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谷爱凌的横空出世,令很多人为之沸腾。
尤为难得的是,和以往那些偶像相比,谷爱凌完美得360度无死角。
你以为她只会滑雪,可她跑步、攀岩、骑马、射箭样样精通;
你以为她是个运动天才,可她还是个斯坦福学霸;
你以为这已经到人类天花板了,可她还有钢琴、芭蕾、声乐等各种艺术加分项......
最气人的是,她还拥有天使的容颜、超模的身材和不俗的时尚品味。
你跺了跺脚说不能吧,哪有人会没个bug呢?
天才总是孤独的,性格应该不太好吧?
可定睛一看,她明明性格开朗,笑容灿烂,内心强大,情商过人,年纪轻轻已经显示出非常成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好吧,如果她是人类,那我们是什么?
这真是个扎心的问题呀!
一时间,“怎样才能培养出一个谷爱凌”成为无数家长挖地三尺都想找出答案的热门话题。
首先挖到的,当然是一手将她推上冠军宝座的妈妈谷燕。
这位北大生化才女22岁赴美深造,后来转换专业就读于斯坦福大学商学院,毕业后进入华尔街从事风险投资工作。
1993年,她在雷曼兄弟工作期间,帮助中国成功运作了一笔2亿美元的贷款,开创了“中国金融界在美国华尔街成功地进行贷款”的先例。
1994年,她与美国著名风险投资专家埃文斯·弗瑞克合伙创办了一家科技投资公司。
目前,她的领英个人标签是“私人投资者和中国投资专家”“北京东方伟博国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
一方面,谷燕辉煌的事业轨迹为谷爱凌的成长打下了雄厚的物质基础,高昂的培养费令普通人望尘莫及。
另一方面,谷燕读书时便是北大速滑队一员,还曾在美国太浩湖附近做过滑雪教练,谷爱凌从母亲那里得到了强大的运动基因,和从小耳濡目染爱上了滑雪。
在谷爱凌的运动生涯中,妈妈谷燕亦师亦友,既能和她一起科学分析学习方式和技巧,又能帮她调整比赛状态,成为谷爱凌不断取得突破的“秘密武器”。
接着,网友发现把谷爱凌从小带到大的姥姥冯国珍,是交通运输部的前高级工程师,曾是上海交大的女篮名将,也是谷爱凌的偶像。
其实挖到这里已经差不多了,毕竟谷爱凌在采访中只提到了妈妈和姥姥:
“姥姥很好胜,给了我那种要赢的心态,然后妈妈教给了我敬业的态度,我觉得我尽全力做到最好,就是在向她们致敬了。”
可这满足不了吃瓜群众的好奇心。
那张令人眼前一亮的混血脸庞让人很难忽略她的另一半基因,于是关于谷爱凌父亲的传闻一时间沸沸扬扬,从谷歌五号员工到千亿基金董事......
但目前所有的信息都显示,在谷爱凌的成长过程中,父亲是一个缺席的角色。
从生物学角度来说,谷爱凌需要一个父亲,而从教育学的角度来说,谷爱凌并不需要父亲。
这个结论听起来惊世骇俗,可是仔细想想却又合情合理。
单亲家庭也能培养出健康优秀的孩子,这根本就不是什么新鲜事。
甚至,单亲家庭还具备某些特殊优势,你相信吗?
关于谷爱凌父亲的流言一出,我的好几个朋友不约而同地都感觉受到了冒犯。
他们都来自于单亲家庭,觉得外界对于单亲的猎奇、议论和偏见,远比单亲本身带来的伤害更大。
长期以来,无数教育专家告诉我们,孩子在完整的家庭中才能健康成长,父有父职,母有母职,缺一不可。
于是很多人潜意识里都认为:单亲家庭出来的孩子总有哪里不对,不是性格有问题就是社交有问题,要不就是婚姻观有问题......
甚至很多夫妻为了能让孩子“健康成长”,不惜同床异梦,相互折磨,苦苦维系家庭表面的完整。
可是,事实果真如此吗?
老实说,以前我也没有好好思考过这个问题,总觉得“单亲”两个字离自己很遥远,根本就没意识到身边几个好朋友竟然就来自于这类家庭。
为什么没有意识到?因为他们跟我们没什么不同啊!
他们都受过良好的教育,名校毕业,事业有成,结婚生子,有着和我们一样的快乐和烦恼。
女生没有仇视男人,男生也没有依恋母亲,根本就没有按照公认的单亲剧本发展。
他们的情商和社交能力,甚至比我认识的大部分人都高。
当然,我的社交圈可能存在样本偏差,不具有普遍说服力。
但他们至少说服了我,单亲家庭完全可以培养出正常的孩子,他们身上的bug并不会比双亲家庭的孩子多。
那么大家对单亲的刻板印象又是怎么来的呢?
我觉得这和人们分析问题时的心理暗示有关。
比如同样是巨婴、妈宝,如果生长在双亲家庭,人们会很自然地认为这是教育的失败,而如果生长在单亲家庭,人们则会更倾向于认为这是家庭的悲剧。
当“单亲”两个字背下了教育所有的锅,那么人们就会把孩子所有的问题归结于父母一方缺失,而不是父母的教育水平。
感谢谷爱凌,用最灿烂的笑容和最出色的成绩打破了这一偏见。
她的母亲谷燕,更是为广大女性提供了一种正面示范:
你可以独立而自由地生活,哪怕是育儿,你也可以不依靠男人。
有一说一,和双亲家庭相比,单亲家庭是存在育儿难点的。
首先便是经济问题。
家里少了一个经济来源,还要负担昂贵的教育开支,这就需要有强大的事业作为支撑。
经济的自由度,决定育儿的自由度,甚至决定下一代人人生的自由度。
对于普通女性来说,独自抚养孩子的基本条件是经济独立,然后才是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孩子的培养方向。
世界冠军遥不可及,但成才的道路有千万条,适合的就是最好的。
我们未必能够像谷燕那样优秀,但至少可以像她那样独立。
其次是精力问题。
既要工作又要带娃,其中艰辛可想而知。
单亲职场妈妈更需要面临工作、孩子和个人空间的平衡问题。
在谷爱凌的成长过程中,姥姥是个不可或缺的角色。
如果说谷燕是谷爱凌的“秘密武器”,那么冯国珍就是谷燕的“秘密武器”。
我们可以想象,如果没有老人无私的付出,无论是谷燕的事业还是谷爱凌的运动生涯,恐怕都会受到很大限制。
分身乏术的时候有个人“搭把手”有多重要,相信每个海外华人都深有体会。
如果没有这么一个角色存在,那么单亲职场妈妈大概率需要放弃一些职场的机会和孩子课外活动的机会,甚至需要被迫对育儿目标进行调整。
如果很幸运有这么一个角色存在,那么如何与之磨合又是一个新的课题(后面会写到)。
最后是心理问题。
一对爱人无论是因为什么原因分开,都会给当事人带来难以磨灭的创伤。
如何消化这种创伤,以及如何和孩子谈论另一方,都非常考验人的心胸和见识。
如果时时表现出内心的委屈和怨恨,甚至刻意引导孩子仇恨另一方,都有可能令孩子陷入巨大的痛苦和自责中,乃至对婚姻产生恐惧。
因为孩子无法理解大人的恩怨,他们的本能就是既爱爸爸又爱妈妈,不能爱任何一方对他们来说都是一种背叛。
还有些父母会因为单亲的孤独感而对孩子产生超出正常范围的依恋,通过时刻控制孩子来获取某种安全感,令孩子感到窒息又无处可逃。
更有些父母会因为单亲这种人生的“不完美”而变得特别要强,希望通过孩子的优秀来让自己扬眉吐气,反击那些曾经非议过自己的人。
这些问题,我们在谷燕和谷爱凌身上都没有看到。
虽然很少提到父亲,但看得出父亲在谷爱凌心目中的形象是正面的,她一心想报考斯坦福,是因为爷爷也是斯坦福毕业的。
谷燕有自己的事业,陪伴女儿滑雪也有自己的兴趣在里面,并不是那种全身心奉献给孩子失去自我的悲情母亲。
从很多采访中都能看出,谷燕对女儿能否成为世界冠军、能否考上斯坦福并没有多少执念,从没有逼迫过女儿去拿第一,对教育尽心尽力却又有种“但行其路,莫问前程”的洒脱。
所以我们看到的谷爱凌阳光、自信,心理健康程度超出普通人一大截。
有人说她一看就是从小不缺爱的样子,我觉得这是对单亲家庭的孩子最好的称赞。
我们普通人又有几个看上去就是从小不缺爱的样子呢?
只要解决了上面三个问题,单亲家庭就可以发挥其特有的优势了。
这个优势就是:一人说了算,没有“猪队友”。
有网友开玩笑说,除了谷爱凌,还有奥巴马、克林顿、马斯克,这些人的共同点都是没有父亲,可见父亲是娃成功路上的绊脚石。
这个神评论一出来,立马有人反唇相讥,力证妈妈才是绊脚石。
玩笑归玩笑,不过倒是和我的一个观点不谋而合,那就是:在家庭教育中,一个人发挥主导作用、沉浸式育儿就足够了。
这个人是爹还是妈并不重要,一言九鼎最重要。
如果你是谷燕,发现孩子有滑雪天赋,那么只管培养就完事了。
没有队友在旁边说“这得多烧钱啊”“容易受伤”“影响学习”“练不出来咋办啊”......
不用跟队友解释、商量、掰扯,不用因为花钱看人脸色,也不用因为耽误了家务事而感到抱歉。
相反,如果一个家庭中经常对教育问题产生冲突,总有人要提意见、拖后腿,效率就会非常低下。
没完没了的内耗,不仅会令教育失去方向,令孩子无所适从,还会伤害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甚至健康。
前阵子,有个朋友说自己身体出现了问题,让我推荐几款保健品。
再一问,竟然是被队友气的。
孩子学习不给力本来就让人头疼,结果队友只会说风凉话、帮倒忙,频繁的争吵和长期的负面情绪积压到一定程度,身体就扛不住了。
而且我完全可以想象,在这样一种家庭氛围中,孩子有多烦躁和无助。
请注意,“猪队友”不是专指爸爸,也有可能是妈妈。
我从来不认为妈妈理所当然就是承担教育责任的那个,事实上很多爸爸在教育上的理念和能力都非常优秀,也对教育充满热情。
有很多知名育儿博主都是爸爸,这就是最好的证明。
其实在中国古代,父亲才是负责教育的一方,因为我们有“子不教,父之过”这么一说。
古代女性没有受教育的机会,男性在文化、见识、格局上都更有优势,所以通常都是母亲负责照顾生活,父亲主导教育,从读经识字到琴棋书画,都是老父亲一手操办。
现代社会中,之所以教育的重任更多落到母亲头上,一方面是由于女性的受教育程度大大提高,另一方面是因为母亲照顾幼小的孩子长大,在亲密程度上有着天然优势。
还有一点,那就是现代男性有了更多逃避教育责任的借口。
逃避就逃避吧,偏偏他们还要评头论足,发号施令。
你对孩子严厉,他说应该耐心;
你对孩子温柔,他说这是溺爱;
你在努力鸡娃,他说差不多行了;
你终于打算佛系,他说你怎么不管孩子;
孩子成绩不行,他说你没教好;
孩子成绩不错,他说看吧,都是我基因好......
图片来源:日剧《坡道上的家》
这样的女性虽不多见,但也有。
我的一位朋友是公司高管,平时工作很忙,育儿的任务就交给了工作相对清闲且收入较少的老公。
我们常常听她抱怨老公不会教育孩子,不懂先进的育儿理念。
本来她在家和孩子的相处时间有限,对孩子的成长不甚了解,却又喜欢外行指导内行,无视真正陪伴孩子的人付出的心血和努力,后果可想而知。
在她的强势批评和指挥下,原本尽心尽力的男人开始消极怠工,熊孩子见有空子可钻也开始自我放飞,家庭教育变得一团糟。
比起单亲家庭一个人说了算,亲力亲为将教育目标推行到底的干净利索、简单高效,这种内讧不断的双亲家庭才更让人感到可惜。
我不是鼓吹单亲家庭更好,更不是怂恿大家离婚,干掉“猪队友”。
毕竟前面说过,单亲家庭会带来三个很难解决的问题,需要家长以极高的能力和素质去面对。
但是无论在哪种家庭中,有一人主导教育就足够了,谁也不需要“猪队友”。
那么,现存的“猪队友”怎么办呢?
建议抢救一下,变废为宝。
第一个关键词是“分工”。
婚姻关系中有条铁律,就是分工越细、越明确,争吵与纠纷越少。
要是都想靠对方自觉,多半最后没有好结局。
谁来主导教育?谁来打配合?双方如何合作?这些问题最好都经过双方探讨,根据家庭实际情况来决定。
比如在我家,队友工作忙、出差频繁,而且是一个大直男,常常对着孩子挠头,所以主导育儿的任务很自然就落在了我身上。
我喜欢读书,对教育很感兴趣,可以说是正中下怀。
这就很好办了,孩子的事听我的就行,队友只需要出钱,以及尽量和我共同陪伴孩子。
“一妈专政”和“金主爸爸”的组合实践下来矛盾很少,甚至可以说几乎没有。
我有个闺蜜情况恰好相反,她工作忙碌且脾气耿直,常常在教育孩子时一开口就踩坑,容易帮倒忙。
而她的队友在教育系统工作,心理学和教育学理论基础深厚,对孩子的教育很有自己的一套。
那么他们家就是“一爸专政”和“打杂妈妈”的组合,效果也相当不错。
也有更复杂的家庭情况。
我有位朋友,夫妻双方工作都很忙,孩子学龄前基本是老人在带,一直到孩子上学,妈妈才接过了主导教育的工作。
我猜测谷爱凌家也是类似,小时候主要由姥姥照顾,随着年龄增长妈妈谷燕的参与度越来越高,最后妈妈成为教育主力,姥姥退居二线。
第二个关键词是“磨合”。
即使有了明确的分工,磨合也是一个很大的难题,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表达欲,而育儿这件事本身就没有标准答案。
即使父母双方都是育儿专家,在同一个问题上也可能会有不同的看法,不信你看看市面上的育儿书,观点对立的很多。
所以双方一定要达成共识,谁主导,谁说话,谁配合,谁闭嘴。
作为主导的一方,既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和心血,以行动服人,也需要及时和队友沟通,交流自己的目标和方法。
在我们家,大麦和小米从小到大的生活起居都由我负责,从身体到心理,我都是最了解她们的人,只要她们出现任何问题,我都能立刻找到解决方案。
平时我和队友每天睡前都会聊孩子,聊她们最近的表现以及我的育儿思路。
所以队友对我很理解也很放心,配合得也很积极。
孩子有时候想钻空子,缠着爸爸想要买这买那,或者忽悠爸爸打开手机权限,队友一律回答“去问妈妈,妈妈说可以就可以”。
当双方配合得滴水不漏时,孩子的好习惯就很容易培养,学习和生活也会更有规律。
比起队友之间的配合,与老人配合难度更大。
经常有朋友跟我抱怨老人带孩子的种种问题,生活习惯不好、看太多电视、过于娇惯等等。
有时候,我们和自己的父母也矛盾重重,更别说和公婆了。
对此我通常只有一句话:你行你上。
如果你想成为教育的主导者,那就要有与之相应的辛勤付出,最多只能把简单的家务和接送工作交给老人,而且要知道老人帮忙不是理所当然的,要记得感恩。
如果你忙于工作或者乐得清闲,将教育主导权拱手相让,那就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你要做的是全力配合,而不是批判。
谷爱凌的身后是妈妈和姥姥,如果没有这两个人的完美合作,她也很难获得今天的成就。
冯国珍的育儿理念,让如今很多高学历父母都汗颜。
在视频采访中姥姥说起了一个小插曲。
谷爱凌小时候学钢琴学到一半不想学了,觉得没意思,姥姥就手把手教她弹一句唱一句,重新激发了她对钢琴的兴趣。
毫无疑问,冯国珍和谷燕在理念上是高度一致的:不逼迫孩子,温柔地坚持。
但是要说这么多年母女俩毫无分歧和矛盾,也是不可能的。
谷爱凌从小由姥姥带大,随着年龄的增长,教育的主导权转移到妈妈手里,这个过渡也绝不简单。
退居二线的姥姥要控制住自己的表达欲,很难;取得主导权的妈妈一边要学习老人的经验,一边要推行自己的计划,同时还要平衡孩子的感受,更难。
谷燕的好友Yolanda接受采访时说:
我很少全心全意佩服一个人,但我真的非常钦佩谷燕。
周围的朋友都知道,她第一眼就会找你的优点,让他人感觉到自己很好。这是她对待他人的方式,也是她对待女儿的方式——纯粹的爱、关心和尊重,没有任何挑剔。
我想,这应该也是她对待姥姥的方式,或许也是姥姥对待她的方式。
这对超高情商的母女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内耗,成为了最亲密的战友,合力把下一代推上了人生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