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北方蒙古草原上,从先秦到明清一直存在着强大的游牧民族。从先秦两汉的匈奴到魏晋时期的鲜卑,再到南北朝时期的柔然,隋唐时期的突厥与回鹘,北宋时期的契丹,南宋之后时期的蒙古,这些曾经在草原上各领风骚的游牧民族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西部的狼之后裔
谈起我们熟知的匈奴人,他们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个以大型部落联盟形态进入中原政权视野的民族。正因如此,从他们开始的游牧民族的变迁才有较为确定历史资料可以进行探究。匈奴族在蒙古高原上一直存在在东汉中期(公元90年窦固兄弟北伐),他们的西迁看似彻底,但是对后来的中国北方草原有明显影响,它所代表的蒙古高原西部势力在东汉之后仍然存在。
图/匈奴人
首先,隋唐时期的突厥人与匈奴存在一定的继承关系,《周书》记载“突厥者,匈奴之别种也,姓阿史那氏。”突厥人早期生活在阿尔泰山之北的叶尼塞河流域,处于匈奴统治下的丁零之地,所以突厥具有匈奴与丁零的双重民族属性,属于蒙古草原的西部势力,且一直以狼为图腾。匈奴西迁后,留居故地的“十余万落”皆“自号鲜卑”,后来鲜卑部落中的宇文部与拓跋部就拥有匈奴的血统。后来兴起于漠北的柔然部落,其上层来自于拓跋鲜卑部落,而基层民众仍然是原来居于漠北北部的丁零部落(当时为高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