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些生物的长相比较奇特,比如说象拔蚌,这种生物是一种蚌壳类的生物,两扇壳一样大,薄且脆,前端有锯齿、副壳、水管(也称为触须),最早是一种产自美国及加拿大地区,当初当地人并不会食用象拔蚌,因此当地的象拔蚌生长情况比较良好,后来亚洲的当地移民开始捕捞象拔蚌,导致这种生物的生存量急剧的减少,后来象拔蚌被引进到了我国的南海进行养殖,并且开始人工养殖,进行了产业型的养殖,象拔蚌开始走向人们的餐桌,但是由于这种生物的长相奇特,因此比较受欢迎,不过还有一些其他的生物,长相的奇特性完全不逊于象拔蚌,下面就带大家来详细的认识一下这些生物。
认识象拔蚌
太平洋潜泥蛤是已知最大的钻穴双壳类海洋软体动物,壳长约18-23厘米,水管可伸展1.3米,不能缩入壳内;体重连壳可达3.6千克。壳薄,两侧对称相等,身体侧扁,前后不等边;壳体全由霰石所构成,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无珍珠壳层;小月面与楯纹面发育不佳;壳顶不突出;内韧带位於一个匙状的著带板上状;闭壳肌为异柱型;在两壳各有一个类似主齿的瘤状突起;行掘穴生活的水管很发达。
象拔蚌是商业名称,其种名太平洋潜泥蛤,是已知最大的钻穴双壳类,壳长约18-23厘米,水管可伸展1.3米,不能缩入壳内;体重连壳可达3.6千克。象拔蚌因其又大又多肉虹管被人们形象地称为“象拔蚌”。是蛤属的大型贝类。象拔蚌又称海笋,属于软体动物门,是一种海产贝类,个体有大有小,栖息地因种类而异。通常其两扇壳一样大,薄且脆,前端有锯齿、副壳、水管,这水管很像一条肥大粗壮的肉管子,当它寻觅食物时便伸展出来,形状宛如象拔一般,故得象拔蚌之美名。
头部不明显,只保留有口,口内亦无口腔及齿舌。身体腹面有一侧扁形如斧状的足。外套膜发达呈两片状,由身体背部悬垂下来,并与内脏囊之间构成宽阔的外套腔,外套腔内有一对或两对鳃,瓣鳃的主要功能是收集食物及气体交换。铰合齿少,有前、后闭壳肌各1个,两者大小接近。鳃的构造复杂,鳃丝间和鳃瓣间有血管相连。外套膜通常有1-3个愈着点。在水流的出入孔处形成水管。其红管肥硕多肉,是著名高档经济贝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