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更应该关注什么? 青春期教育

  所谓青春期,学术上多是指以生殖器官发育成熟、第二性征发育为标志的初次有繁殖能力的时期,在生物学上是指人体由不成熟发育到成熟的转化时期,也就是一个孩子由儿童到成年的过渡时期,是继婴儿期后,人生第二个生长发育的高峰。

  很多人喜欢用年龄来界定青春期,目前在各国并没有一致的年龄范围,一般来说,女孩子的青春期比男孩子早,大约从10~12岁开始,而男孩子则从12~14岁才开始,17~18时青春期基本结束,不过,由于个体差异很大,青春期有时延续到20岁以上,通常大家把10到20岁定义为青春期。

  就现在社会发展而言,孩子身体成长的速度远超过以往,很多人有这样的惊呼――才一两岁啊,看上去都像两三岁了!我是常常感慨现在的孩子营养好,发育快,跟我小时候不可同日而语。另外,随着网络信息化的发展,孩子越来越容易接触外界的信息,电视、报纸、杂志、网络铺天盖地五花八门的内容,孩子比以往的孩子知道的更多更早了。很多家长谈自己的孩子时,很是自豪,说自家的孩子真聪明,什么都知道,居然还帮父母和好。孩子变聪明是件好事,但是这背后却隐藏着种种危机,孩子变了,家长变了么?孩子在如此小的年龄知道了很多原本在以后应该清楚的事情,他们知道如何应变么?这中间是不是少了一环――父母该帮孩子的一环。

  社会越发展,孩子进入青春期的时间就会越早,但问题相对又出来了,我们的孩子成熟的越发晚了。孩子不是不聪明,很多家长都说自己孩子小时候是如何聪明,如何懂事,可长大后咋就变了个人儿呢。每个孩子出生都是原版,可长大后却变成了盗版,小时候孩子有很多想法,经常问为什么,长大后为什么少了。问题出在哪里?这是大家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青春期不仅仅是身体成长的阶段,更重要的是心理成长的阶段。一个很无奈的事实是,中国的孩子成大后不太喜欢问为什么了,我们的孩子很少去思考自己为什么要学习,为什么要努力,很少思考自己将来要做什么。中学阶段也许你看不出问题,可是到了大学问题全出来了,学校有差距,学校的师资也有差距,考入普通大学的孩子,更容易迷茫,大一阶段专业课并不紧凑,甚至有些老师讲的很一般,孩子对课程不感兴趣,又不知道做什么,抱怨的比比皆是。为什么会这样?思考,我们不去思考“为什么”,我们太“务实”了――作为家长我们跟孩子讲的都是考上好大学,找到好工作,挣大钱,当大官;学校的老师也是告诉孩子要学习这个要学习那个,知识是如何重要。我们没有“务虚”,我们没有让孩子明白存在的意义,给孩子讲不好哲学,把对孩子影响最大的价值观讲成了考试的题目,我们没有教会学习思考,不懂得“意义”的重要,殊不知,“为什么”有时候比“答案”更重要。

  在学校,给孩子讲述最多的是如何学,而不是教给孩子如何问;在家,家长经常是不准孩子这个,不准孩子那个,可是对于为什么却很少解释,即使解释也是解释一方面,而不是正反两方面。

  孩子身体的成长,带来的是心理的困惑,外界信息也会造成他们的迷茫,当所有的东西充斥在一起时,孩子该何去何从呢?很多家长谈到青春期,就开始感叹,觉得青春期的孩子容易逆反,青春期的孩子难以管教,青春期的孩子容易出问题。孩子在成长中有各种怀疑和质疑,并不是坏事,但好事常常被家长当成坏事,把好事变成了坏事。人有这样一种心智模式――我们只会看到我们愿意看到的。假如你总觉得孩子有问题,你看到的都是孩子的问题;假如你觉得孩子很优秀,你看到的通常是孩子的优秀。

  对于青春期的孩子,我们更应该关注孩子的内心感受,作为父母和老师,不要先入为主给自己装上“青春期孩子如何逆反如何冲动如何不好管教”的想法。青春期的问题没你想象的那么可怕,孩子也没你想得那样,出问题的人往往是父母自己。


青春期教育 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