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社会,大学生毕业以后面临的首要问题便是就业,而面试官最喜欢问的问题之一则是:你是不是独生子女?
为什么会问这个问题,因为在人们的刻板印象当中,独生子女是娇生惯养,自私的。虽说是刻板印象,但也确实反映了独生子女的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 长期溺爱后形成的自我主义。自从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开放后,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话题一直以来备受争议,目前中国的独生子女数量接近2亿,他们面临的最大困境是:童年有多幸福,成年后就有多苦。
现在很多00后90后都是家里的独苗,也就意味着他们在备受宠爱的环境下长大,宠爱并没有错,但宠爱过头就会变成溺爱。而在溺爱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其实内心很脆弱,表面上无理取闹,强势得很,也只是为了夺取别人更多的关注。
心智成熟的父母都明白,温室里的花朵长大后是不能够独自承担风险的,所以说面对孩子的无理取闹,他们也会懂得拒绝。而溺爱产生的原因,我们在武志红的作品《为何家会伤人》中可以学习到。
传统心理学认为,溺爱就是给孩子的爱太多了 。而且从这本书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溺爱恰巧是因为“缺爱”,每个人内心都有两个“我”,一个是内在的“父母" ,一个是内在的"小孩"。
前者是对现有父母的理想化,当我们为人父母时,内在的“父母”就起作用了,这个理想化的“父母”就变成了我们自己。而内在的“小孩”是我们对自己童年的理想化,有些童年不幸的孩子,会通过内在的“小孩”弥补内心的缺失。
尤其是当我们有了孩子时,我们就将内在的“小孩”投射在了子女身上。这个时候问题就出现了,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的需求和我们童年时的需求,往往是不一样的。
而溺爱孩子的父母,会将内在的小孩过多“投射”,无节制地满足孩子自己认为对的东西,而对孩子真实的需求置之不理,所以为什么我们再怎么哄孩子,他们依然坐在地板上,哇哇大哭,无理取闹。
我们内在的“小孩”由于太缺爱,所以说没有办法将这份爱给予到孩子身上,只能溺爱,真爱和溺爱的区别在于,真爱是充分了解孩子后给予的爱,而溺爱是自以为是的爱。溺爱总是换来表面上的幸福。
我们经常见到许多包办型的父母,像之前挺火的一部高考剧,《少年派》中林妙妙的家庭,林妙妙也是一个独生女。她的母亲就是一个典型的包办型父母,什么都要替这个独女想好。
在学校,王胜男都不给予林妙妙“独立的空间”,林妙妙吐槽道“你能不能有点你自己的生活,好像你的世界里除了我就没有其他了”,王胜男的教育理念非常明确,那就是“妈认为对你好的都是对的” ,林妙妙对她的母亲,可谓是相当的包容,因为她还有一个很明智的父亲。不然我想在这种环境下生长下去,能不疯就完事。
还有一类父母叫“讨好型人格”父母 ,这类人教育的孩子一般也是“讨好型人格”。尤其是独生子女,更是完美得继承了父母讨好别人的方法。由于没有兄弟姐妹,他们的人际关系会变得更加糟糕。
同样是在溺爱环境下长大的孩子,这类孩子长大后才是真的苦,包办型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也许会无理取闹,也许会很自私让人讨厌,但他起码能表达自己的情绪。而讨好型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往往会压抑自己的情绪,外人总会说:你看你爸妈多爱你啊,你怎么还这样不知好歹呢?
他们也觉得是这样,还会觉得自己矫情,觉得是自己的错。这份内疚感,也会加深他们的自卑感。《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中的的松子就是典型的讨好型人格,终其一生都是在为取悦别人而活,最终,他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
讨好型人格的孩子从来没有面对过内心真正的需求 ,他们的确是在溺爱环境下长大的,但这份爱是假的,他们从来没有被好好爱过,因为他们的父母往往没有“自我”,这也决定他们在人际关系当中无法形成“自我”,没有独立的自我又怎能给予别人爱。
被溺爱的孩子,是缺爱的,他们真实的需求得不到满足,那么在成年之后就会疯狂弥补,包办型父母带大的孩子,会变得越来越娇纵,自私。即使他们学业有成,表面上成熟稳重,知情达理,也不过是带着一层面具。真实的他们依旧是自私的。
而讨好型人格父母带大的孩子,虽然很多时候都是在迎合别人,但本身就是在违背自己的本能,这份自私,会被带到亲密关系当中 ,对外人有多好,对亲密的恋人和朋友就有多么恶毒,这份冷漠,这份无情,永远都是留给最爱的人。
童年有多“幸福”,长大后就有多“苦”,这里的幸福是打上引号的,只是表面看起来幸福罢了,那些真正童年幸福的孩子,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父母重视他们的感受和需求。孩子哭闹时,置之不理,真的对吗?孩子摔倒,就让他自己爬起来,真的可以让他更加坚强吗。
每个人都是第一次当父母,笔者并不是说这种方式是错的,只不过认认真真了解到孩子的需求,给他们想要的爱才是我们该做的。当然,这是有一定难度的,如果我们童年都受过很严重的情感忽视,那我们成年后也会将这份忽视传递给我们的孩子。
心理学上有个词儿叫做代际传承,就是指:父母有意(或无意间)将自己的行为、思维方式等传递给自己的孩子,以至于孩子在某些情况下表现出与父母相似的行为或者思维方式,在亲密关系当中,如果爱是可以互享的,那么痛苦也是,痛苦也是爱的一种方式,我们受过的痛苦也会不知不觉带给下一代。
当然,代际传承并不是不可改变的,我们可以自己拯救自己,治愈童年的伤害,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我希望从今以后的独生子女,能够有独立面对问题的勇气,收获真正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