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冷漠还是沉默
鸣鸣15岁了,伴随着孩子的成长与进步,妈妈的烦恼也增加了。妈妈说这孩子越长大越冷漠,小时候跟自己无话不说,现在,孩子的话越来越少,问一句答一句,问多了还不耐烦,可是同学一来电话,他有说有笑能聊上一个小时。更让妈妈伤心的是,儿子知道关心自己却不关心父母,有一次她生病在家躺在床上,儿子饿了自己出去买了吃的,还在外面玩了很长时间,回家之后既不问妈妈的身体怎么样,也不问妈妈吃饭没有,直接进入自己的房间把门一关,就做自己的事情了;而同学病了,他还知道送张祝福的贺卡,可是对生他养他的父母冷若冰霜,孩子怎么越长大越不懂事?鸣鸣的妈妈越想越难过。
冷漠与沉默都寡言,但心境不同
15岁的孩子正处于青春期,认识水平迅速提高,对事物有了自己的观点,同时也喜欢独自主张,不服规劝,容易走极端,比较逆反。而父母尤其是母亲,常常是孩子逆反的首选对象,有的孩子明目张胆与父母“硬抵抗”,有的孩子则寡言少语与父母“软抵抗”,后者更让父母不知所措。因为孩子拒绝对话和交流,向父母关闭心灵,父母不知道孩子在想些什么,也无法预料孩子将做些什么,孩子更不会主动对父母表达理解与关心,冰冷的态度与情绪让父母很伤心。
寡言是冷漠的表情符号,但寡言不等于冷漠,还有可能是沉默。冷漠与沉默都寡言,但是冷漠无情,沉默有情;冷漠者无动于衷,沉默者深藏激情。所以,冷漠不是一个人选择的结果,他与沉默者的情感发育有着根本的不同;沉默则可能是选择的结果,是一个人在一定情境中选择的情绪表达方式,因此,有人说“冷漠是铁,沉默是金”,把铁石心肠的“冷漠”与行为策略的“沉默”区别开来。青春期的孩子性格发展还不稳定,他有时对父母表现得漠不关心,好像很冷漠,但对同学、对集体很热情、很关心,说明他不是一个冷漠之人。所以,大多数孩子的寡言是沉默,是亲子关系出现矛盾时,孩子为逃避矛盾、避免矛盾升级而选择的情绪表达方式。
把冷漠与寡言做出区分,有利于父母更加真实地理解孩子青春期的情绪情感特点,也有利于父母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式,帮助孩子告别冷漠,并接纳孩子的沉默。
告别冷漠,接纳沉默
1.孩子的情感需要特别的关照。
孩子的身体发育和学习进步需要家长的特别关照,这一点不言而喻,但是孩子的情绪情感同样需要家长的特别关照,家长常常忽视这一点。孩子不但需要吃饱、穿暖、学好,还需要父母的理解、宽容,而不是简单的拒绝和苛求,他需要父母的支持和帮助,而不是粗暴的命令和干涉,他需要与父母沟通,而不是听父母训斥。在尊重、温暖和有帮助的环境中,孩子的心理发育是自然的,精神状态是阳光的,否则就是灰暗和冷漠的。父母不要因为工作忙碌而忽略对孩子的关心,也不要一味关注孩子的学习而忽视他的心理感受,不要只关怀孩子的外在物质需要而忽略他的情绪情感状态,不要把自己孩子的短处与别人孩子的长处比较而无视孩子的潜力,父母特别的关爱将会带来孩子特别的进步。
2.让孩子学会关心他人。
“我只给孩子充分的爱,根本不需要他的回报。”爱心特别富裕的家长会有这种想法和做法。于是有的妈妈特意从职场上退出来做全职妈妈,有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前来助力,有的请来保姆或阿姨,为的是让孩子生活在幸福的怀抱中,尽享童年的快乐。全家人对孩子高唱“爱的奉献”固然可佳,但是缺乏“爱的教育”却会延误孩子的情感发展。即使现代家长并不企求“养儿防老”,但孩子要学会感恩和回报,他才能长成一个健康和出色的人。一个连为自己付出巨大辛劳的父母和家人都不知道尊重、感恩和回报的人,必然是情感冷漠的人。因此,家长要让孩子学会关心他人,力所能及地为别人做点事情。例如有家人生病的时候,要给孩子讲述病人不舒服,需要人照顾,说话走路应该轻轻的,不要影响病人休息;举手之劳为病人倒杯水、拿一件衣物;说安慰病人的好听的话,自己方便的时候削好一个水果,递给行动不方便的他人等等。
3.接纳青春期孩子的沉默。
青春期的孩子有一定的特殊性,思维活跃但情绪不稳定,容易激动,面临矛盾和冲突的协调能力还不成熟,这在亲子关系上表现得比较明显。孩子们从小就受到尊敬老人、孝敬父母的教育,但是青春期的他们会不由自主地抵抗父母的教导和劝诫,觉得父母 唆唠叨,总找自己的茬;而从实际情况来说,他们可能确实老毛病没改,小毛病不断,于是父母与孩子之间容易产生说教与反说教的“斗争”,“斗争”久了,孩子为避免不尊敬父母的“罪名”,就选择沉默作为无言的抵抗。还有的孩子进入青春期,并没有与父母“斗争”,就突然变得沉默寡言起来,这也是孩子暂时缓解认识上的内心矛盾而采取的策略。鉴于孩子的这种情绪情感特点,家长接纳青春期孩子的沉默,给他一个自我思考的安静空间,反而更有助于减轻孩子成长的压力,预留出更加充满信任的对话和交流空间。