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常规诊断方法的优缺点

MCE是指通过声学造影剂进入冠状动脉血液循环,使心肌组织在超声波下显影的一项新技术,是当前国际心血管超声研究的热门课题。上世纪80年代初,迪马利亚等人率先在实验动物中揭示了心肌超声显像的可能性,目前MCE已经从实验室走向了临床,下面来看看冠心病常规诊断方法的优缺点是什么吧?

关于冠心病的诊断,打个比方,我们用水管(代表冠状动脉)引水来灌溉农田(代表心肌组织),要想了解水管灌溉是否有效,我们可以根据农田缺水干旱的程度来判断水管流量是否充足,也可以直接分段检查水管是否通畅。目前,临床上冠心病诊断可以大致分为心肌组织灌注程度的判定和冠状动脉血管病变程度检查两大类。

冠心病各种常用检查的优缺点

● 最为常用的是大家熟悉的心电图(英文缩写为ECG)。“病理性Q波”、“ST-T改变”等医学术语即出自心电图学。ECG是通过体表记录到的异常心电信号,来了解心肌电生理变化,以波型的改变判定缺血、梗死的范围,并推断冠状动脉病变的部位。但心电图并不能直接反映心肌组织的病变程度,故其诊断冠心病的可靠性不强。

● 另外一种常用的检查就是超声心动图。比如在急性心肌梗死时,由于大量的心肌坏死,局部心肌室壁运动会出现减弱、不动甚至反常(矛盾)运动的情况,因而,超声心动图显示的上述异常情况可以反过来推断心肌发生了严重的缺血或是梗死。普通的超声心动图或药物诱导以及运动负荷超声虽然为无创性,但也属于间接通过心肌室壁运动状态反映冠脉的灌注情况,不能做到定量诊断。

● 放射性核素检查是经典的无创性估测心肌血流灌注的手段。近年还出现了正电子断层显像(英文缩写PET)技术,它是通过发射正电子的核素来标记心脏受体激活剂或拮抗剂来反映心肌血流、代谢及受体情况的,但由于其价格昂贵、费时和有一定的放射性等缺点,使其应用受到了限制。

● 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仍然是冠状动脉血管造影。它是通过心导管注入显影剂,通过观察在X线下显示的显影剂充盈情况来反映冠状动脉的病变程度。但它只能反映心外大冠状动脉(>100微米)的解剖病变和血流状态,而不能反映微小血管病变,及药物如溶栓剂或介入性治疗后的心肌灌注的血流信息。

●近年来应用于临床的血管内超声(英文缩写IVUS)则是通过导管上的超声探头来观察冠状动脉的层次结构,粥样硬化斑块的部位、大小、类型、组织学特征,对较小的偏心性病变的检出率高于X线血管造影,但不能反映区域性血流和心肌灌注情况。而且冠脉造影和血管内超声这两种检查均为有创伤的介入检查,需要专门的技术人员在导管室进行,费用昂贵,患者不易接受。

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冠心病常规诊断方法的优缺点的常识都了解了吧,另外本网还有很多关于老人安全方面的知识,感兴趣的可以继续关注,可以让老人更健康长寿。



老人安全 foo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