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顺义野生动物救助站中,两只被救助的雕鸮流露出惊恐的眼神。雕鸮也就是我们俗称的猫头鹰中的一种,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在进入救助站之前,没有人知道它们经受了多大的伤害。
这是2008年3月的一天,我和朋友坐火车去河南。随手携带《中国鸟类野外手册》,穷极无聊,于是信手翻看。对面有个小伙被书名吸引,凑过头来,他 说:“不知道我养的那只鹰,到底叫什么名字。”他掏出相机,找出两张模糊的照片。他似乎是中海油公司在海南的海上采油工人。秋天来临时,钻井平台上会有猛 禽路过,暂时歇脚。石油工人寂寞,半夜起来,用强光将其照住,然后抓回去喂养、赏玩,渐成风气。我赶紧向海南林业局野保处负责人王春东请教,他说照片上的 鹰可能是只游隼。
2013年11月6日,又是海南。民间动物救助志愿者李波在微博上求援:一只“夜猛禽”,也就是国人常说的猫头鹰中的一种——领角鸮,扑向老鼠,被强力捕鼠胶粘住。如何把它从胶上解救下来?一只领角鸮的命运,一时间牵动众人心。
在中国,猛禽每天都在遭遇各种伤害,但也有一批人极力想要救助它们。有意思的是,不同的群体各行其事,至今没有真正对话。
2013年1月2日下午,鸟类摄影爱好者苏先生接到北海冠头岭下某别墅小区一名保安的电话,称小区内的大树上有一只秃鹫,有人拿着猎枪想打这只大家伙。苏先生马上赶去,看到一只很大的秃鹫栖息在树上。它是几天前那场强风过后被发现的,开始飞得很高,后来便慢慢盘桓落到树上,之后便在附近栖息。
保安试图将秃鹫赶走,不让偷猎者伤害它,但它可能饿了,一直在低空盘旋不愿离开。保安架起云梯上树赶它,但秃鹫却从这棵树飞到那棵上。为了不让偷猎者伤害秃鹫,苏先生与保安一直在秃鹫附近守着。接到报警后,北海市的巡警也赶来,当天晚上特地在附近开着警灯来回巡逻。
康大虎在广西北海推动过猛禽调查研究。他通过照片辨认,这只猛禽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高山秃鹫。他在广西观察到它有南下到广西越冬的记录,不过一般是在宁明,在北海没有发现过。估计它是被强风吹迷了方向,偏了几百公里。
次日凌晨,这只高山秃鹫安全起飞,前往未知的世界。谁也不知道它接下来的命运。北海民间志愿者协会会长许海鸥给我讲完这个故事后不久,我来到了冠头岭国家森林公园。护林员老王坐在一棵大叶相思树下,他的妻子坐在一旁。冠头岭自改成国家森林公园后,来往的人多了起来,她顺便卖点饮料和小食品。当然,也顺便卖吊床。老王过去是渔民,是渔民就几乎都会织网。如今这技术用来织个吊床绰绰有余,光景好的时候,一年能卖出几百个。
从行政区划上来说,冠头岭是割裂的,它一半属于林业局管,另一半属于园林部门管。虽然最近山上建了一个专门接待贵宾的冠头岭山庄,但岭上的捕鸟网一直没断绝,打鸟枪声一直响个不停。老王是村里人,他担任护林员十多年,一个月领个千把块钱,骑着一辆刷成绿色的“护林摩托车”。他心明眼亮地知道村庄里谁在捕鸟,但他就是不明说,只在“爱鸟周”时含糊地做些宣传。不过,老王和全国的观鸟人,尤其是和北海的护鸟人关系都很好,有消息会及时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