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家积极推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国内绿色债券发展正快速迈入黄金发展期。
新世纪评级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中国绿色债券累计发行数量达到150只,累计募资金额1924.95亿元,同比分别大幅增长56.25%与82.72%。
这背后,是众多投资机构正持续加大绿色债券配置力度。
一位国内大型私募基金资产配置部主管向记者透露,今年以来他们的绿色债券占整个债券投资组合的配置比例同比增加逾5个百分点,究其原因,一是机构正顺应全球绿色投资大浪潮,加大ESG的配置力度,令绿色债券配置需求大幅增加,二是他们发现绿色债券发行方更能获得银行信贷支持,具有更强的债券本息兑付能力,形成更强的投资安全垫效应。
他指出,当前绿色债券发行仍存在不少结构性问题,一是绿色债券发行主体以国企为主,民企较少,导致绿色债券收益率普遍较低,令机构难以获得更可观的持有到期策略收益;二是中长期绿色债券发行占比较大,1.5年以内的短期债券发行比例较低,影响机构的负债资产匹配度;三是不少绿色债券的信息披露完善度不够,导致投资机构担心其投资隐患。
一位券商投行部人士告诉记者,当前绿色债券发行井喷背后,仍存在不少瓶颈。比如不少企业发行绿色债券的操作成本并无优势,影响他们发债积极性,此外绿色债券的第三方认证机构参差不齐,导致部分企业发债难度加大。
央行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张蓓对此表示,今年以来中国绿色债券的界定标准取得新进展,近期人民银行出台《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1年版)》,在绿色项目的界定标准方面更加科学准确,比如煤炭等化石能源清洁利用等高碳排放项目不再纳入支持范围、采纳国际通行的“无重大损害”原则等。此外,相关部门在债券发行管理模式实现重大改革,统一了绿色债券相关管理部门对绿色项目的界定标准,给中国绿色债券发展提供了稳定框架和灵活空间。
张蓓还表示,下一步相关部门还将从四大方面助力绿色金融发展。一是继续完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加快与绿色债券相关标准的研究和制定工作;二是继续规范绿色债券评估机构认证行为;三是继续推进绿色债券领域的国际标准对接与合作;四是在绿色金融实验区开展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工作。
在这位国内大型私募基金资产配置部主管看来,若相关部门能尽早允许绿色债券对外开放,吸引境外长期投资机构参与国内绿色债券投资,不但能带来更丰富的绿色债券配置投资策略提升市场活跃度,还能令绿色债券形成更具市场化的定价机制与优胜劣汰规则,督促发债企业更有效地将募集资金真正用于减排环保项目,令中国绿色债券市场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绿债配置“瓶颈”尚需解决
一位国内大型资管机构负责人向记者透露,今年以来他们将绿色债券占整个债券投资组合的配置比例提升至约10%,因为他们发现在当前信用债信用风险增加的情况下,绿色债券发行主体更能获得银行信贷支持,相应债券违约几率大幅降低。
“事实上,我们是将绿色债券作为底仓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配置。”他指出。尽管绿色债券收益率未必高,但其相对较高的安全性足以降低机构债券配置的踩雷风险。
记者也注意到,当前中国绿色债券以高评级债券为主,目前有信用评级的绿色债券评级均在A-及以上,其中AAA级债券占比超过50%。
在这位国内大型资管机构负责人看来,这与绿色债券主要发行方是国有企业或银行机构有着极强相关性。
上述券商投行部人士告诉记者,当前民企发行绿色债券难度普遍高于国企。一是民企绿色债的发行成本与一般信用债相差不多,同期限、同信用等级的民企绿色债券较信用债发行利率大概低了30个BP左右,令不少民企感觉就发行成本而言,绿色债券优势不够明显;二是相比国际市场绿色债券的第三方认证属于强制性要求,国内绿色债券仍处于自愿鼓励阶段,导致部分民企不愿引入第三方强制认证,以及国内绿色债券存续期督导也不是强制执行,导致不少投资机构担心民企绿色债券存在信息披露不完善问题,配置热情也相对较弱。
在他看来,要缓解民企绿色债券发行难问题,相关部门应尽快明确绿色债券发行的第三方强制评估认证标准,并明确碳减排效益的定期量化披露制度与相应监督机制,打消投资机构的上述投资顾虑。
“尤其是在市场信用风险增加的情况下,越来越多投资机构基于投资安全性考量,更侧重配置具有AAA评级的国企绿色债券,导致市场出现两极分化,高评级绿色债券供不应求,低评级绿色债券颇受冷落。”这位券商投行部人士坦言。
前述国内大型私募基金资产配置部主管建议,相关部门不妨为符合条件的民企绿色债券发行提供债券违约对冲衍生品工具,比如信用违约掉期(CDS)产品,从而变相给民企绿色债券“增信”,吸引更多投资机构积极配置民企绿色债券,促进绿色债券发行大扩容同时实现均衡发展。 绿债认定标准“统一”取得新进展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绿色债券发行井喷,此前制约绿色债券发展的认证标准不统一、国内外认证标准尚未接轨等问题正得到持续有效的解决。
张蓓表示,4月央行牵头印发的《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1年版》,一方面在绿色项目界定标准更科学准确,比如为了更加突出应对气候变化和碳减排目标,这版目录不再将煤炭等化石能源纳入支持范围。另一方面这版目录还坚持三个核心导向,一是要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二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三是实现资源的节约高效利用,此外这版目录采纳了国际通行的无重大损害原则,令减碳约束变得更加严格。
她还指出,这版目录还统一了国内各个绿色债券管理部门与各类绿色债券对绿色项目的界定标准,如此能有效降低绿色债券的发行、交易和管理成本,提升绿色债券市场的定价效率。
在多位资管机构人士看来,这版目录的最大特点,既兼顾了2019年产业指导目录,又充分考虑到国际主流绿色资产的分类标准,从而为境内外主体更精准识别与投资境内绿色债券等资产提供了更具权威性的参考依据。
“目前我们发现不少境外投资机构对配置境内绿色债券的兴趣与日俱增,一方面境内绿色债券收益率较境外同类债券高出约130个基点,创造更高的无风险利差收益,另一方面他们看好中国绿色债券会引入更多投资机构资金,令优质绿色债券估值持续提升,形成更高的估值增加收益。”前述国内大型私募基金资产配置部主管直言。
记者注意到,随着相关部门持续优化绿色债券认定标准,目前境内外绿色债券认定标准差异正在持续缩小,也给境外投资机构配置境内绿色债券带来更多便利。
6月初,央行行长易纲表示,当前中欧绿色分类标准已取得80%相似度。
张蓓表示,2019年中欧共同成立中欧绿色金融可持续金融专家小组,推动中欧绿色债券标准的趋同工作。目前专家组已就中欧共同的基础目录、技术方法论基本达成一致,后续还将继续推动相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