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长江、钱塘江和珠江流域的年龄大一些的朋友可能还记得鲥鱼的美味,鲥鱼是鲱科、鲥属的一种鱼类,最大可超过半米,体重可超过5公斤,体背部为墨绿或浅绿色,体侧和腹部银白色,嘴巴乳白色,幼鱼期在江河湖泊中生存,长到15厘米左右的时候进入大海,在海洋中上层水域成长。
鲥鱼又叫鲥鱼、时鱼、三来鱼、三黎鱼、混江龙等,以浮游生物为食,曾经是一种重要食材,肉质肥嫩、味道鲜美,每百克鱼肉含蛋白质16.9克、脂肪17克,还含有糖类、钙、磷、铁、核黄素、烟酸等成分,营养很丰富,经济价值较高,民国时期的大才女张爱玲就曾说过:人生有三恨,一恨鲥鱼多刺,二恨海棠无香,三恨红楼梦未写完。其中的第一恨“鲥鱼多刺”,就是说鲥鱼非常美味,然而就是刺多,影响了吃鲥鱼的享受。古代一些诗词达人如苏轼、贺铸、何景明、郑板桥等都留下了关于石鱼的诗句,苏轼称鲥鱼为“南国绝色之佳”。
而中药学认为鲥鱼肉味甘、性温,具有滋补强身的功能,也有消炎解毒的功效,曾是地方进贡朝廷的补品,为御膳食材,有“鱼中之王”的美誉。
然而,这么好的一种鱼,如今在我国长江和珠江流域已难觅踪影,在珠江流域,上世纪90年就很少能看到珠江鲥鱼了,对此珠江水产研究所副所长朱新平说,最后一次被证实为珠江鲥出没的消息已经是90年代末,几乎在同一时期,钱塘江(富春江)和长江的鲥鱼也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