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共和国历史上,有一个很巧的事:解放军十大将无一进入过中央政治局。
有趣的是,韦国清作为一名上将却进了政治局,并且连续三届是中央政治局委员。
有人不禁要问他靠的是啥?
这,自然与韦国清本人有关。
对于韦国清,毛泽东说:“我说过山沟里出马列主义,现在我要说,住在山沟里的少数民族出人才。”除了点赞韦国清是人才外,他还说:“韦国清同志是个好同志,好党员。”
作为解放战争时期韦国清的直接上级,陈毅说:“韦国清会打仗。”
他的老战友莫文骅说:“他是不怕死不怕苦的红军战斗员。”
他的部下们说:“在将军的岗位上多谋善断、宏才大略,是个文武兼备、智勇双全的将军。”
韦国清是一位传奇的军政全才,文武双全,前半生从军——带兵打仗,后半生从政——在地方负责党政工作,先后担任广西和广东两省省委书记(广西兼省长)。
他是广西壮族人,且是一个红二代。
韦国清的父亲是广西东兰县区农会副会长。他12岁跟随父亲在区农会做事。1926年7月,他的父亲被民团杀害,首级悬挂在路旁的大树上。第二年,他祖父又被反动派杀害,后母改嫁。韦国清葬了父亲又葬祖父,然后含着眼泪,跟着邻村人一起投奔了韦拔群领导的农民自卫军。
16岁时,他在韦拔群率领下参加邓小平、张云逸领导的百色起义,成为红七军战士。
他很会打仗。
红军长征突破乌江天险时,身为营长的韦国清负责架设浮桥,带人在激流中搏斗36个小时,终于把浮桥架到乌江对岸。为中央红军摆脱敌军围追堵截立下了奇功。毛主席过桥时,他亲自迎接和护送。
在抗战时期,他到了新四军,本是旅政委,太会打仗,陈毅说:“你去当旅长!”结果,让他转行负责打仗——时年28岁。他当旅长第三日就带兵参战,俘敌1200。在解放战争中,他是少数长时间指挥过三个纵队的高级将领——担任苏北兵团司令员时,统帅三个纵队,四个月歼敌2.5万。
(1941年9月,陈毅、张云逸、韦国清等在淮北合影,右五为陈毅,右六为韦国清.)
韦国清的战斗经历为:从战士、排长、连长、营长、团长、支队政委、旅长、师长到纵队司令、兵团政委。新中国成立时,他本来被派去欧洲当大使,被毛泽东拦了下来,派去越南,担任越共领导人胡志明的军事顾问。在越南,他与陈赓等人指挥了著名的奠边府大捷,一战歼敌1.6万,此战被称为“社会主义越南的立国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