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8月15日,深感已无法挽回失败命运的日本天皇发表"终战讲话",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即日本无条件投降。这一天成为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日。
对于中国政府而言,战争结束得太突然,日本虽已投降,但大量侵华日军仍占据着华北、华东等地的主要城市,国内政治局势又风云诡谲,因此接收失地与举行受降仪式成为国民政府要考虑的首要之事。8月15日,国民政府正式接获日本致中、英、美、苏四国的投降电文后,蒋介石派遣中国陆军总司令何应钦上将代表中国战区最高统帅接受日本投降,并对各大战区做受降部署。
据何应钦所著的《日军侵华八年抗战史》一书记载,"日本宣布投降以后,我军即按照盟军最高统帅麦克阿瑟将军所划分之受降区规定,接受日军投降。中国战区受降范围,依划分应为中华民国(东三省划归苏俄受降)、台湾,以及越南北纬十六度以北地区,日军投降代表为日本驻华派遣军总司令冈村宁次"。
1945年8月21日,日本8名投降代表下机后乘坐插有白旗的降车驶往指定地点
1945年8月17日下午5时32分,蒋介石接到冈村宁次发来的复电,冈村宁次原计划派今井武夫等人到江西玉山与中方洽降,但当时的玉山机场因雨后损坏已不能使用,同时环境也不安全。相对而言,湖南的芷江机场保存完好,可供各种大小飞机起降,又驻扎了装备精良的新编第6军,于是中国方面做出了一个意味深长的决定:让日本人到芷江来洽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