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心灵导师泰勒·哈特曼首次提出性格色彩的说法,这位性格色彩心理学的权威专家将人的性格归纳为红、蓝、白、黄四种颜色,认为每一种颜色代表着一类性格特质。
随着儿童心理学的发展,儿童的不同性格特质也被专家用颜色进行区分。
我国心理学研究者方向苹在其《儿童色彩心理学》中,就详细介绍了红、蓝、黄、绿、褐、白六种性格特点的儿童该如何教育。
齐亮的妈妈今天又接到了学校打来的电话,老师说,齐亮当日在班级开展科学小实验前,带领3个小伙伴,喝掉了实验材料——柠檬汁。
齐亮的妈妈只能先道歉,又表示回家一定好好和孩子谈谈,再承诺她愿意给孩子们联系一次参观活动,以弥补这次齐亮造成的麻烦。
齐亮妈妈下班回家一进门,就看到儿子坐在沙发上等她。齐亮说,他并不是故意捣乱要喝掉柠檬汁的,是因为他和爸爸以前做过“柠檬汁写字能隐形”实验,知道杯子里装的是什么。但他告诉同学们时,别人都不信,他是为了证明才喝了实验材料。
妈妈对儿子争强好胜的行为又气又笑,她先表扬了齐亮记住这个实验的好学精神,又批评齐亮不能自己知道就干扰别的同学通过实验进行发现,最后严厉地告诉齐亮,他今天做的这件事是有危险的,任何时候都不能贸然去动实验用品。妈妈的分步教导,让齐亮很容易就接受了批评也认识到了自己的问题,他向妈妈保证以后一定注意。
根据儿童性格色彩的分类,齐亮属于偏重黄色性格的孩子:
●他具有自信心——通过实验材料就能判断出实验内容;
●他拥有好胜心——别的孩子不相信时,就大胆喝掉实验材料以证明;
●他更加坦诚——认识到了错误,就做出改正的承诺。
齐亮妈妈对孩子的引导,也贴合了孩子性格特质,所以起到了良性作用。
所以,如果家长们能学会辨析孩子的性格属性,开展有针对性地引导、教育,那么就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黄色性格特质的孩子都有哪些明显的特征吧。
01、“黄色性格”的小孩子有哪些特质?拥有黄色性格特质的孩子更加外向活泼,他们拥有强大的实践能力。
优点:
1)自信勇敢。做事很积极、锐意进取,喜欢冲第一,好胜心强。
2)领导能力强。专家说黄色性格的孩子是天生的领导者,因此常常受到其他孩子的拥护。
3)果断、坚定。目标明确,行动果断迅速,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且很少动摇,不肯轻易妥协。
4)独立、有主见。凡事都喜欢自己做主,做事注重成效、认真专注,不喜欢被人打扰。
缺点:
1)过度自信、缺乏耐心。就会容易冒失、冲动和鲁莽,使得黄色性格的孩子经常闯祸。
2)掌控欲很强。不愿意听从别人的指挥,喜欢占据主导位置,也会因此被人排斥。
3)主观性很强。不愿墨守成规的思想,也让他们显得有些叛逆、不听话,
02、为什么“黄色性格”的小孩子多叛逆?中国性格色彩研究中心的创办人乐嘉在接受《解放日报》记者采访时曾表示,红、黄、蓝、绿四种颜色的孩子,最调皮的当属“黄色”孩子。他认为,黄色性格的孩子非常有主见,所以总是自以为是的觉得只有他自己最厉害,对父母、老师的有些不服气,甚至还会挑出管教者话中的漏洞顶撞反驳。
◆活泼好动、爱搞破坏。有的孩子搞破坏并非他们所愿,只是有强烈的好奇心,对感兴趣的东西都亲自动手想试一试。但有的孩子搞破坏却是故意为之,是他们的叛逆心理所致。
◆不怕硬、不服输。黄色性格的孩子对目标很执着,当目标达不到时会不服气,受到批评后不会轻易认错,坚持自己的观点并抗争到底,即使是心里知道错了,嘴上也不肯承认。
◆表现自我,自我意识强烈。孩子的第一个叛逆期出现在3岁左右,这个时期孩子的自我意识觉醒,开始有自己的想法,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通过说“不”表达现自我。
◆打破常规、挑战权威。领导型的孩子天生具有反抗精神,不愿接受规矩束缚,尤其是不受内心认可和接受的规矩和权威,强行让他遵守规则,只会适得其反。
由此可见,了解孩子的性格特点,因势利导、因人施教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那么,家有黄色性格的孩子,父母要如何教导呢?
03、父母应该如何教导领导型的孩子?心理学界对孩子进行性别色彩划分,就是期望家长能以此为参照,更好地教育和引导孩子成长。对待不同性格色彩划分的孩子,家长要采取因人而异的教育方式。
对于黄色性格属性的孩子,家长应该如何引导教育呢?
⊙充分的尊重。个性要强的孩子,对自己又过分自信,家长的漠视和不屑,将对他们的心灵造成严重伤害。对孩子的认可和尊重,是对黄色性格孩子最好的鼓励。
⊙一定的自由。黄色性格的孩子主动性强,对自己的事情有自己的看法和安排,家长要在不违反原则和安全的前提下,给予孩子自由发挥的空间。
⊙讨论的氛围。敢闯敢拼是黄色性格孩子的优秀品质,家长在教育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和孩子分析问题、讨论问题的氛围,不要用压制和强力的姿态去处理问题,这样才能更加融洽。
提倡父母因“色”施教的乐嘉也建议家长,每个家庭的教育方式大不相同,但要遵循一个总的原则,那就是用适合孩子性格的方式去教育他。
不论是哪一种性格色彩归属,孩子的个体差异也意味着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需要更加个体化、细致化。希望每一位家长都能用观察的、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孩子,帮助他们成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