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成高血压急症的决定因素是血压增高的程度,特别是血压增高的速度和是否存在急性心、脑、肾、眼等器官损害,这些较血压增高的绝对值更为重要。高血压急症患者往往伴有上述器官的功能障碍,不及时、适当地降压,可引起不良的后果。然而,在高血压急症救治过程中往往存在一些误区。所以,高血压患者及家庭成员了解一些高血压急症的现场急救及血压降至何种程度才适宜等知识,是很有必要的,下面就和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高血压急症救治中的误区有哪些。
高血压急症救治中的误区有哪些
误区1:血压降得越低越好
关于高血压急症的治疗,降低血压的益处是十分明显的。抗高血压治疗可以降低脑卒中发生率35%~40%,降低心肌梗死发生率20%~25%。但有些患者家属,往往急于把血压尽快降下来,认为这是最重要的。殊不知,高血压急症的治疗并不要求把血压迅速降至完全正常水平,更不是把血压降得越低越好。当高血压患者平均动脉压降至120毫米汞柱时,即可出现心、脑、肾、眼等器官缺血性损害。因为长期严重高血压患者需要比正常人略高的血压才能保证脑循环最低限度的血流灌注量,特别是老年高血压患者血管顺应性差(即血管内容量随压力升高管壁扩张的能力,如血管壁增厚,则顺应性降低),如果过快、过度地降低血压,反而使心、脑、肾和视网膜的血流量急剧减少,引起失明、昏迷、抽搐、心绞痛和肾小管坏死。
高血压急症患者降压的原则是要根据治疗前血压水平,使收缩压下降50~80毫米汞柱,舒张压下降30~50毫米汞柱为宜。此外,根据病情差异应强调降压治疗的个体化,如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急性期的患者应避免降压治疗,除非合并心衰、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肌缺血、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或收缩压大于220毫米汞柱或舒张压大于110毫米汞柱时才适当降压。因急性脑卒中时迅速降压的危险和益处尚不清楚,应把血压控制在中间水平(160/100毫米汞柱)为宜。
误区2:忽视一般治疗
当高血压患者在家发生高血压急症时,家属能否正确处置对患者的救治效果是十分重要的。作为第一目击者,首先不要惊惶失措,因为这会影响患者的情绪。而此时患者的情绪变化可以使血压骤升而加重病情。患者出现焦虑不安时,家属不但要安慰患者,还应帮他服用安定等镇静剂;同时把患者放在一个正确的体位。高血压脑病患者一般都肥胖,颈粗短,容易舌后坠阻塞呼吸道;发病时若有呕吐物或痰液,也容易阻塞呼吸道。对于这类患者,正确的体位是:患者侧卧位或平卧位,把头转向一侧,以便患者痰液和口腔分泌物的清除。
不幸的是,很多患者家属并不知道体位的重要性,一旦患者发病首先把患者抱在怀里,或采取半卧位,或使患者高枕卧位,这很有可能造成患者窒息或加重病情。正确的做法如图所示,即一手放在患者肩部,另一手放在患者的膝部,两手同时用力使患者身体沿一个轴线转动。对于昏迷的患者,千万不要给其喂水,以免引起吸入性肺炎。有条件时也可以给患者吸氧。在有条不紊地做以上一般处理时,等待救援人员或救护车的到来。这些看似很简单的一般处理,却能赢得时间,有利于后续的治疗,大大减少高血压急症患者的病残率和病死率。
误区3:用药不对症
很多高血压中风患者家中备有牛黄降压丸,危急时刻首先服用。其实中老年高血压患者不宜用平肝泄火类药物,特别是牛黄降压丸。中医药认为,高血压治疗以补益肝肾、活血化瘀或益气健脾化浊为主。中老年高血压急症患者宜用长生降压液、还精煎等。应用中药要根据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缺血性脑病的中医治疗多用祛风通络、护肝止痉古方,如人参再造丸、大活络丸、补阳还五汤和地奥心血康、葛根素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黄芪注射液等;出血性脑血管病可用醒脑静注射液、β-七叶皂甙钠来抑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用生脉注射液控制和稳定血压,用丹参注射液、黄芪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等活血化瘀。
在用西药治疗时也要注意药物的作用特点和副作用,如β受体阻滞剂在降压的同时减少脑血流量,利血平、甲基多巴、可乐定等在降压同时影响患者神志,故应慎用或禁用。
高血压急症的预防措施
高血压急症要尽早治疗、个体化治疗、整体治疗、长期治疗,以便恢复功能、重返社会。救治高血压急症,最好是未雨稠缪,以预防为主,千万不要“平时不烧香,急时抱佛脚”。那么怎样预防高血压和高血压急症呢?首先要认真改变生活方式。有资料统计,节制饮酒、戒烟、坚持适量体力活动(特别是规律的有氧活动,如快步走,每周4天,每次30分钟以上),可使收缩压下降4~9毫米汞柱;膳食适当限制盐的摄入,每天6克即可,可使收缩压下降2~8毫米汞柱;进低脂和饱和脂肪酸少的食物,增加蔬菜、水果;超重或肥胖者要减轻体重, 保持正常体重也有益于降压。讲究心理卫生,这不仅是高血压治疗的重要手段,也是其他心血管病乃至糖尿病治疗不容缺少的基础。高血压患者均需认真、持久地将上述各项措施落实于日常生活中。已经服降压药物的患者,应定期到医院随诊,听从医生的嘱咐,不要自己随便减药、停药。
通过佰佰安全小编的介绍的高血压急症救治中的误区有哪些的内容, 大家都清楚了吧,如果大家还想了解更多关于老人安全的知识,敬请继续浏览本网的其他栏目内容,可以让老人更健康的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