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科举考试中,举人跟秀才的差距极大。以明清时候的科举考试为例。达到秀才级别的考试,先要经过当地县、府举行的考试,分别由县令和府里官员进行考核。
通过这两场考试后,可以获得童生的身份。再参加院试。院试一般在省城召开,通过院试后,才算是秀才。秀才是科举的起点。只有考中秀才,才算正式开始走向科举的路途。
其实,跟那些印象里的寒酸秀才不同。真实历史上的秀才,其实待遇不差。中了秀才后,待遇比一般百姓高出许多。
“士农工商”,秀才已经摆脱其他阶层,成功进入“士”。这是过去地位最高的阶层。对于秀才,朝廷也有一些特殊的优待。对于朝廷摊牌的公差徭役,秀才跟妻子得到免除。
同时,又不用缴纳田粮。在过去,对于平民而言,这都是极大的负担。他们的地位也高些,公堂上遇到县太爷,也可以免礼,不用下跪。而且,朝廷每年还会给一些补贴。
当然,这个补贴不会太多。再加上秀才们大多需要专心读书,无法从事其他事务所以,好多秀才家境普通。但是,跟一般百姓相比,确实好很多。
相比之下,举人的待遇就好多了。跟秀才相比,举人其实已经具备官员的身份。他们跟一般的县令属于同一个级别,有资格平起平坐。
明清时期有规定,如果举人无法考中进士,可以跟朝廷报批。如果通过朝廷的考核,可以有机会直接到地方担任县令,或者教谕一类的官职。
而且,只要有举人身份,就可以不用缴纳赋税,而且,全家都可以免除赋税。所以,很多跟举人有关系的人,会把自己的土地挂靠到举人名下,方便将来免除赋税。这也是为什么,古代很多举人,都成了“地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