《经济》杂志、经济网记者采访时表示,从中国金融行业的发展历程来看,有太多的实例表明风险控制的重要性。“比如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兴起的信托行业,进入90年代中后期,许多信托公司发展过程中积累的种种弊端在日渐加强的金融监管中逐渐暴露,直到2007年第六次清理整顿之后,中国信托业才逐步步入规范发展阶段。再比如城市信用社也经历了高速发展、风险暴露、合规发展的历程,到现在仅有110余家,改制为地方商业银行。再比如2010年前后逐步发展起来的互联网金融和私募基金,其发展路径也基本如此,早期整个行业都处于高速发展期,几乎少有企业重视风险控制,到后期风险逐渐暴露,这才发生了去年到现在的集中暴雷跑路。”
程芳认为,安全性和合规性是基础,做好了安全与合规才能谈发展,才能思考差异化发展并带来效益,最终做到稳健经营。安全性指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只有法人治理结构完善,才能够保障平台相互制约又相互支撑。
在互联网的催化下,资管行业逐渐向技术化发展。程芳认为,无论社会发展到什么程度,做金融,万变不离其宗就是对风险的控制,银行业也好、资管行业也好,其底层业务逻辑几乎完全相同,只是面对客群,金融产品、风险偏好存在差异。
现在金融科技发展的如火如荼,大数据在金融行业尤其在风控领域的应用越来越普遍。中科院院士姚期智在第二届中国金融科技创新大会上讲到“金融科技的核心问题是风控”, 金融科技尤其是大数据风控确实在金融业务的全生命周期中发挥了很大作用,提升了效率,对传统的金融风控起到了很好的补充作用。
程芳认为,对于资产管理行业而言,在募投管退全流程过程中,大数据风控都能起到很好的作用。比如在募资环节,能够更好地识别客户的需求,以做到更好的产品匹配,将合适的产品推向合适的客户;在投资环节,可以利用大数据,对拟投资项目和公司做更全面的尽调,以发现潜在的风险因素;在项目管理环节,通过尽可能多的财务、非财务数据做到实时监控与建模分析,排查异常,等等。
现在金融科技发展还处于初期阶段,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对金融风险控制的理解不断加深,大数据风控将成为金融行业风险管理的常态。
在国内去杠杆、严控地方政府债务的大环境下,面临愈来愈激烈的竞争,主做政信类项目的私募想要长期存活下来,风控能力是核心竞争力。
中经宏熙(北京)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李诚在接受《经济》杂志、经济网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私募行业在风控上主要存在几大问题。第一就是对于风控的态度不端正。私募基金的本源是受人之托,替人投资,管理人的职责应该放在至高无上的位置,要为投资人的最佳利益做出最佳决策,不应该为自己的利益来做决策。
第二是行业还是太年轻,不够成熟,没有经验值参考。“很多投资经理认为只要是有政府平台公司做背书,有应收账款、实物资产的抵质押增信,就什么项目都能上,特别是当投资和风控产生冲突时,原来的风控机制能否落到实处,公司是否变为一言堂,就成了最大的问题。”
因此,李诚认为,要尽可能建立正规、严格的风控制度,包括投资决策权与风控权的分离才能保证所投资项目的健康有序发展。
实际上,今年私募生存的压力大,也让风控难度加大。受宏观环境的影响,私募的违约率也开始上升,投资人受到很大的损失,对私募基金的资金募集有很大影响。再者私募基金受监管协会的政策影响也比较大,在新产品的成立方面都会受到影响,目前好的私募基金风控成本很高,小私募难以承担,在求生存过程中很多公司会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业绩上。当投资与风控发生冲突时,不同私募有不同选择。
“有不少私募会选择牺牲风控。我们更愿意牺牲部分收益,来控制风险。有些时候从硬件条件上看一个项目融资主体、担保主体资质都够,财务报表也很好看,该有的增信条件都有,但是通过风控系统的判断,从当地政府整体的债务率,区域是否有违约历史,债务偿还高峰期判断我们也有可能会否掉这种项目。”李诚说,风险管理是投资管理中的一个环节,不是两件事情。就像游泳一样,等你知道爬不上岸了才去挣扎,那可能就来不及了。
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诉求渠道不顺、纠纷诉调成本过高、金融监管部门人员力量与经验不足等被认为是金融消费维权难的症结所在。对此李诚表示,中经宏熙在基金业协会的指导下,高度重视投资者权益保护工作,从组织架构、整章建制、客服管理等方面积极地开展消保工作,全力推进全流程消费者权益保护体系建设,梳理内部管理、强化客诉管理、宣传增强防范虚假金融广告的安全意识、合理利用法律手段维权。
“投资就像一辆行驶中的汽车,道路状况是投资业务的经营环境,刹车和方向系统是风险控制和管理,车速是业务的发展,只有在刹车和方向系统状态良好的情况下,驾驶员才能提高车速并安全行驶,否则就很有可能遭遇颠覆的后果。”中经寰宇(厦门)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裁崔翔在接受《经济》杂志、经济网记者采访时表示,风险是结果的不确定性,是结果对期望的偏离,没有对风险的控制和管理,业务拓展带来的收益将是不确定的。
财务报表可能在一定时间内变得好看,但经营成果实际上处于不确定状态,埋藏着风险隐患,一旦引发,今日的盈利明天就可能变成亏损,甚至带来灭顶之灾。因此,崔翔认为,在没有有效的风险管控的前提下,任何业务拓展都是盲目的,是一种赌博,走上的可能是一条不归路。
“现代意义上的业务发展不仅表现为量的方面,更重要的是其质的方面,量即使没有增加,但质变好了就是发展。风险控制的主要落脚点就是要抓质的方面。如果在业务拓展的同时不注重风险控制,市场拓展就不能保证是有效的增长,增加的部分相当多地就会变成不良资产,业务规模越大,损失越多,包袱也就会越背越重,使辛辛苦苦积累下来的家底不断被侵蚀,从而失去发展的后劲。”崔翔表示,中旌寰宇制定了《私募基金投资管理制度》《私募基金风险管理制度》《私募基金信息披露制度》《私募基金合格投资者与销售适当性管理制度》《私募基金利益输送和利益冲突防范制度》《私募基金内部问责管理办法》等一系列针对私募基金风险控制及合规管理的制度、办法。通过制度建设,使得公司树立了合法合规经营的理念和风险控制优先的意识,培养了从业人员的合规与风险意识,营造了合规经营的制度文化环境,保证公司及其从业人员诚实信用、勤勉尽责、恪尽职守,防范和控制公司经营及业务开展过程中的各类风险,从而促进了公司业务又好又快地发展。
对于金融科技在风控中的作用,崔翔表示,由此可见,大数据是金融科技的重要落地场景。金融科技的核心就是和大数据技术有效结合,利用大数据的能力,促进金融企业在金融业务的全生命周期中,不断提升效率和服务能力。与传统的风控模式相比,大数据风控所需数据量更大,数据时效性更强、数据维度更多、数据处理更快。为了应对这些问题,需要应用的新技术包括大数据采集和处理、机器学习、生物特征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用户画像等,应用场景也涵盖了基金的投前、投中、投后管理。
互联网时代,通过金融科技,解决基金投资环节信息不对称问题,提升数据搜集整理能力,汇集更多市场数据,建立更加科学的风控模型,为投资决策提供了更加精准的判断依据,规避了更多不确定性和风险,在基金投资的风控环节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