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怎样开膏方

补而勿过

临床上为避免补之太过,应先服“开路药”以观察患者服后反应。其次应详细辨证,精心取舍,合理配伍,讲究法度而处方。古人组方大多具有辨证观点,往往是有补有泻,有升有降,有塞有通,有开有阖。如六味地黄丸中,有熟地之补,即配以泽泻之泻;有山萸肉之阖,即配以丹皮之开;有山药之固,即配以茯苓之通。如此开阖补泻,使之补而不滞,滋而不腻,守而不呆,流通畅达,则无太过偏颇之弊。又如肾气丸中不是单用附桂纯补肾阳,而是根据阴阳互根之理,配六味地黄丸以养阴,使阴生阳长,此即张景岳所云:“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生而化源不绝。”

杂而勿乱

膏滋处方大多既要针对主证,又要兼顾复杂的病情,用药难免杂一些。每剂膏滋处方多达三四十味,甚至更多。但这种多与杂,并非随意拼凑和堆积,而应该是以辨证为依据,并在一定法则指导下的多与杂。应明辨主次,有机合理配伍,使之互相协调,或相须,或相使,以达预期的治疗目的。所以定开膏方也必按君、臣、佐、使的原则配伍,这样可保证主次分明,结构严谨,每味药物既能各施其长,又可起协同作用,增加疗效。

因人而异

临床开膏方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缺什么补什么。各人的体质、病因、病状以及其他方面的具体情况均各不相同,即使是同一虚证,膏方也不一定完全一致。中医有“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指导思想,不分青红皂白,一律用同一种膏方进补,则大忌也。因为膏滋的作用是通过药物的综合性能体现的,药物都有一定的偏性,进补的目的是靠药物的偏性来纠正人体的偏性,以使阴阳平衡,气血调和。如人参既是“补气大王”,但用之不当,也会造成“人参滥用综合征”。


偏方秘方 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